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子相扑兴起,宋仁宗热衷此道,却被司马光批判:有伤风化!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相扑运动起源于周代,是一种摔跤类的竞技运动。最初,人们称其为角抵。《梦梁录》中记载到

“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且朝廷大朝会、圣节、御宴等九盏,例用左右军相扑,非市井之徒,名曰‘内等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宋代朝廷是有一支专门为皇家表演的相扑队,“内等子”就是专业的相扑表演者,通过层层筛选,选出的相扑运动的佼佼者。

相扑运动是到了宋代才广泛流行起来的,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非常繁荣的时代,宋代的政局稳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带动了体育项目和娱乐活动的兴盛,所以相扑运动在宋代非常普遍,上至皇宫,下到民间,相扑比赛可谓是随处可见。而且因为宋代的社会较为开明,女子也能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相扑也不例外,造就了宋代体育活动中难得一见的亮眼盛况!

一、宋代女子相扑运动的出现和发展

在宋代,相扑运动十分流行,不仅有男子相扑运动,女子相扑运动也相当精彩。相扑运动和武术、击剑等运动一样,单靠蛮力是无法取胜的,选手们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娴熟的技巧

人们对于古代女子都有着一种刻板的印象,那就是“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常被拿来形容女人,因此,女子相扑运动本身就是一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事,但事实上,女子相扑在宋代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南宋年间,有两个西北边关守军,来到首都临安,建立了一个名叫瓦市的地方,本意是为了召集伎乐,专门给士兵小卒提供放松的娱乐活动用以盈利,但临安毕竟是京师之地,纨绔子弟甚多,到后来,渐渐发展成了临安有名的娱乐之处,纨绔子弟、富商名流,也都慕名而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后来临安城各大武术社团,也会到瓦市进行杂技才艺表演,比如名气较大的相扑社,就把瓦市作为主要的表演场所。

相扑社的表演节目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最为观众叫好。表演之前,相扑社会安排女子“打套子”,吸引更多人前来观看,然后就是相扑的正式表演了。《梦粱录》中对临安城相扑高手进行排名时,就专门提到了女子相扑选手,由于纨绔子弟以及富商大贾的穷奢极欲,往往重金来满足自己对相扑的畸形欣赏,促使相扑运动渐渐出现世俗化的发展,女子相扑正是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女子相扑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搏眼球,渐渐出现了不少女子相扑高手,在一定程度上可力敌当时的男性相扑名手,甚至出现过男女相扑选手同台竟技的演出,显赫一时。但整体而言,当时的大多数观众,对于女子相扑手的关注点,更多的还是服饰和容貌,并非完全是为了欣赏相扑表演。

二、宋代的女子相扑运动呈现多种形式

宋代相扑和近代相扑有很大的不同,比赛中可以穿着衣服,也可以脱掉上衣,可以拳打脚踢,摔抱抗扭,但是不能抓对方身上的织带,更不能偷偷使用暗器,相扑比赛选手不仅比的是力量和勇气,更多斗的是比赛技巧和智慧,而女子相扑运动,也大致如是。不过宋代的女子相扑运动,分为表演和竞技两种形式

比如朝廷里的女子相扑,大多都是表演性质的。宫廷的女子相扑手,归内廷乐籍部门管理,通常在皇帝生日举办的宴会上,或其他朝廷聚会场合,混在乐舞表演当中一同演出,以供皇帝和大臣们观赏。直到南宋时期,这种表演性质的女子相扑运动依然存在,南宋理宗生日“天基节”的宴会上,就曾上演过“女厮扑”,也就是女子相扑。

民间的女子相扑运动,则多以竞技为主,成为类似卖艺人的存在,多以赚取食宿生活费为主,而且,由于宋代社会相扑运动的流行,会经常有各种带有奖励的相扑比赛。

《梦粱录·角抵》记载:“若论护国寺南高峰露台争交,须择诸道、州、郡臂力高强,天下无敌者,方可夺其赏。”

