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籍,了解历史典故焚书、荆轲刺秦王

#历史开讲#

秦朝统一六国,盛极一时,但却二世而亡,发生了有名的历史事件,如:

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到了咸阳,通过秦王宠臣蒙嘉,卑辞求见,秦王大喜,身穿朝服,集合文武百官,设九宾大礼来见他,准备接受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地图。荆轲捧着地图献给秦王,地图展开到最后,匕首露出来,荆轲一手抓住秦王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就刺,还没刺到,秦王惊起,挣断衣袖得脱。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躲避。群臣都惊慌失措,谁也想不到发生这种事,一时混乱,都不知道怎么办。按照秦国法律,群臣上朝是不能带任何兵器的,左右近臣只能徒手与荆轲搏斗,大声提醒秦王:「大王!把剑推到背上!」

因那秦王带着长剑,仓促间无法拔出。秦王得到提醒,把剑推到背上背着,终于拔出来,一剑就斩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知道自己废了,把匕首掷向秦王,击中铜柱。

荆轲大骂道:「事情所以失败,那是没想杀你,是想活捉你,胁迫你达成协议来报答燕太子丹罢了。」

秦王大怒,于是将荆轲肢解示众,更加派大军前往赵国,增兵给王翦,命令他伐燕,与燕军、代军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从整件事情来看,燕太子丹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报私仇,泄私愤,不是为燕国深虑远谋。

焚书

学过高中历史的同学都知道焚书坑儒,这个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焚书是站在国家角度统一思想,属于道的层面。

李斯(法家)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儒家中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政见,而这些政见本身就是与秦国的国策相违背的,最典型的便是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了。试想一下,儒家弟子们如果总是在社会上散布这些观点,那么势必就会对郡县制造成很大的阻力。

从此以后,秦朝宫廷里真正有学问的人大大减少,而那些专会阿谀奉承、欺上瞒下的奸贼如赵高之流,逐渐成了秦始皇身边的重要人物,秦朝开始走下坡路。

各家各派以私学议论法令,煽动百姓抗上结党营私,损害了君主的权威,动摇了帝国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秦国   秦王   儒家   郡县制   政见   秦朝   群臣   匕首   典故   衣袖   古籍   地图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