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其人详解

#历史开讲#李斯其人详解


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如果接近他所处的时代,那么水分就会比较少,越远离他的时代那么水分就会慢慢多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材料不够,逻辑线建立不起来,不能述说一个完满的故事,很多细节统统需要凭空杜撰。


在《李斯列传》

李乃文一直给我一种贱兮兮的感觉

中一开始就提到李斯因为看见厕所中老鼠吃屎的恐惧,联想到粮仓中老鼠的安逸,由此想到自身绝不能做一只吃屎的老鼠,一定要建立功名,享受生活,从而辞去了楚国的小小公务员,跑去齐国拜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国家的本事。


这里有一个问题司马迁是搞错了,老鼠绝不会吃屎。李斯看见的老鼠肯定在吃蛆,或者是蟑螂。不相信你们可以去养只小仓鼠试试,观察一下老鼠是不是吃屎的问题。当然,这些并不重要,只是个小小细节,反映出司马迁肯定不喜欢小动物,家中不会豢养宠物,要不然肯定会注意到史料中不实之处。


李斯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去齐国求学,拜在当世名师荀子座下,学习成绩也是非常优秀,能排在所有学生的第二名。第一名便是大名鼎鼎的韩国公子韩非子。荀子座下第二名已经非常了不起,相当于现在北大清华全校第二名,他相比于韩非子的劣势就是,韩非子是当世著名作家,著述放诸四海无人能敌,秦王嬴政看了韩非子的书都感叹说:“如果能够与这样的人交游,那么就算是死也没有遗憾了。”


因为以上的原因,李斯心里就埋下了妒忌,仇恨的种子,这是后话,现时的李斯必须要找个好靠山。母国是不想回去了,好马不吃回头草。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是秦国,所以李斯就到秦国谋差事。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斯比较务实,没有什么家国情怀,也没有什么乡土情结。他一个两湖人士,大老远跑到甘陕找工作,无非是认为那里是世界的中心,能提供更好的待遇,将来能有更好的前途。他这样的名牌学生找个工作自然不难,当时秦国的相国吕不韦想学战国四公子招贤纳士,象李斯这样的人才当然奉若至,保举他进宫为郎。


李斯既然进了宫,自然会经常见到秦王嬴政,也有大把机会在秦王面前卖弄才华。大凡开国君主都是当世伯乐,如果不识贤才如何开创盛世?所以,李斯提出的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大计秦王甚为赏识,李斯的官职也越来越高,一度做到长史、客卿。


李斯向六国派出了大量的间谍,用黄金收买意志薄弱的卖国贼,用杀手暗杀各国的忠良之士。他这么搞,那么六国同样也会用这手段对付秦国。比如韩国派到秦国的水利专家郑国。关于派郑国去秦国修水渠这件事说明韩王完全是个弱智,好好的人才白白送给秦国不说,还苦心替秦国筹谋怎么把盐碱地变为良田。这是战国史上最蠢的间谍计划,以致于郑国这个人都恍惚了,我到底是到秦国做间谍呢,还是为秦国解决粮食不足问题的?郑国渠修成后秦国统一六国似乎更加有底气了。


郑国修水渠对秦国固然是个好事,但是郑国是个间谍也是不争的事实。水渠没修成前,郑国的间谍身份就已经暴露,从而导致秦国发生了驱逐外地人运动,而李斯也在其中。李斯就跟秦王说,先起时秦谬公任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吞并二十多国,从而称霸西戎;中途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秦昭王用范雎;(现在大王用我李斯)暗指,这些都不是秦国本地人,而且大王喜欢的太阿剑,和氏璧,乐意听的音乐,爱慕的美女都是外地货。如果大王完全排斥外地人,外乡货那么秦国就玩完了。嬴政那是开国明君,如何分不清好坏,不仅没有赶走李斯而且把他的官升至廷尉,郑国的水渠也照修,排斥外地人的事情就当没发生过。


《谏逐客书》上疏的时候是公元前237年,这一年嫪毐和太后私通被爆,吕不韦失宠,李斯其实是在这一年正式入主秦国政坛,成为正真的幕后推手。秦王心心念念的韩非是在公元前233年被李斯邀约出使秦国。这三到四年间,秦国一直在攻略韩国,韩国的倾覆已然不远。你们知道那时候还没有纸张,文字都写在竹简上,秦王所看的韩非子的书都是李斯呈上给他的,要不然其他人从哪里去弄,对不对?李斯呈韩非的书给秦王看,一开始无非是为了证明自身所学有没有道理,因为自己没有韩非写得好,也可能李斯没有写这方面的书。哪里料到秦王看了后,心里面就存了爱才的念想,一定要见一见这个韩非。王上既然要见,那么李斯只能修书一封把韩非骗到秦国来了。


哪里想到秦王见了韩非后就有启用韩非的想法,而且肯定私下征询了李斯的意见。李斯当时心中有十万匹马在奔腾:同门师兄弟,你用他,我只能当老二,我咋那么二,弄个人来压我一头。秦王也没想到李斯心胸这么狭隘,他以为这些高士自然就好比管仲与鲍叔牙,如果都能为秦所用岂不快哉?


李斯就跟秦王说,韩非是韩国贵胄,有皇室血脉,而且他非常爱国。我们私下阴谋吞并他的国家,他心下非常愤恨,如何会为秦国服务?只要一有机会,他定然会做出对秦国不利的事情。


秦王一想对啊,这倒不好办了,我不能养一头白眼狼,于是就问李斯计将安出呢?


