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为生计求日本人,变卖鲁迅遗物被阻后,曾用7字评价许广平

#好内容我来评#


1899年,浙江绍兴。

家道中落、时运不济的朱家,终于迎来一件大喜事。

已经23岁的女儿朱安,就要订婚了!

早年,始终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的朱家父母,挑选女婿的标准很是苛刻;因为总觉得没有看上眼的,便将女儿的婚事拖到23岁。

“再嫁不出去就成老姑娘了…”

出于对女儿婚姻大事的日夜忧心,朱家父母在择婿这件事上,也逐渐放低标准:并不一定门当户对,但要是个读书人家。

恰是这个时候,绍兴城内东昌坊的周家,也就是鲁迅的母亲上门提亲。

同为家世没落的读书人家,朱家父母与周母一拍即合。

而两个从未谋面的年轻人,就这样被父母安排好了婚事;如此匆忙的包办婚姻,似乎也决定了鲁迅一生的冷漠,更决定了朱安被人遗忘的悲凉一生。

.

学生时代,对鲁迅的作品《祝福》印象深刻: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舍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灵魂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随着“朱安”这个被世人忽略和遗忘的名字,逐渐重新浮出历史的水面,才恍然发现:

鲁迅笔下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又何曾不是他对发妻朱安的评价。

朱安的家庭传统保守,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朱安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并不是读书识字,而是将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女红家务,以便将来在夫家受到重视。

可这份教育方式,恰成为她一生的劫!

对于这桩亲事,鲁迅内心十分抗拒,因为当时在日本留学,婚期也一拖再拖。

期间,鲁迅曾给母亲写过无数次信,希望让朱安另嫁他人,但鲁母并未答应。

毕竟,悔婚在当时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于周家朱家名誉都不好。

直到1906年7月,也就是两人订婚的第7年。

远在日本的鲁迅在母亲多次催促下,才终于回到绍兴家中。

他心里清楚:这次回家很有可能会成亲;但为了母亲的心愿和心中坚守的孝道,他无法拒绝。

见到朱安的那刻,鲁迅是极为失望的!

这个裹着小脚、低眉顺眼的传统女子,似乎囊括了他所憎恨的一切腐朽和封建的事物。

所以在喜庆的新婚夜,作为新郎官的鲁迅选择了逃避,两人没有入洞房。

第二天晚上,鲁迅依旧在母亲房间里看书;第三天晚上,鲁迅还是在母亲房间里看书…

朱安是遵循封建礼教的传统女子,但却不是情商愚钝之人,对于鲁迅这接二连三的逃避,她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

可即便认识到丈夫对自己的厌恶和疏离,作为妻子的她又能做些什么呢!

嫁入周家后,朱安的世界变得更小了。

丈夫鲁迅有他的理想和抱负,有他要践行的事业和信仰;可这个裹着小脚的女子,却没有太多的悲欢离合,更没有无以计数的经历去讲;自从23岁订下婚约,她唯一可说的事情,就是她的丈夫鲁迅。

出于对这门婚姻的反抗和厌恶,新婚第四天,鲁迅便和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并把这个母亲安排的妻子远远留在故乡,也留在了自己的生命之外。

房间里的大红喜烛尚未燃完,自己却要面对与丈夫的异国分离。

这样的婚姻,朱安不是不委屈的;可纵观这漫长一生的孤独和凄凉,这次的离别与等待,对她来说,却只是人生痛苦的开端。

.

1909年,鲁迅回国先是在杭州任教,第二年又回到绍兴,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本以为这次回国可以与朱安的感情增进,但是鲁迅却似乎有意避开般很少回家;即便有空余时间也是用来加班和看书,基本不搭理朱安。

1912年,鲁迅又去北京工作,而作为妻子的朱安依旧留在老家,负责照顾婆婆和家庭,直到1919年,鲁迅在北京八道湾买了宅子,带一家人到北京团聚,已经结婚13年的朱安才真正有机会和丈夫生活在一起。

同样,这场背井离乡的选择,也让朱安穷尽一生,再也没有回到江南故土。

在北京不大的四合院里,两人依旧是分居状态,可她对鲁迅衣食住行的照顾,几乎是无可挑剔。

朱安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服侍好丈夫、孝敬婆婆,终有一天,鲁迅会发现以前错待了她。

但她却不知道:这一生做的再多,鲁迅对她只要义务,没有情爱。

就如鲁迅曾对好友许寿裳所说:

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也是这句话,似乎注定他只能给朱安夫妻之名,却无法给她夫妻之实。

她就这样在等待和期盼中守了一辈子活寡,也彻底活成了一个苦行僧。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溘然长逝。

噩耗传到西三条胡同时,悲痛的朱安想去上海打理丧事;即便与鲁迅分居半生,可她毕竟还是鲁迅的原配。

但已经80岁的婆婆身体也不容乐观,为了照顾婆婆的身体,朱安只能在北平为鲁迅搭设灵堂。

作为明媒正娶的发妻,却连见丈夫最后一眼的资格和机会也没有…说起来,这是何等的无助和悲哀。

鲁迅去世后,朱安和婆婆的生活得到周作人、许广平等人的救济。

但婆婆去世后,随着战火不断、物价飞涨,他们的帮助对于朱安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广平的救济被迫中断了。

为了活下去,她只能写信求助鲁迅的日本好友内山完造,希望对方施以援手!

