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代打仗不能绕开城池,为什么朱棣绕开了济南?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案为什么古代打仗不能绕开城池?历史上有惨痛案例,引起来读者讨论,下面最多的就是“朱棣不就绕开了济南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402年7月,在经过了三年的靖难战争后,燕王朱棣终于攻入了他日思夜想的南京。随着南京宫城陷入一片火光之中,大家都明白大明帝国已经换了主人,朱允炆的时代结束了,朱棣的时代开始了。

而在进入南京之后,朱棣也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他自己也明白,这场行动毫无疑问是一场巨大的军事冒险,它违背了古代战争中的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能绕开城池。实际上,朱棣尽管攻入了南京,但其后方十分空虚,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南军包围。

那么,朱棣为什么就绕开了济南以及中途的一系列城池,敢于直插南京呢?事实上,他也不想绕过济南,但也没办法。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靖难之役”的故事。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三年前,此时朱棣刚刚以“奉天靖难”的名义起兵造反,明军从此分为“南军”和“北军”两大阵营互相对抗。

尽管靠着出其不意和朝廷的愚蠢接连取得了许多胜利,但由于自身根基不稳,到最后朱棣也只能控制“北方三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一带。而其领地长期处于四面围攻之下,南面的河北南部,北面的宁王,东面的辽东,西面的山西全都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后来尽管朱棣通过劫持宁王的方式解决了北面的威胁,但其领地依然受到朝廷的三面包围。直到攻入南京前,朱棣都不得不经常多线作战。

这一情况实际上贯穿了朱棣靖难之役的始终,也是朱棣决定绕过济南城的背景。不论朱棣在战争中占领多少城池,最后往往还是只能退回自己的老巢,直到朱棣攻入南京前都一直是这个状态。

当然,朱棣也不是没想过打破这个状态。早在1400年,朱棣起兵造反并接连取得郑村坝之战、白沟河之战等一系列胜利后,朱棣就有了南下直取南京,直接扫平天下,迅速结束靖难战争的念头。但为此,朱棣就必须攻下眼前的一个重要障碍——济南。

济南是山东的首府,也是当时水陆两线运输的重要枢纽,对朱棣南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朱棣要想走大路南下并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就必然要攻陷济南。

而在一开始,朱棣也没有把济南放在眼里。虽说济南也是省城,城高池深,但此时南军已经连战连败,士气低落。而北军正是连战连胜之时,朱棣此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几乎没有失败过,一直以来的胜利也让朱棣飘了。他认为李景隆的百万大军都在自己面前土崩瓦解了,那么一点济南守军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可能直接投降,或是不战而逃。但济南守将随后给朱棣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并让朱棣牢牢记住了他们的名字——铁铉、盛庸。

当时朱棣已经击溃了朝廷的主力,自认为结束战争就在眼前了,包围济南之后便要求铁铉、盛庸等人投降,但被拒绝。朱棣索性决定掘开河堤,放水淹城,于是铁铉派人向朱棣请求投降。

朱棣十分得意,认为对方肯定是被自己吓倒了,为表诚意,他亲自带兵入城。然而刚刚走到城门口,一块铁板就向朱棣砸来,可惜没能砸中他,只砸中了他所骑马匹的头。随后伏兵四起,朱棣血战一番后才终于逃出生天。此事给朱棣的精神造成了极大伤害,他本就不是能信任他人的人,经过这么一次打击,更是再也不愿意信任任何人了。

此后朱棣大军围攻济南城,从火攻,水淹到挖地道,各种策略都用上了,但济南守军在铁铉和盛庸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始终坚持抵抗。朱棣猛攻了三个月之久,济南城却岿然不动。

朱棣十分明白济南的重要性——如果能攻下济南,意味着自己打开了南下的通道,并获得了前进路上的一个重要后勤基地。此后自己就可以直取南京,就算不能攻下南京,也可以退回来倚靠济南坚守,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不至于一直被局限在北方三郡。

因此即便伤亡惨重,朱棣还是用上一切手段猛攻济南,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这个战略要地。眼看久攻不下,朱棣索性用上大型火炮对城池进行轰击,济南城支撑不住。但铁铉为了阻止大炮轰击,竟然将写有“高皇帝神牌”的木牌挂满了城头,让朱棣的炮兵不敢炮击。所谓高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朱棣虽说造反,但也是尊崇朱元璋的,一看朱元璋的牌位被挂出来,也只得下令停止炮击。

但这里其实有些奇怪,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挂出朱元璋的牌位呢?或者说南军在所有城池和军队里都挂出朱元璋的牌位,但朱棣是不是就不敢攻击,只能束手就擒了呢?

当然不是,铁铉这么做其实是综合考虑了朱棣的处境的。朱棣此时正处于下风,还不敢公开撕下伪装,是非常需要正统性和合法性的,所以才不敢公然对太祖牌位出手。

一旦朱棣占据上风,那太祖牌位也就可以随意解释了。并且此时朱棣已经连续攻城三个多月,士卒疲惫,军心涣散,早就没法打下去了,只是需要一个借口来停止攻城罢了,不然直接就这么退了太没面子。而这个太祖牌位刚好就为朱棣提供了一个借口,让他暂时停止攻城。

事实证明,太祖牌位终究没有刀剑好用,在修整了一段时间后,朱棣卷土重来,又开始猛攻济南,也不管什么太祖牌位了。但此时朱棣后院起火,南军将领平安突然进军河间,直接威胁到北军的退路和粮道。

