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血战,生死攸关的德洞岭之战,美军的运气成分(中)

前面说到,面对德洞岭不利的形势,史密斯深知此地一旦失去的严重后果。尽管此时他手里的已经是捉襟见肘,但仍严令不惜一切代价要调派力量增援德洞岭。

史密斯


终于在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在下碣隅里拼凑出了一个由后勤和管理人员组成的部队,这支在美军资料中被戏称为“厨师和面包师”连,在三辆坦克的支援下去解救F连。但他们仅仅前进了两公里就被堵住了、

这一带原是金矿区,到处都是矿洞,我军阻击士兵不断从周边的矿洞中冒了出来,不断用反坦克手雷和猛烈的火力挡住了美军前进的步伐。激烈交火几个小时后,美军仍无法前进一步,不得不退回了下碣隅里。

此刻,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7团尽管也面临着九兵团的79师和89师的猛烈攻击,但在史密斯的严令下,7团不得不也派出了一支部队增援德洞岭。这支增援部队好容易冲破了封锁,但在沿途我军不断的英勇阻击下,激战数小时后,终于勉强打开一条通道,使得在F连北面同样也被包围的C连得以逃出,但已经无力继续前进,同时惧怕我军的夜战能力,也只好也在天黑前撤回到柳潭里。

对于F连的支援,现在美军只能用上了最后一招:空投。这天下午,粮弹已经极为紧张的F连终于收到空投的弹药和补给,下碣隅里还用直升机送来了最需要的被打坏的步话机和话机电池。但飞临的直升机遭到占据周边山顶的我军的射击,螺旋桨的动力传输部位直接被打坏,无法降落而运走伤员,只能将电池投下后飞离,最后坠落在下碣隅里附近。

整个白天,F连阵地还不断地遭到我军的冷枪射击,造成一人死亡,数人受伤。再次造成本以不多的战斗力减员。

F连目前仅有的100多人要面对来自几个方面的攻击,巴勃对这个夜晚能否守住似乎也失去了信心,黄昏来临之际,由于冻土层太硬,美军只能在我军可能进攻的方向设置好了障碍,布置了绊雷和铁丝网。同时也收缩了防线,所有的轻伤员也都全部进入战斗岗位,来迎接他们认为的“最后一战”。

下碣隅里的榴弹炮群也接到了指示,如果F连的防线被突破,他们将用炮击覆盖整个山头。因此F连还接到上面的命令,在防线被突破后,千万不要离开他们的掩体出来迎敌。可见美军当时也已经做好了失去德洞岭的准备。

29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我军从马鞍形山梁和西面冲了上来,美军立即呼叫榴弹炮火,覆盖了1653高地的南坡,拦阻我军队的冲击。在猛烈的隔断炮火覆盖下,我军损失巨大。马鞍形山梁的冲击被拦阻住了。

但西面我军的奋勇攻击一度冲破了美军防线,冲上了美军阵地,美军不得已,呼叫炮火覆盖了整个阵地和对我军后续部队进行了长时间的隔断射击。最后攻上阵地的一个连士兵全部牺牲,最终我军这两个方向的进攻再次遭到失败。

在从马鞍形山梁和西面进攻的同时,一部分志愿军也绕到了东北面,从一片茂密的荆棘侧面攻上了第1排扼守的山脊,其中一部分志愿军甚至越过了山脊,渗透到了F连的伤兵帐篷的附近,但遗憾的是,最后他们在树林中迷失了方向,未能对美军造成致命打击,最后被美军发现,在火力覆盖下全部牺牲。

凌晨3点,战斗结束,我军进攻又一次被打退。6点左右,美军开始清点伤亡:3人死,29人伤(其中部分是再次受伤),连长巴勃和2、3排排长也全部负伤,此时F连还剩159人仍能战斗,我方在山顶留下了约150具遗体,在山下约有10余具。

在这样优势的炮火下,巴勃开始对守住阵地有了信心。就在这时,29日10点30分,陆战队的飞机又向F连空投了弹药,下午3点,美空军又向F连再次空投了F连最需要的毛毯、食品和药品,不过两个降落伞和物资都掉到了福克斯高地和西山交界的山脚处,而此处,正处在我方的火力范围内。

现在的物资对F连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巴勃立即组织人手抢空投物资,在迫击炮、机枪的火力掩护下,第2排的士兵带着担架冲下山坡,冒着我军的冷枪,到离我军约百米开外的地方将部分物资(主要是毛毯、食品和药品)用担架和手提肩扛地搬了回来。当时大概由于我军大部正在休息,只有少数警戒士兵,所以火力不猛,美军幸运地无人受伤。

夜幕即将降临时,美军观察哨发现,从柳潭里方向沿着公路,再次开来了一队队志愿军士兵,每排5人,每队25排,一共5队。这些人到达后迅速消失在西山脚下的树林里。美军随即呼叫下碣隅里的榴弹炮火,对这个树林进行了大约20分钟的炮击。

炮击使用的是近地引信,炮弹全部在树梢上空爆炸,在空中发射出大量弹片以杀伤我军。美方按照计算好的每格密度的间距,将整个树林彻底犁地一般炸了一遍,这次炮击,在美方的资料中我方伤亡数目不详,但相信我军损失不会小。

11月30日凌晨,我军177团和175团组织了最后的全部力量展开了最后一次攻击。而这一次,更为惨烈!

