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晚宋士风的主流及形成原因

随着士大夫进入宋朝的统治阶层,士大夫作风怎样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是否清廉、国情是否和谐稳定。故“与士大夫治天下”由此而来。目前的研究史料在晚宋时期士风如何这一方面记载很少,本文将从晚宋士风形成缘由和晚宋士风主流是什么两个角度展开探讨。

由于晚宋士风形成缘由众多,本文只列举尤为重要的几个。

图源网络

第一 中央统治阶级的不作为

纵观晚宋七十余载,频频发生财政危机,对此上任的中央统治者却是一种毫不作为的状态.不仅不想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还自己带起奢靡之风。

《历代名臣奏议》中《治道》一篇这样描写当时的情况“宫中宴饮,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穰”。

以理宗时期为例,作为皇帝本人的理宗对待生活是一种极致的享乐主义,当想要泛舟观赏美景时,理宗便下令建舟的人要用最好最贵的香楠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金子辅助装饰。当然生活奢靡的也只是理宗的一面,滥行赏赐且赏赐价值不菲让当时社会风气整体充斥着腐败气息。

图源网络

为博美人一笑,理宗可以为她建造楼阁并赏赐其家人田园千亩,由此让人联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典故。

这种奢靡之风与晚宋当时的财政状况是极度不符的,进一步加剧社会危机的同时也引起民愤。例如大臣高斯得曾言“蠹财之大者,莫若军旅,而宫掖次之。”

此句直抒胸臆,宫廷内追求奢靡生活是不应该的,需将国库财力支持军队的驻边将士,保国泰民安。

中央统治者的不作为不止步于奢靡的享乐,还有自身的无能。在治国理政之道上不专研,不任用贤士而是凭借喜好随意任用提拔宦官。这一点也促使奔竞之风形成,以理宗为例。

图源网络

参考《元代汉文化之活动》附录中《刘后村的家世与交游——刘后村与晚宋政治之一》中记载,在公主下嫁之时,马方山“独献罗钿细柳箱笼百只,并镀金银锁百具,锦袱百条,共实之以芝褚百万。

理宗为之大喜,后知出于承受姚某者,随赐金条一带。”如此朝廷上下必然争先恐后行奉迎贿赂之事,理宗也表示支持并奖励这种行为的作俑者。

第二 冗官扎堆聚集

宋朝一个从一而终都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冗官问题。晚宋时期冗官数量达到顶峰,据李心传记载,晚宋时期冗官有三万八千八百七十人。

图源网络

面对如此庞大的冗官数,士大夫数次上书请求裁减一部分冗官。但是此举并未见得成效,冗官问题也从未消失。

除此外,晚宋考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原因在于宋代盛行的官私办学促使考生人数不断扩增,一时间文化有了历史以来中最大程度的一次普及。

但是科举名额并未改变,这也就出现了一种“任子多,官阙少”的现象,由此也助长了奔竞之风。

图源网络

第三 权相当国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写到宋朝士大夫“给赐犹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大意是宋朝的士大夫无生计只忧虑,但这也只是极个别。

先看上层阶级的官宦生活,《竹溪鬳斋十一藁续集》中记载“入仕四十年,家无留赀,岁晚归来,犹糴而食。”这是湖南提点刑狱赵彦侯的生活,其俸禄也只够敷出。可想而知,中下层的官宦俸禄可能维持基本生计都有困难,更不要说底层的官宦了。

所以对于寒士来说,入仕也不意味着能够摆脱自己之前贫寒的生活。而极个别非常富裕的官宦,除却自身薪酬以外高额的收入无外乎是贪污受贿和俗例收入两种途径。所谓俗例的收入就是统治者的额外赏赐。

图源网络

第四 士人道德沦丧

晚宋的奢靡之风也加速了士人的道德沦丧,“廉不足以律贪,谲不足以表正。”许多士人在日益渐败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逐渐利欲熏心,奔竞之势愈演愈烈。

晚宋士风并非单一,而是多样化,不可一概而论。

第一 忠义之风

对于晚宋的忠义之风,在后来的元明清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如由元人撰写的《宋史》有云“及宋之亡,忠节相望,班班可书。”明朝的罗伦曰“宋之亡也,死国事着多矣。”等等,但是细看这些言语也只是立足了忠义二字,并没有对这一士风有展开性的描述和具体细节的刻画,所以忠义之风并不能算是晚宋士风的主流。

