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子夺嫡中雍正是如何一步步取得胜利的

历史上皇权斗争中总是充满着残酷和无情,每一次皇位的争夺都是一场骨肉相残的人伦大惨剧,一幕幕父子成仇、兄弟相残的戏码不断上演。

回看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尽的岁月中有多少人死在皇权的争夺当中,古往今来帝王基本都是冷血的,他们没有兄弟之情、父子之情有的只是高高在上的皇位。

我国历史上有多次因皇权斗争而发生的骨肉相残事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就是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最终不被看好的雍正皇帝成为了执牛耳者。



一、九子夺嫡的大背景

1.皇太子胤礽被废除

清朝自康熙皇帝开始进入盛世辉煌,在这样一个大统一的和平时期康熙有着后宫佳丽三千,在这样的情况儿子也达到了二十多个,及至康熙执政晚年成年皇子且有实力争夺皇位的人有9个。

清朝诸多皇子之间对皇权的承袭和运作都有自己的野心,而这就免不了相互间的斗争与博弈,这样一种战争管没有硝烟却时刻弥漫着刀光剑影的残酷。

皇位争斗无形中成为皇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九子夺嫡”的故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浮出水面,围绕皇权继承权问题争夺的有九个人他们分别是:

皇长子胤褆、皇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皇四子胤镇、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等,他们拉党结伙成立自己的派系势力,在皇太子两立两废的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



康熙十四年二皇子胤礽仅仅只有两岁,但依靠着其母赫舍里与索尼家族的光环被提前立为大清朝皇太子,这在清朝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早期的胤礽在康熙的教导之下为国为民兢兢业业,康熙能够造就属于自己的盛世辉煌在这其中二阿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权力名望为胤礽带来了更多官员的投靠。

权力的增强让二阿哥开始变得骄纵蛮横起来,再加上康熙在外征战期间胤礽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想法,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轻易就看出了儿子的野心,第一次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就这样发生了。

2.清朝的祖制

清朝的前身是女真人建立的后金,女真有一个不成文的祖宗制度“择优录取”、“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说只要太子之位不确定所有皇子都有资格继承皇位。

大清朝宗室皇子的文化和武功水平远超其它朝代,尤其是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各个都是人中龙凤,他们勤政睿智打造了一个很好的人设。



就如同上述所言,康熙缔造的盛世不仅仅是康熙自己的功劳还有他儿子的努力,九子夺嫡的结局虽然仅有雍正一人胜利了,但参与夺嫡的几个儿子的文采都值得肯定。

辩证法思维告诉了我们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客观事物也好主观的政权也罢“择优录取”必然伴随着竞争,皇权之争更是充满这诱惑与恶性竞争。

皇子们身处政治中心也明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游戏规则”,但他们丝毫不在意失败后带来的结果,把自身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这一场豪赌中,九子夺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

二、清朝九子夺嫡的过程

1.第一次夺嫡之争

大皇子胤褆是第一个向太子之位发动进攻的,他的势力丝毫不弱于皇太子胤礽,当朝丞相明主与大皇子有亲戚关系,但胤褆急于求成造成了最后的失败。

夺位期间大皇子提出“杀胤礽”的言论,而且他还在私底下用“扎小人”的巫蛊之术想要害死二皇子,康熙本就痛恨皇家骨肉相残兄弟相杀,胤褆提出杀掉兄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否定了。

举报大皇子用巫蛊之术坑害大皇子的是三皇子,这样一来三皇子争夺皇位的野心以及相残手足的手段暴露无遗,大皇子被踢出皇子之争不久三皇子也被踢出该行列。

第一次九子夺嫡中光芒最大的莫过于八皇子一党,八皇子与大皇子从小一起生活,九皇子、十皇子也支持八阿哥登基称帝,朝中文武百官也纷纷投靠八王爷党。

如此一来八阿哥似乎成为了最有机会成为皇太子的人,然而正如上述所言帝王之心是无情的、冷血的,他们最在乎的就是手里的权力。

康熙曾授意文武百官推选一个最适合当太子的人,结果却让他大跌眼镜几乎所有人都支持八阿哥,此事就突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康熙第一次废除二皇子的缘由就是因为对方有夺权之心,此时满朝文武都支持八阿哥胤禩当皇太子,这样的威胁岂不是要比原太子更大。



