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如:为建立山东抗日民主政权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山东学习平台

李竹如

李竹如(1905—1942),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庄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上海奔赴延安,中途被八路军一二九师留下做宣传、民运工作,后历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八路军一纵民运部部长、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山东省战工会秘书长等职。1942年11月,在沂蒙山反“扫荡”战役中牺牲。

1937年,日伪军大举进攻上海后,李竹如离沪奔赴延安。他一路上刻印《中共中央宣言》等文件,散发给民众,还团结了一些知识青年结伴而行,沿途进行抗日宣传。10月,李竹如进入晋东南,被留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做宣传和民运工作。1938年,他先后担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副总编辑。5月,李竹如调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6月29日到达沂蒙山区。

李竹如到山东后,担任的工作很多,其中为建立山东抗日民主政权所作的贡献尤其引人关注。1940年2月,山东根据中央指示,成立宪政促进会筹备会,李竹如是发起人之一。他在《大众日报》发表了《开展宪政运动的准备工作》的专论,从理论到实践对这一工作进行了阐释。此后,他被选为山东宪政促进会的执委和常委,后又担任组织部部长,负责处理宪政促进会的日常工作。

1940年7月李竹如作为代表出席了山东各界人民联合大会,并担任了主席团成员,具体负责大会的组织工作。他在会上作了《战斗中的山东人民》的报告,当选为山东省参议会参议员、驻会参议员、秘书长,负责参议会日常工作。他还当选为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和教育组副组长、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和山东各界救国联合会总会常务委员。1942年初,李竹如担任了抗战工会秘书长,负责政府的日常工作。

1942年秋末冬初,日伪军对山东发动大规模进攻。李竹如随省级机关由滨海向鲁中区转移,11月2日遭到八千余敌人的包围,天黑后,李竹如在突围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七岁。

责任编辑:祁书晴、焦珊、邵强、李金宗、王晓璐

总平台审核编辑:李艳芳

声明:本号转载稿件仅供交流学习,所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私信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山东   民运   参议会   延安   山东省   宪政   促进会   日常工作   政权   民主   部长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