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

周厉王继位后,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荣夷公教唆周厉王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平民进山林川泽谋生。荣夷公擅长搜刮财物,残酷欺压百姓,而厉王却偏偏重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等佞臣,对内封山占水,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采樵、渔猎,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造成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朝野上下,杀机四伏,人人自危,民怨沸腾。

这自然引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大夫芮良夫劝谏周厉王说:“王室恐怕将要衰微!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人想独占它,那么祸患就多。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作为君王,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而如今,君王您却学着独占财利,这怎么可以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人们还称他为盗贼,如果一个君王这样做,那么归附他的人就会减少。荣夷公如若受到重用,周朝肯定要衰败。”周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做卿士,掌管国事。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当时的《诗•魏风•硕鼠》中这样描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直呼周厉王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也表现百姓对其愤恨之情,类似的诗歌还有很多。

召穆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百姓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周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穆公说:“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议论,百姓再不敢有怨言。”召穆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这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典故的由来)。

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放言论,使百姓敢说话。要使上至公卿、下到列士都能进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乐官进献所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利弊的史书,太师进献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然后由盲人乐师朗诵和宣读。这样政事施行起来就很顺当,不会违背常理。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又好比土地有饶田沃野。百姓把话从嘴里说出来,善事加以推行,恶事加以阻止,这是能够产生财用衣食。百姓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么赞同你的,跟随你的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劝阻。

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2年) 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称为“共和” 。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尤其是编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从共和行政开始,中国的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从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来不曾间断,是中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劝谏   硕鼠   祸患   纪年   乐土   共和   君王   典故   议论   河流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