李斯鬼魅一笑,韩非这种大才放回去肯定不行的,不能用之,必将除之。于是,可怜的韩非子就被李斯毒死在监狱中了。


以上,关于韩非之死,已经可以看出李斯实非良善之辈,追名逐利,不择手段,嫉贤妒能,大凡比他能力强的人,挡他道的人必除之而后快,哪怕这个人是他同门好师兄。秦王嬴政本因从这件事上吸取教训,认清李斯真实为人,关键时刻也就不会有沙丘之失,估计身在地下也是悔之无及啊。这些都是后话。


李斯帮助秦王一统天下也是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他作用肯定很大,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他的短板。这个人不懂军事,武力值为零,也不会豢养死士为自己效力,整天只知道干些阴郁苟且的勾当。真正聪明的人,不仅知道自己的短板,还会补齐自己的短板,不会为短板所累。李斯看起来挺聪明,实则利欲熏心,迷了狗眼,蠢惰无极。


秦国建国后,李斯还是干了些实事的,什么统一文字,度量衡,钱币都很了不起,取消分封制改郡县制也是良策。可是,在最关键的节点,他大秦第一谋士的英名毁得很彻底,为后世所耻笑。


公元前210年发生的沙丘之变充满了谜团。秦始皇

于和伟演的秦皇很有味道

驾崩时是否写了诏书,还是提前就已经准备了诏书。赵高为什么能独揽大权,从而胁迫李斯达成同盟?李斯在秦始皇死后的一系列表现简直形同弱智,完全颠覆以往一代名相的人设,一直被赵高象遛狗一样耍着玩。司马迁的《李斯列传》中详细描绘了沙丘之变的过程,我觉得非常有问题,不值得采信。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李斯为什么无可奈何留着眼泪地呼喊着:“唉,偏偏碰上这混乱世道,既然不能以死相许,还能到哪里去托付身家性命呢!”


看到这句话,我当时就震惊了,这混乱世道不就是李斯自己开创的吗?天下一统,海晏河清也叫混乱世道,那么什么世道是不混乱的?李斯为什么会流泪,是赵高相逼流泪,还是为自己又一次干坏事自责流泪?通过赵高与李斯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赵高简直是韩非子还魂,劝诫李斯的话逻辑严密,博古通今,李斯最后死在此人手上也是不冤,一报还一报,他师兄来索命了。


赵高其人

这是赵高?

又是迷雾重重,说是太监,也有人认为不是。他有女儿,而且他的女婿阎乐随同他在公元前207年叛乱时在望夷宫处死了胡亥。本人判断,赵高大概率是受了宫刑的,这一点我同意司马迁的判断。嬴政当政后,遭遇到多次刺杀。最著名的荆轲刺秦王

,张良大铁椎刺秦皇

选自高希希版《楚汉传奇》

。在荆轲刺秦王时,那个教嬴政拔剑的人就是赵高。影视剧中的赵高白发苍苍,臃肿懈怠,让人觉得可笑。史料里赵高身材高大,武力值突出,秦始皇专门托付他教小儿子胡亥刑名断狱之法,而且赵高书法了得,也是个博学之人,这个通过他与李斯的对话就能看出来。据我推算,自荆轲刺秦后,赵高就负责起嬴政的个人安全问题了,也就是相当于公司的保卫科长。此人身居大内,又负责邢狱,身边自然豢养不少死士。所以,李斯为什么会流泪叹息也就不难解释了,假若他不答应赵高所请,那么赵高扭断他脖子可能要不了一秒。


在沙丘时,李斯能不能逃脱赵高的控制,拯救大秦于万一呢?完全有解决的办法,可是李斯还是控制不住内心追名逐利的欲望,走向了反方向。那时,他完全可以先同意,然后亲自去向扶苏宣读假遗诏,然后当场戳穿,救扶苏于倾覆。那么凭着这点从龙之功,也不会最后落得被灭三族,腰斩的下场。


从沙丘那刻起,李斯名为丞相可是已没有丞相的能力了,好像秦始皇死了后李斯也成为了活死人,他的精魄跟着先皇一起去了另一个世界。


如果,胡亥

于滨这个演员已经不能演好人,这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

有他爹一半的本事,沙丘事件的参与者赵高和李斯都不可能活,恰恰能活着的反而是蒙氏两兄弟。所以,秦朝覆灭完全是一场人祸,这是封建君主制度很难避免的。一旦有弱智君王,奸佞权臣,大厦倾覆就在一刻间。大秦雄霸天下时,带甲何止百万,况且普通百姓没有使用武器的权限,然而自公元前210年到李斯、胡亥、赵高覆亡不过短短三年。


李斯这个人告诉我们什么呢?人纵使有王佐之才,如果不能秉心持正,结局很可能异常凄惨。所有过往积累的财富、名誉、地位、包括如花的妻妾,众多的子女,全部消失在公元前208年午后咸阳的菜市口,岂不悲哉?更不能忍的是被我这样的狂悖宵小之徒妄自取笑,唉,这是个什么混乱的世道呢?还有天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韩非子   荀子   秦国   秦王   沙丘   韩国   公元前   世道   间谍   详解   老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