康熙皇帝当即否决了投票结果,甚至于还开始打击八阿哥一党的人并且剥夺了他未来太子之位的可能,第一阶段的九子夺嫡到此结束。

2.第二次夺嫡之争

皇位对王孙贵族充满诱惑力,他们绞尽脑汁地寻求一举登上皇位的机会甚至不惜骨肉亲情,皇子相争让朝廷的凝聚力开始分散、兄弟之情变的冷漠。

为了稳固朝廷政治与兄友弟恭,康熙即使对胤礽再失望依旧将其太子之位复原,可惜好景不长帝王之心极重的康熙多次怀疑儿子想要夺权,几年后胤礽的太子之位又被废除

夺嫡之火越烧越旺四阿哥胤禛认为皇太子从此没有了翻身之日便加入夺嫡行列,八阿哥、九阿哥与十阿哥虽然失去了夺嫡资格,但他们却支持与四阿哥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

第二阶段的九子夺嫡以四皇子雍正和十四皇子胤禵拉开序幕,十四皇子有着“大将军王”的称号,实力和威望都足以问鼎天子职位,可惜政治手段与政治敏锐度很低最后被康熙派往边区镇守远离朝堂权力忠心。

前前后后两次九子夺嫡让康熙晚年备受折磨,他深感公开立储的弊端且不是明智之举,严重时还会导致兄弟之间的你争我夺,便决定生前不立太子直至临死前再昭告天下。

有可能竞争太子之位的兄弟都被削除了可能,原本毫不起眼的四皇子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康熙皇帝去世前留下遗嘱定四阿哥胤禛为大清朝的皇帝,九子夺嫡以雍正的胜利结束。

三、不起眼的雍正为何能取得胜利

1.务实派

影视剧《雍正王朝》就四阿哥九子夺嫡的真假与善恶刻画的淋漓尽致,雍正内心深处对皇位的渴望不亚于任何人,但他却表现的丝毫不在。

诸皇子争夺皇位最激烈的时刻,雍正在静观时局发展、偷偷提高自己势力的同时也不忘帮康熙解决政务,这样一种兢兢业业的精神让康熙对他刮目相看。

撇开九子夺嫡的背景不谈雍正的确是一个学识渊博、勤劳睿智的人,登基之后积极解决清朝内部潜在的巨大危机,使得大清朝迎来了康乾盛世的辉煌。

康熙的一生经历鳌拜危机、三藩与准格尔之乱,他本人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崇尚不张扬也不失稳重、有能力且不自傲的性格,这些优良品质皆在雍正身上体现着。

2.“重视”兄弟之间的情谊

大皇子为了皇权可以向康熙许诺杀了二皇子胤礽,三皇子为了皇帝之位举报自己的大哥用巫蛊之祸害人,八皇子为了皇帝之位也是不择手段。

九子夺嫡胜利后雍正不惜残害亲兄弟稳固政权,从这一方面来看四阿哥本人也是一位生性凉薄之人,但他在康熙生前将这一份秉性隐藏的很好。

皇太子因犯错被免除太子之位雍正一直为太子求情,康熙让百官推选太子人选时他选择的依旧是胤礽,这样一份心态让康熙十分的喜欢。

雍正暗中的发展的势力丝毫不输八阿哥等人,朝中有诸多皇子、忠臣帮助他,比如十三皇子胤祥、九门提督隆科多和四川总督年羹尧等。



古人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雍正皇帝在九子夺嫡中隐忍多年、权谋手段展现的淋漓尽致,九龙相争他能笑到最后也在情理之中。

雍正帝即位以后,皇八子不仅被剥夺爵位终身囚禁,而且还被改名为“阿奇那”意思是像狗一样下贱的人,就皇子也受到了同样的处罚,四阿哥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虽然侥幸保留性命但却被革职圈禁。

大阿哥、前太子和三皇子的结局依旧不是很好,堂堂皇子最后却落得这样的解决,可见九子夺嫡的激烈与悲惨程度,善终之人屈指可数。

历史上“九子夺嫡”仅仅只是皇权之争的一个缩影,愈演愈烈夺嫡之势、浑身解数夺权的皇子们也不只是清朝才有,为了能够最终御宇天下不顾手足之情的人比比皆是。



秦朝有沙丘之变、唐朝有玄武门之变、宋朝有斧声烛影、明朝有靖难之争......皇权之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另一种形式的嗜血之战。

参考文献:《清史稿》、《康熙朝起居注》、《大义觉迷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雍正   皇权   阿哥   皇位   皇太子   皇子   清朝   太子   康熙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