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的“小樵改编”和他的三员干将

身为东北军将领的吕正操,其实早在1937年5月就已经成为我党党员。此后,他虽然仍在东北军工作,毕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到了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10月,他就率部回归加入八路军的队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印证着吕正操将军正式回归我党领导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小樵改编”。

小樵,是河北晋州滹沱河边上的一个村。

相传有一年滹沱河发大水,附近的居民为逃生,纷纷逃到了滹沱河边的两座荒土岗,住在大荒土岗上的人就把这个地方叫大礁,住在小荒土岗上的则叫小礁。于是,“大礁村”、“小礁村”成了约定俗成的村名,后来叫着叫着这“礁”字逐渐演变成了“樵”字。

1937年10月初,吕正操率领东北军第53军691团在冀中一带与日寇激战。在藁城县梅花镇,吕正操部击毙日寇800余名后,突围到了河北晋州小樵村。

1937年10月14日,吕正操率领1000多位将士在小樵村进行改编,然后召集全团官兵在此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毅然烧毁无线电密码本,断绝了同上级部队第53军的一切电讯联系,宣布脱离国民党军队,成立冀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加入我军的作战序列。

故而,小樵改编亦称“小樵易帜”。

吕正操的691团改编为冀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后,他麾下有三员干将,他们分别是第一总队长赵承金,第二总队长于权坤,第三总队长沙克。

接下来,就和大家说说这三员干将的情况。

第一总队长赵承金。

赵承金是辽宁海城人,1901年生,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加入东北军,历任营长、副团长。

小樵改编后,任第一总队长、第1团团长、八路军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兼南进支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副旅长,抗战胜利后率部进军东北,任沈阳市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兼保安第四旅旅长、辽宁省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170师师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10月去世,享年88岁。

第二总队长于权坤。

于权坤是吉林辽源人,1904年生,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入东北军,先后任排长、连长。1937年6月入党。

小樵改编后,任第二总队长,第2团团长、第3纵队第八支队兼冀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河北军区209师师长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69岁。

第三总队长沙克。

沙克是辽宁丹东人,1907年生,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入东北军后,第53军647团团部副官,连长,第691团团部副官,代营长。

小樵改编后,任第三总队长、特种兵团团长,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冀中军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辽东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四野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二师师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去世,享年87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冀中   晋州   司令部   土岗   总队长   东北军   军分区   司令员   干将   军衔   军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