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起,中央军委在5年时间内,先后裁军200万,有何战略考量?

1982年起,中央军委在5年时间内,先后裁军200万,有何战略考量?

从1950年开始,我军经历了十一次大规模裁军。其中,1982年、1985年两次裁军较为特殊,时间点挨得都很近、裁军力度都很大、影响都很深远。经过两次大裁军,我军裁减员额的规模达200万,这在我军军史上十分罕见的。而探讨我军信息化、机械化、合成化的进阶之路,这两次“百万大裁军”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八十年代初期,我军某部旧照


对此,笔者为大家简要分析一下中央军委背后的战略考量。1978年底,我军编制员额为512万人。后因南疆自卫反击作战,中央军委适时扩编军队员额。至1979年底,全军员额再次突破600万。1980年,中央军委开始了精简整编,有意识的提升军队建设质量,使我军员额降至530万人。

尽管人数变少了,可我军依然面临着机关职能重叠、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超编、步兵员额过大、技术性兵种少等问题。为此,中央军委于1982年7月召开座谈会,会议核心研究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并明确了“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的精简整编大原则。9月,中央军委正式下发《关于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

根据《方案》的指示精神,各大单位开始了精简整编。由于牵涉面比较广,笔者仅整理其枝干,如下图所示:

▲1982年精简整编简图


至1984年,全军圆满的完成了精简整编任务。经过此次精简整编,我军总员额降至400多万。1985年6月,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定在1982年精简整编的基础上再裁减100万员额,史称“百万大裁军”。其实,1982年精简整编也是一次“百万大裁军”。之所以知名度不大,全在于1985年百万大裁军是我国第一次公开的大规模精简整编。

1985年百万大裁军,完成了1980年、1982年精简整编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特点如下图所示:

▲1985年精简整编简图


1987年4月,时任副总长徐信向世人宣告我军的精简整编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军总定额为300万。据笔者分析,中央军委在5年时间内先后裁军200万的战略考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裁减员额、注重质量,以全面提升战斗力;


军队可视为一个需要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在人与质量之间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唯有如此,才能处理好如何提升战斗力的问题。何谓战斗力?战前收拢自如、战中干脆利落、战后撤退有序,能够充分释放武器装备的火力优势,以最小伤亡取得最大战果。但是,我军当时的规模很大,编制员额居世界首位。

▲1985年百万大裁军旧照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有限的军费大多数用在了人头上,限制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对此,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在1984年初冬的大局教育会上,无不动情的说道:


我军总体上是一支诸军兵种合成军队,但战斗编组缺乏合成性,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张铚秀说出了问题所在,这正是注重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换言之,我军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二)加大技术兵种比例,强化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八十年代对我军的信息化、机械化、合成化的建设而言,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头。我军在这一历史时期,加大了对技术兵种的投入力度。技术兵种的性价比高,具有火力强劲、杀伤力大、机动性强等优势。但是,技术兵种的建设又是一件大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特别考验一个国家的国防工业实力。得益于我国数十年的工业积累,为加大技术兵种的比例提供了可能。

▲我军某部陆航作战群演练旧照


仅以陆军的技术兵种建设为例,我军在传统“步兵军”的基础上组建了集团军整编主打多兵种协同作战。在集团军编成内,炮兵成为了大头,装甲兵则成为了陆军的地面主要突击力量。同期,陆航、防空导弹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锐作战力量,成为了集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85年百万大裁军为分界点,我军的技术性兵种的比例首次超过了步兵,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三)捋清楚体制编制,落实精兵、合成的建军大原则;


1982年、1985年,体制编制的调整一直是我军精简整编的重头戏。以1982年百万大裁军为例,中央军委将原来的直属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改建为隶属于的总参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相应的,原军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也降格为师级。经过此次调整,各大军区的机关人员减少了25%,指挥更为精干高效。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我军把技术性兵种下放至野战部队,不再由军区统一调配,这符合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大原则。其实,1982年、1985年两次精简整编是有继承关系的,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精兵、合成的大原则。精兵要求少而精、精而强、强而专,合成则要求编制合理、兵种搭配、协同训练,这两大基本要求都需要把体制编制的关系给捋清楚。

▲九十年代,我军某部演练旧照


综上所述,中央军委在1982~1987年间的一系列精简整编举措,旨在服务一个核心:精兵合成铸劲旅,矢志强军谋打赢。虽说我军历经两次“百万大裁军”,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可强军之路却并没有止步。进入九十年代,信息化、机械化、合成化成了各大军事强国的发展方向,这就对我军提出了新的要求。1998年、2003年,我军又先后进行了两次精简整编,裁减员额70万,向信息化、机械化、合成化迈了一大步……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央军委   员额   成化   装甲兵   精兵   兵种   作战   炮兵   年时   我军   军区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