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乡村记忆做米粉粑和做粑的童谣

#头条创作挑战赛#以前贵池的农村,二月二和三月三以及早晚稻新米上餐桌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做米粉粑。米粉粑顾名思义就是用米粉做的,不同于现在贵池街头的知名早点贵池小耙,贵池小粑是面粉发酵做的。

面粉粑的馅料是辣椒糊炒腌菜居多,也有萝卜丝或粉丝的。送给老人吃的是芝麻糖馅的居多。做法是芝麻炒熟,装在小布袋里捶打成粉末,与白砂糖搅拌均匀备用。

粑的做法每家各有千秋。我模糊的印像里母亲做粑的方法是这样的:干米粉倒在锅里先炒热,再加热水,铲子翻几下,盛到脸盆里,继续揉,带水分湿哒哒的那种,我在灶门口添柴把锅烧旺,做粑时湿哒哒米粉团捏成空心圆锥,装馅后捏成圆柱形,再左右手拍扁,因为是湿哒哒容易变形,要不停地拍,拍匀后往热锅帮上一贴,“噗嗤”一声响,一圈贴好粑后,锅底加水,水烧干起锅,嘎嘎香。

我们兄弟姐妹喜欢吃结壳有脆皮的,父亲牙不好,要吃软的并且喜欢吃甜的,妈妈就单独给他糖馅的,再用粑列子(列是拟音lie, 粑列子一种圆形竹制品,农村厨房里蒸食品的工具)蒸熟。

过去粮食是粗加工,现在米磨成粉是细粉,不需要炒熟了,直接来和粉就可以了。现在农村还有一些勤快、爱美食的人继续在想吃的时候做米粉粑,只是做法改了。

由于做粑时有一个形象的动作左右击掌拍手,因此小时候我们就有一个和做粑相关的童谣。内容是这样的:

​磨磨,欠该(音,欠该是用一种古老的工具把米磨成粉时的人工动作)

炒粉,做粑。

大粑自己七(贵池方言:吃)

小粑送隔壁。

唱这个儿歌,一般是两个小孩子对坐,或一个小孩子坐在大人膝盖上,手拉手前仰后翻做拉磨欠该的动作,念到做粑时相互击掌。

最后两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小耙自己七,大粑送隔壁。这个版本是教育小孩子,把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显得谦虚大方,家风好。​

九四年夏天母亲大病一场之后,很少做米粑了,九六年出门打工,屈指算来没有吃米粑快三十年了。今年的二月二、三月三尝试用电磁炉做一下米粑。以解思亲之凄苦,乡愁之缠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列子   米粉   拟音   童谣   面粉   芝麻   隔壁   乡村   小孩子   做法   记忆   动作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