“先生如肯仗义执言使我债务得以清理,生活不致断绝,那时不但我感激您的心,无法用笔墨形容,就是鲁迅先生在天之灵,也要感激老朋友的爱护!”

古稀之年,老而不死,毫无生活能力,尚需摇尾乞怜……

从这封信中不难看出:已经面临断粮的朱安,再也顾不得传统女子秉承的克制和尊严,因为饥饿与窘困早已让她无路可走。

只是遗憾:这份怀揣着忐忑写下的书信,却因为战争原因,没有送到内山完造的手中。

误以为被拒绝的朱安,只能听从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

当售卖鲁迅遗物和藏书的消息,通过报纸传遍大江南北后;远在上海的许广平和鲁迅的友人们,立刻写信阻止。

刚刚解脱牢狱之灾的许广平在信中坚定表示:

只要朱安打消售卖鲁迅遗物的念头,自己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她。

为了留住这些宝贵的藏书,许广平又托付上海文化界的朋友们去北京亲自劝说。

门庭若市,吵闹不绝!

但大多数人的劝阻言辞都是“先生遗物如何珍贵”“所有藏书必须妥善保存”……

自始至终,没有人问过她:是否吃得饱穿得暖,身体可否康健?

她的一生都在被忽视,没有人关心她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足够体谅她……每个人都在向她索取,对她要求,让她牺牲,她的婚姻从来不由自己做主,她的命运也对她如此捉弄。

沉默一生的朱安,终于怒了,她全身颤抖地说道: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啊!”

说完,悲痛地大哭起来,这一哭,哭尽了她一生的卑微与苦楚,哭尽了一生的无能为力。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她又怎会卖书,她比别人更想保护好鲁迅的遗物。

而这句用尽一生才换来的一句呐喊,也着实让人心疼。

但即便生活困难,她还是选择了妥协,不再出售藏书。

抗战结束后,朱安的境遇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同情,大家纷纷登门来看望她,并送上钱款。

但大部分都被她辞谢了,她说:宁自苦,不愿苟取。

她知道,鲁迅一生清高,再苦再累,她也不愿意丢了鲁迅的颜面。

.

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孤独和凄凉中,走完了这一生。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回忆平生种种经历和往事,她仍旧对记者感叹:

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

而提到许广平时,朱安的评价更是令人动容。

对于这个“抢走”自己丈夫的新时代女子,朱安从不曾有过怨恨,直至临终前,仍旧温和从容道:

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维持我,不断寄钱来……她的确是个好人。”

你看,即便渺小如蝼蚁的她,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心里念的还是别人的好。

作为恪守三从四德的旧式女子,善良陪伴了她一生;即便苦守无爱无性的婚姻整整41年,却从不曾怨恨任何人,也不曾挑剔任何人。

甚至得知鲁迅和许广平走到一起,两人生下周海婴后,朱安仍旧释怀欢喜道:“大先生的儿子也是我的儿子。”

但这种善良,给予她安身立命、知足常乐的豁达和释然时,同时也像一把锁,困囿了她余生的所有尝试和可能性,而因善良衍生的顺从和妥协,也是她一生悲剧的起因。

就像是被人钉在墙上的钉子,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最初被钉在那,一生就都在那…

朱安去世时,唯一的遗愿是能够葬在鲁迅的旁边,但这个遗愿终究被许广平拒绝。

她一生认海婴为自己的孩子,临终也曾想让海婴送葬;可这个从未见过朱安的男孩,自然对她也没有浓厚的情感。

所以没有任何人送行的她,最终被葬到西直门外的保福寺。

那座孤零零的坟墓前,也没有任何标记,只插着一支朱安生前用过的黄竹镶铜的水烟袋。

那是她一生孤冷的见证,也是她一生唯一的温暖。

或许会有人说:朱安过得如此悲惨,鲁迅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或许也有人说:朱安的悲剧在于她不懂得反抗,不懂得重新开始!

可在那个有着浓厚悲凉底蕴的时代里,属于旧式女子的出路,又有多少呢!

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张幼仪涅槃重生的资本,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董竹君破釜沉舟的勇气,更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江冬秀杀伐决断的凛然…

对于朱安来讲,身处这冷漠孤寂的婚姻围城,封建制度教会她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隐忍和沉默。

而这种不被我们理解和接纳的忍受,更是那个年代里大多数女子的悲凉人生!

————END————

其他推荐——

李淑贤:三婚再嫁溥仪,苦熬5年无性婚姻后,为争遗产打10年官司

廖汉生:妻子牺牲后再娶,解放后亡妻却找上门,他的选择惹人泪目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鲁迅   遗物   绍兴   日本人   生计   北京   藏书   婆婆   丈夫   母亲   婚姻   女子   评价   许广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