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杜聿明

于忛口述 朱振河整理 来源:《老兵读史》


于忛,男,1931年9月出生,高等小学毕业,1945年6月参加新四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华中第二医院《健康报》社、华东野战军等4纵队11师任服务员、卫生员、卫生排长。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及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等4纵队11师改称陆军第23军68师,任68师医院军医,1952年9月入朝作战,1958年10月回国后任军医、防疫所所长、卫生科副科长。1983年6月离休,1993年2月入住江苏省镇江市军干所,现居南京市。

于忛




为了全景式再现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央军委以宏大的气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决定重打这场战争——把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搬上了屏幕。电影《淮海战役》中对杜聿明被俘的描写不够真实,有悖历史真相。我作为亲自参加活捉杜聿明的老战士,有责任把这一历史真相记录下来,以正视听,以资后人。


1949年1月10日下午4时许,淮海战役已接近尾声,完成了战场救护任务的我和其他3名卫生员,接到归建命令后,立即向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卫生营飞奔,当行至陈官庄附近的一片凹地时,突然发现十几个人鬼鬼鬼祟祟,定神一看,是一群国民党官兵。我大喝一声:“哪个部队的?缴枪不杀!”可这些往日里杀人如麻的反动官兵,便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乖乖地举起了双手。“跟我们走!”大约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我们押解着这十几个国民党官兵来到了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政治部主任陈茂辉办公的屋子里。




派克金笔露端倪

活捉杜聿明没费一枪一弹,可识别他的身份却颇费了一番周折。正在忙着起草嘉奖令的陈茂辉主任,开始的时候也只是认为这十几个人是一般的战俘,边起草文件边不慌不忙地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其中一个俘虏回答:“我是13兵团的战场记者(后来方知他是杜聿明的副官。笔者注)。陈主任又指着一位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问:”你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高文明,13兵团上校军需处处长。”杜聿明漫不经心地回答。陈主任随手把自己的钢笔让警卫员递给他,并让我递给他一张纸。然而,这位自称高文明的军需处长,头也不抬的在自己左侧衣兜里顺手掏出一支钢笔,可当写下高文明三字后便写不下去了。“咋子不写了吗!共产党对待俘虏的政策你应该知道,坦白交待是唯一的出路。”陈主任操着浓重的闽南口音,边向他讲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边看他手中的钢笔,杜聿明手握钢笔一言不发。这时陈主任起身走到他的面前,定神一看他用的钢笔竟是美国的派克金笔。于是陈主任又联想到他身边有战地记者,又有十几个随员,而且这些随员也都身着美式军装,手里拿着冲锋枪、卡宾枪等美国装备的武器,估计高文明是他的化名,这是一条大“鱼”,至少是个军级将官。





进口香烟现原形

陈主任既没有为难杜聿明,也没有再与他交谈,而是转身走到淮海战役态势图前凝神思考。后来听陈主任讲,当时也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外展神经的作用,脑子里总是出现杜聿明三个字,眼前总是浮现杜聿明兵团被歼的场景。屋子里静得甚至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淮海战役开战20多天后,黄百韬的第7兵团的10万人马在碾庄圩被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维的第12兵团的12万人马被刘伯承、陈毅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双堆集地区;国军主力杜聿明集团的3个兵团被孤立于徐州地区,杜聿明集团岌岌可危。蒋介石鉴于南线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的战斗力较弱,无法打通津浦线及为黄维兵团解围,为防止杜聿明集团覆灭,决定放弃徐州,命杜聿明率30万大军南撤,先解黄维兵团之围,再固两淮防线。粟裕接到情报部门的报告后,立即调整部署,指挥华野10个纵队30万大军,分多路围追堵截。本来杜聿明集团先于华野追击部队逃至淮河。然而蒋介石又临时改变计划,逼杜聿明解黄维兵团之围。结果不等杜聿明集团转过身来,华野追击各部陆续赶到,咬住就撕,摁倒就打,就这样杜聿明3个兵团的30万大军被死死的围在河南永城的陈官庄、青龙集地区,成了瓮中之鳖。想到这里陈主任转身从办公桌上抽出两根解放区生产的“飞马”牌香烟,自己点燃了一支,随手递给这位自称高文明的中年人,可这位自称高文明的人非但不接,反而从自己身上掏出一包美国生产的骆驼牌香烟,又从身上掏出美国进口的打火机点燃了香烟,津津有味地吸了起来。那神态看上去好像他是胜利者。这一细节引起了陈主任的高度警觉,又联想到我们几个人反映的,他被俘时嘴里嚼着牛肉干等情形,陈主任断定他就是杜聿明。陈主任熄灭手中的香烟,冲着这位自称高文明的中年人大声说:“杜聿明!”这位自称高文明的中年人猛得抬起头来,那支正在燃烧的香烟也随即掉在了地上。“我就是杜聿明,我要见你们的粟司令”。杜聿明喃喃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战争的硝烟早已被和平的阳光所取代,战场的厮杀早已淹没在和平建设的洪流之中,亲历活捉杜聿明的其他 3名白衣战士、我的生死战友,也早已血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而我们那支在战争年代驰聘华东,立下赫赫战功的第4纵队11师(后为陆军第23军68师),和平时期驻守北疆的雄师劲旅,正在陆军第78集团军编成内,在改革强军的洪流中奋楫争先。我深信,我们这支由方志敏烈士亲手创建的雄师劲旅,一定会续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前排左一右手托军帽者为于忛




【于忛口述 朱振河整理 来源:《老兵读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淮海战役   派克   野战军   纵队   钢笔   兵团   中年人   战役   主任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