皇帝出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一神童对出下联

01



皇帝出上联


在永乐二十年的正月十五,北京城隆重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灯会。


元宵节这天,华灯初上,北京城到处张灯结彩,亮如白昼。人们挽妻携子走向街头,共庆佳节。朱棣也微服出宫,带着几个翰林学士,夹在人群中观赏灯火。


见京城的人们一个个安居乐业,喜笑颜开,朱棣不由得生出一股自豪感,对着几个翰林学士说:“如此盛世良宵,朕出一副对联,卿等来对对看!”



皇帝既然有此雅兴,几个学士自然乐意奉陪。


于是朱棣朗声念出了上联:


“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念完之后,朱棣看了看几个翰林学士,示意大家对下联。


几位翰林学士也算是学富五车之人,可面对朱棣的这个上联,一个个瞑思苦想,感觉难度非常大。


“灯明月明,大明一统”中有三个“明”字,再嵌入了一个数字“一”,还加上了朝代的名字“大明”,赞扬的又是大明江山空前统一的盛世景象,急切之间,谁也对不上来。


大家边走边想,朱棣等人来到了一个小巷子里。


这个小巷子是俗称的“死胡同”,里面只有一户人家,但奇怪的是,这户人家门口并没有挂上彩灯,门外也没有鞭炮屑的痕迹,屋内只传出一个童子的读书声。


朱棣虽然见多识广,但也感到很奇怪:如此热闹的元宵节,是什么样的孩子能闹中处静,仍然安心读书?


出于好奇,他推门进屋,只见屋子里坐着一个七八岁的童子,正在灯下读书。


那童子见有人进来,便放下书本,朝朱棣几人躬身施礼。朱棣见这个单子不过七八岁,却举止优雅,大感好奇,便问这个童子姓名。


童子回答说自己叫彭印山,乃是江苏溧阳人,今晚正值元宵佳节,所以他正在背诵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听童子自我介绍叫彭印山,随行的几位翰林学士大吃一惊,连忙追问:你就是有着“溧阳神童”之称的彭印山吗?

02



“神童”彭印山


也怪不得这几位学士吃惊,因为这个彭印山是明初有名的神童,几位学士早已听过他的大名。


据说彭印山小时候智力并不突出,五岁还不会说话,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


有一天他偶然看见路边有一只死青蛙趴在地上,忽然脱口而出:“这不是一个‘出’字吗?”他的父亲听了非常惊奇,随后将他送到私塾读书。


从此之后,彭印山就仿佛开了挂一样,颖悟异常。他八岁便能作文,下笔若有神助,人们都说彭家出了个“神童”。


03



君臣联对

几位翰林学士把彭印山的情况向朱棣做了介绍后,朱棣对这个孩子也很感兴趣,想试一试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是不是那些传闻夸大了?


于是对着彭印山说:“孩子,我出个对联,你可敢对?”


彭印山打量了打量朱棣,见其气宇轩昂,知道不是等闲之辈,于是谦虚地说:“前辈请出题,小子愿试上一试。”


朱棣略加思索,出了一个上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朱棣是一位戎马一生的皇帝,所以他一开口便气魄宏大,以“弓”来比喻月亮。他的上联一出,一位学士拍马屁心切,一句“圣上好联”几乎脱口而出。


朱棣冲着这个学士一瞪眼,这个学士这才想起皇帝是微服私访,于是便将接下来的阿谀之词生生地咽到了肚子里。


彭印山何等聪明,听到那个学士说漏了嘴,心中已对眼前的这个人的身份猜到了八九不离十。于是他马上应声对道:“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朱棣见彭印山身材矮小,又出了个上联笑话他:“书生脚短”;


彭印山恭恭敬敬地对出了下联:“天子门高!”


彭印山的下联,让朱棣很满意。他决定拿出“杀手锏”,于是将刚才想到的那幅连几位学士都对不出来的上联吟诵了出来,想难倒彭印山:“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见这幅上联如此有气势,彭印山更加相信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当朝皇帝朱棣。不过朱棣不说破身份,彭印山自然也不敢说破。他思考片刻,缓缓吟出了下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朱棣反复咀嚼这副下联,感到确实天衣无缝。朱棣的上联里三个“明”字,下联里就有三个“乐”字;上联里面嵌入了“大明”的国号,彭印山的下联便加上了朱棣“永乐”的年号;上联里有数字“一”,下联里就有数字“万”。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幅下联都对仗工整,构思严谨巧妙,既合乎对联的格式,又充分赞扬了永乐年间兴旺强盛、安居乐业的盛世,还大大地拍了朱棣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朱棣虽然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对眼前这个孩子的马屁,仍然十分受用。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上前一把抱起彭印山,连连夸奖:“我大明又得一解缙矣!”


朱棣的这个评价,让几位翰林学士都始料未及。要知道解缙可是《永乐大典》的编撰者,是明朝有名的神童,也是朱棣最欣赏的文人。


04



早夭的天才


有了朱棣的赏识,按说彭印山此后的人生应该可以一路开挂。可惜的是,这位神童当时年纪太小,不能马上做官。


后来,彭印山14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居然病逝了。


彭印山去世时,朱棣也已去世,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也听说过彭印山的大名,于是颁旨赐葬,并让大学士杨荣为彭印山题写了墓碑。


一代天才神童,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才能,便香消玉殒,着实令人可叹。


如果彭印山能够活到成年,也许他也会像解缙、杨一清、李东阳等人一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源自:诗词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大明   上联   下联   神童   北京城   皇帝   翰林   童子   永乐   学士   明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