当夜没有月光,能见度不高,很适合我军擅长的进攻特点。我军最初开始试探性地攻击美军西侧山麓。F连由于伤亡较大,防线被迫收缩了20米左右。同时美军玩了一个花招,将一些死去的战友伪装成活人,放在原来的掩体里,而剩余的则在缴获来的白色毛毯的遮盖下藏在后面的新掩体里,由于夜色太暗,我军士兵不明就里,先头部队当利用夜色掩护偷袭这些尸体的时候,遭到美军的大量杀伤。

在西侧山麓战斗打响后,虽然天色很暗,但美军有夜间光学增强望远镜,发现我军在南面已经集结了一支约400人的攻击队伍,部队排成5道攻击攻击散兵线队形,第一道的士兵带着手榴弹和炸药包,第2道是上了刺刀的步枪,后面3道是一色的冲锋枪,

我军最初还以为在漆黑的夜色下,这次攻击应该很隐蔽,但指挥官不知道的是,美军早已把他们行动一览无余。志愿军开始时无声息地小跑着,然后突然加速。但当他们冲上开阔地的时候,美军忽然发射出两颗照明弹,战场态势迅速一览无余。

早已布置好的美军重机枪也开始喷出火舌,几挺重机枪形成了密集的交叉火力,彻底封锁住了南面的高坎和公路,随后两侧山上的轻机枪及步枪也开始加入射击,迫击炮也开始猛烈轰击。

在猛烈火力下,我军前面两排战士迅速伤亡殆尽,营长赶紧命令部队撤退,但这时,F连呼叫的下碣隅里的炮火也开始对我军后退路线进行覆盖炮击,迫使试图撤离的我军士兵不得不转身继续面对机枪火力进攻。有的士兵躲到了机枪打不到的高坎之下,但又被山上不断扔下的手榴弹杀伤。

这次进攻仅短短的10来分钟,我军的进攻就不得不停止了,而美军F连,仅1死1伤。由此可见,先进的火力配备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

这次攻击停止后,我军的发起这场战斗的两个团,由于战斗和严寒基本损失殆尽,已经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从3点直到天明,美军阵地前一直是静悄悄的,只有零星的几声枪声,直到上午7点,1个营的我军增援部队开到1653高地北侧,仍准备再度最后努力一把。

但美军侦察机很快就发现了这支部队的动向,部队刚刚隐蔽好,9点时分美军8架轰炸机就飞临头顶,投下大量的重磅炸弹和燃烧弹,让我军阵地迅速成为一片火海,让阵地上的战士损失惨重。同时2架美军运输机再次为F连空投了补给,由于有了轰炸机的掩护,削弱了我方的防空火力,使得美军这次空投非常准确和顺利。

在12月1日余下的时间里,敌我双方各自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没有再交火。我军已经无力再进攻,而美军也不敢轻举妄动。12月2日早上7点,已经接到撤退命令的陆战7团派出一支先遣队,经过一夜的山路行军,赶到了1653高地的北面,开始与我军猛烈交火。

至此,我军已经没有可能占领德洞岭了。10点30分,我军接到命令撤退,而美军这支先遣队在F连引导下,穿过F连布置在马鞍形山梁的绊雷区,进入F连的防区。此时F连仅剩80余人尚能战斗,并且很多人都带着枪伤或者冻伤。

值得一提的是,我军在这场战斗中不仅是战斗伤亡,最大的敌人还是严寒的天气,当最后师长戴克林下达的撤退命令的时候,发现最后进攻的一个营没有一个人撤了下来,戴克林顿时急了,命令人上山查看时,才发现所有的战士因为战伤和冻伤已经没有一人还有余力能下山。

最后,戴克林组织了所有后勤和师部人员,才终于把这些剩余伤员背下了山,但烈士的遗体只能放弃了。而后来因为极度的严寒天气,严重的冻伤让所有的伤员基本只能截肢,失去了战斗力!这场战斗的悲壮,这场战斗的惨烈可见一斑!它和那许许多多的长津湖大战中的血战一样,应该永为我们民族所记忆!

至此,德洞岭这场惨烈的战斗终于结束。下篇我们会详尽分析下这场事关美军陆战一师生死攸关的战斗为什么说有幸运的成分和解答一些错误的观点!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马鞍形   美军   山梁   生死攸关   炮火   我军   血战   火力   阵地   猛烈   士兵   成分   部队   运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