眼看面临着后路被切断的风险,军中又已经士气低落了,朱棣只得撤军,结果在退兵路上还遭到盛庸和铁铉的追击,被打得一败涂地,仓皇逃回北平,连一路上占领的城池也不要了。南军趁机收复了德州,这一战可以说是朱棣起兵以来最大的失败。

然而,此后朝廷的一系列错误操作又断送了铁铉和盛庸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结果朱棣在北平修整好之后又卷土重来,多次击败南军。但经过了一年多的对峙以后,到了1401年冬,朱棣发现,尽管他取得了这么多胜利,但地盘实际上没有扩大多少,真正听命于自己,能够为自己的战争提供支持的,还是只有北平、保定、永平这北方三郡。而如果长期对峙下去,自己这点地方的资源终究是耗不过朝廷的,哪怕自己取得再多战役上的胜利也无法扭转战略上的颓势,最后失败的注定是自己。

因此,朱棣在反复思考了许久之后,最终决定孤注一掷,“临江一决”。即不再与南军纠缠,不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南下,直插南京,从而锁定胜局。朱棣的谋臣道衍和尚也支持这一决定,认为战争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

1401年底,北军大举南下。但是要南下,就不得不再次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挡在面前的济南城。如果不能攻下济南,那对北军的后方始终是一个威胁,怎么办?朱棣也很想拿下济南,但此前济南惨败给他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他最终还是决定,哪怕多绕点路,也要绕过济南。并且这次本就是孤注一掷,也不在乎什么后方了。

于是,1402年初,北军由馆陶渡河,经东阿、东平、汶上南下进入南直隶地区,就这么绕过了济南。随后北军又绕过了重镇徐州,直抵淮河沿岸。建文帝君臣慌了神,急忙调集军队四面围堵朱棣,并命令山西、辽东的南军袭击朱棣的后方。但由于明军的一系列指挥失误,山西、辽东两路南军都被朱棣在后方的部队击溃。

而在正面战场,南军一开始取得了一些胜利,在灵壁之战中击败了朱棣,一度让北军陷入窘境,朱棣好不容易才稳住军心。但随后建文帝再次决策失误,认为前线胜局已定,于是将良将徐辉祖调回。结果不久后南军就中了北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再也未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灵壁之战后,北军迅速南下,渡过淮河击败盛庸所部,占领盱眙,直取扬州。按理说扬州也是一座坚城,而镇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来也想抵抗,但此时南军士气已然土崩瓦解,他一个文官根本镇不住局势。最终王彬属下反叛,打开城门投降,朱棣就这么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重镇扬州。

占领扬州后,南京已经近在眼前。朱棣随后准备从浦子口渡江,再次击败了盛庸所部,但如何渡江还是个问题。结果此时南军的一支水军又投降了朱棣,于是朱棣顺利渡江,镇江不战而降,朱棣挥师西进,终于打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南京城下。

此时许多大臣劝建文帝朱允炆迁都内地继续抵抗,毕竟天下的大多数地方还在他手中,而朝廷还占有大义名分,完全可以继续打下去。然而此时方孝孺站了出来,对朱允炆说:“南京城池坚固,而且还有二十万大军,难道还怕朱棣吗?就算战败了,也应该死在南京,这也是理所应当的。”朱允炆十分信任方孝孺,便没有迁都。

然而迂腐的方孝孺没有想到,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而他的这番话也让朱允炆失去了最后一个翻盘的机会。他预想中激烈的南京攻防战并没有发生,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直接投降了朱棣,随后南京各部南军也望风而降,朱棣就这么进入了南京。之后就有了开头的一幕,朱允炆失踪,朱棣坐上皇位,开启了“永乐大帝”的时代。

而在坐稳皇位之后,朱棣也没有忘记济南。随后他又挥师北上攻打济南,此时天下绝大多数地方已经效忠了新的皇帝,唯有铁铉还在济南城继续抵抗。然而由于周围的其他地方都已投降,济南已经孤立无援。这回别说挂出朱元璋的牌位,就算用朱元璋的牌位来建城墙都没用了。在朱棣的猛攻之下,济南最终陷落,铁铉宁死不屈,被朱棣酷刑处死。

综合以上过程,其实就能明白为什么朱棣要绕过济南了。

第一自然是因为济南给朱棣留下了太深的阴影,让他明白在进军路上要攻下济南有多么不容易,从此不敢再直接攻打济南。

第二则是因为就算攻不下济南,又能如何呢?从整个天下的角度看,就算不能占领济南,朱棣还是有很多条路线可以绕过济南攻打南京。而一旦朱棣进入南京,夺取了天下,那济南也就不难拿下了。

第三则是朱棣这一次本就是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本身就是不顾后方的,因此哪怕后路被南军切断,朱棣也不在乎了,他这一战的目标只有南京。

第四则是赌建文帝君臣犯错。此前建文帝君臣已经犯过很多错误,让朱棣一步步走到现在。朱棣此时赌自己南下过程中他们还会犯错,从而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机会。

事实证明朱棣赌对了,建文帝君臣的一系列错误为朱棣打开了南下的大门,尤其是方孝孺的最后一个错误建议,可以说是间接帮助朱棣平定了天下。

第五则是这场战争的本质是皇位争夺,而不是王朝更替或割据势力之间的相互攻伐。因此只要拿下对方的首都和皇帝,战争自然结束。除去朱允炆的少数近臣之外,天下的大多数地方和臣子自然会归附朱棣,事实也是如此。

因此,说古代打仗不能绕开城池,也只是一个普遍规律,终究还是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朱棣结合实际情况,出奇制胜,为自己赢得了皇位,也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济南   城池   辽东   北平   南军   牌位   扬州   太祖   南京   朝廷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