奖励也颇为丰厚,头奖通常是马匹、官会、锦袄、彩缎等,尽管这类比赛多以男子相扑运动为主,但女子也可报名参加,有不少女子相扑手,为了奖励会放手一搏,所以,女子相扑手勤练相扑娇俏,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而竞技为主的女子相扑运动,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女子之间的互相竞技,另外一种则是男女同台竞技,前者是最为常见的,而男女相扑手同台竞技,一般多见于带有奖励的相扑比赛。

三、宋代女子相扑的畸形发展

宋代刘峤所编辑的《司马光文集》 记载了一篇司马光的奏折:

“圣驾御宣德门,召诸色艺人各进技艺,赐与银绢。内有妇人相扑者,亦被赏费……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侍旁,命妇纵观,而使妇人赢戏于前,殆非所以隆礼法、示四方也。……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

北宋嘉佑年间 ,宋仁宗在宫廷举办了一场女子相扑比赛,精彩绝伦的表演令宋仁宗不禁拍手称赞、大呼过瘾 ,但是,女子相扑手的衣着却极为暴露,司马光认为有伤风化, 大失体统,呼吁禁止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

这份奏折同时也折射出这种擦边形式的女子相扑演出,并非一次偶然事件,在官方乐籍中本来就存在女子相扑手,可能也是官方相扑的一个既定节目之一,也反映出当时民间街市中也常以此为噱头,聚众为戏,司马光的这份奏折,并没能禁止朝廷内的女子相扑表演,却让女子相扑手的着装有了一定的规范,不再低俗不堪入目,也算是对女子相扑比赛起到了良好的正向引导。

四、宋代女子相扑运动的影响

宋代长期和辽、西夏、金、元等国家进行征战,使民众和社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具有强烈的尚武精神,而相扑运动在当时是表现尚武精神最好的运动方式。人们在观赏相扑运动时候,更多是痴迷于这种运动所蕴含的内在文化和精神。

宋代女子相扑运动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希望能够体现相扑这项运动所蕴含的尚武精神,也是对于封建纲常的勇敢挑战,更是对于自然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追求。

在宋代时期,程朱理学大兴之时,要求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就应该体现出道德伦理中的“三纲五常”,而“人欲”则超出了正常人的欲望,并且违背了礼仪规范的行为,所以要严厉的控制。在程朱理学的指导下,对女子的行为有了更加严苛的限制,从而让女子的心理产生了更大的压抑情绪。所以,女子的相扑运动,是对程朱理学的直接对抗,女子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角抵”,即是对正统观念的叛逆,就是想表达女子的封建思想的勇敢对抗,她们有着像男子一样的气势和英武,骨子里的不服气尽显无遗。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运动都有了女子的参与,也让人们逐渐对女性这一性别有了重新认识,不再基于传统观念产生差异对待,对女性角色也更加尊重,社会也逐渐对女性更加包容。

结语

南宋时期相扑比赛奖品种类繁多并且奖品价值丰厚,在丰厚奖品的引诱之下, 市井女子便争相参与到相扑运动中来。其实最初在瓦肆中进行的相扑比赛, 女子相扑选手只是在正式比赛开始之前进行相扑表演, 她们仅仅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对男性的辅助, 在比赛中仍是没有地位没有价值。

然而并不是所有女子愿意在这种没有自我价值的环境生存下去, 于是“女飑赛关索、 嚣三娘、 黑四姐女众” 等女子相扑高手绝地奋起,通过自身努力最终“俱瓦市诸郡争胜, 以为雄伟耳”,同男子相扑选手一起站在比赛擂台之上。

女子相扑选手技术与地位的变化的过程,正是宋代女子证明女性自身价值的体现

封建社会制度给女性带来的禁锢, 让她们没有展示自己价值的空间, 女性的才华以及整个精神世界都被束缚在深闺之中。 因此在被社会完全拒绝实现自我时,宋代女子便会通过更多形式找寻自我,相扑运动正是其中一种,在相扑运动中找到自我, 得到社会及他人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正是封建女性觉醒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梦梁录》

《武林旧事》

《繁胜录》

《宋史 · 高宗本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相扑   宋代   临安   有伤风化   女子   南宋   朝廷   选手   竞技   女性   社会   司马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