图源网络

第二 隐逸之风

隐逸之风带有避退之意。晚宋时期君王昏庸无无能、滥用皇权、统治腐朽造成朝堂上下乌烟瘴气,官员间想换勾结、贪污受贿、陷害忠良。一批贤士在遭遇朝堂排挤和政治陷害后,一部分贤士不禁哀叹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在无奈与愤愤不平中退出江湖选择归隐。虽然这一举动包含了爱国这一层面,但也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处世态度。

第三 变节之风

宋末汪远量在《增订湖山类稿》中写到“满朝朱紫尽降臣,满目故人皆厚禄。”用夸张的辞藻反映出了变节之士之多。宋朝临危时,绝大多数宦官选择逃跑,而临危受命之士寥寥无几。由此可见,晚宋腐朽的社会风气下忠义之士遭排挤,一部分选择归隐,朝堂之上已然所剩无几,其余皆为变节之士,如此,宋亡之结局早已使然。

图源网络

第四 奔竞之风

晚宋时期的士大夫间带有种种目的性,在权利之中来回奔波,彼此争权夺势、明争暗斗形成了奔竞之风。如太学的一名学生陈自强,为了谋权,通过贿赂等手段背靠上了韩侂冑这棵大树,短短数年内,就从一个州县小官拜了相。如此快的官位晋升,纵观当前中国全部历史记载史料也是极为少见的。这样一来,士大夫更加快奔竞的步伐,宋朝也加速走向衰败。

第五 奢靡之风

士大夫奔竞在谋权的同时也刮起了一股攀比奢靡之风。韩侂冑为相期间,嘉泰四月,韩侂冑巾生日,上到宰执、侍从下到四方牧守者都为他献上寿礼。

《馈赠寿礼》中记载这一生日场景是“下有献红牙果草十位,众已骇之,上有大北珠百枚,众皆慙沮。”由此可以得出韩侂冑本人的生活应该也是极为奢靡,故为了讨好韩侂冑,大臣在送礼时也是用尽心机。

图源网络

第六 政争之风

晚宋时期的政争主要围绕国家的内忧外展开的,政争进行时间短、参与人数庞大以及包含有许多复杂的问题使得它成了晚宋时期一大风气。

例韩侂冑为相时关于和战的政争,在宁宗时期,韩侂冑担任国相,大肆发展党狱,因此得罪了很多士大夫,为了使自己地位更加稳固,急于立功的韩侂冑倡议起伐金问题,故晚宋士大夫之间形成了和战的政争。

政争分为两大阵营,一边是主张对金作战的士大夫,推选韩侂冑作为领头人;另外一边以史弥远为首的士大夫主张与金求和。

这次政争的结果是以韩侂冑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并发起开禧北伐,但是政争并未结束,期间所有反对韩侂冑主张伐金的士大夫后来都受到了他的排挤和压迫。

图源网络

第七 空谈之风

晚宋时期兴起理学思想,由于得到了统治者的容纳和提倡,士大夫间逐渐盛行起高谈阔论,却不考虑实用与否,随即有了这空谈之风。

空谈之风最初是人们在受理学思想影响下开始崇尚道学、思考问题,但是思考问题时不立足于实际情况使得文风大变,进而转入一种空虚又浮华的言论。

最后,整体上看晚宋的士风一直是呈现一种恶化的趋势,虽然其中也有少许忠义之士和士大夫并没有放弃对晚宋士风的扭转,但终究力量薄弱,又恰逢处在这样一个政治黑暗的大环境下,奔竞、奢靡等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大多士大夫都竞相踊跃加入这股浪潮,出淤泥而不染则显得格格不入。

图源网络

政治孤立、朝堂陷害,一桩桩惨案上演,这不禁让一些心怀壮志的士大夫寒了心,卸下身上所有的社会责任,选择归隐。还有一部分仍然对抗着社会的黑暗。

要说晚宋之风到底是哪种呢?答案是它不应当是单个的一种形态,而是多重形态的相互关联,有忠良正直的一面也有黑暗腐朽的一面。

但是从晚宋后期的发展来看,它的主流应是士风的败坏,这种败坏的士风也进而加速的宋朝的灭亡。

从当时很多史料文献中皆有记载,其中既含有对当时主流士风的详细赘述也包含了文人雅客对当世者的不满与评击以及自身壮志难酬的叹息与无奈,为后世展现出了一个完整且生动的晚宋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忠义   官宦   奢靡   赏赐   士大夫   宋朝   的士   大夫   时期   主流   原因   网络   宋士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