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兵变,迫使 宋高宗赵构禅位,隆祐太后垂帘听政,三岁小儿登基

这场兵变,史称“苗刘兵变” ,事情的起因,源于南宋首位皇帝赵构,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宠幸 贪财腐败的枢密使王渊,听信作威 作福的宦官康履,导致随驾护卫的亲兵将领苗傅、刘正彦愤愤不平,遂起了斩杀王渊和康履的念头。


苗傅

1129年二月,金兵南下,紧追宋高宗赵构,枢密使王渊名义上为赵构断后,实则把战船调来,为他自己运送搜刮来的巨额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而内侍省押班康履,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引起了护驾将领苗傅、刘正彦的强烈不满。


刘正彦

王渊又与宦官康履内外勾结,把持朝政。王渊本应受到严厉处罚,但赵构只免除了他枢密使一职,改任他为同签书枢密院事,同时授予他掌管枢密院事务时,可不必呈报皇帝,自行决断的大权。

枢密使王渊

扈从统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对王渊和康履意见很大,认为宋高宗赵构有意包庇二人,便密谋斩杀王渊和康履,于是,他们二人与幕僚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密谋,假借临安县境有盗贼,希望王渊同意他们出动军队。


苗刘兵变

1129年3月26日,苗傅和刘正彦命令幕僚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下朝,走到城北桥上时,王世修命令士兵突然包围了王渊,并将其从马上拽下,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亲手将王渊斩杀,随后,苗刘率军包围了宦官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将王渊的头颅挂在城楼之上,率军包围了皇宫,把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和苗刘私通,打开宫门,私自放苗刘军队进入皇宫。


苗刘兵变影视截图

宋高宗赵构在百官请求下,登上城楼,意欲平息兵变,并好言安抚苗刘。

但苗傅和刘正彦却执意要杀宦官康履。赵构无奈,只好命人用竹篮将康履垂吊城下,交给了叛军,叛军立即将康履腰斩。


赵构在城楼上企图安抚苗刘

赵构本以为叛军斩杀了康履,就会息兵回营,岂料苗刘又在城下喊道:“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以后如果二帝归来,将何以自处?”

赵构派宰相朱胜非下城与判军谈判,苗刘执意要请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并要求赵构退位,由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登基称帝。

赵构被迫逊位

赵构在苗刘叛军的逼迫下,只好答应逊位,由自己的三岁儿子赵旉继位,隆祐太后垂帘听政。

苗刘兵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驻扎在抗金前线的张俊、吕颐浩、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大将的耳中,韩世忠、刘光世、张浚等迅速组织军队,开往杭州勤王。

勤王大军兵临杭州城下,苗刘大惊,被迫率百官请赵构重新登基。

为了免遭勤王将领的杀害,苗、刘要求赵构赐给他们二人免死铁券,准予免于追究他们政变的责任,赵构知道二人学识浅薄,就同意赐给他两人免死铁券,但铁券上却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苗刘并未察觉,还以为安然无恙,万事大吉了。


苗、刘企求免死铁券

此时,韩世忠率先锋部队大破判军苗翊和马柔吉,苗、刘看到大势已去,便率残兵,拿着赵构所赐免死铁券,逃出了杭州。

勤王大军立即入城,韩世忠面见赵构,赵构握住韩世忠的手,痛哭流涕,并请求他除掉私通判军的宫门守将吴湛。

韩世忠随即召吴湛前来说话,待吴湛走到面前,韩世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前一把折断了吴湛的中指,并命人将其拿下,奉诏斩杀了吴湛。

韩世忠派兵乘胜追击,很快便将苗傅和刘正彦擒获,两人在建康被斩杀。


韩世忠

苗刘兵变自此平息。

这次兵变,是南宋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兵变打击了妥协逃跑的投降派势力,促使赵构对南宋政权进行了政治整顿,纠正了北宋遗留下来的问题,重新制定了赏罚标准,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限制了宦官权力,调整了官制,精减了机构,有利于抗金战略局面的形成。

但是,苗刘兵变也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赵宋政权从赵匡胤开国之日起,就始终把防范武将拥兵坐大作为治国之策,苗刘兵变进一步使赵构认识到了武将拥兵自重对皇权的巨大危害性,赵构从此不再信任武将,且频繁调动将领,以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从而使南宋的军事势力日益衰弱,导致此后的北伐最终屡次失败。

被苗刘扶上皇位的三岁幼儿赵旉在兵变中受尽颠波,不久后一命呜呼。赵构本人也失去了生育能力,自此绝后。赵构只好从赵匡胤一脉中的后裔中,选择赵昚作为继承人,戏剧性地将南宋政权又归还给了赵匡胤一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兵变   枢密使   垂帘听政   宫门   叛军   宦官   城下   城楼   武将   南宋   太后   将领   小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