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一场漏洞百出的被迫登基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水平达到顶峰,无数的治世能臣、诗词歌赋以及传世名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文学作品如此优秀这都离不开宋朝的基本国策——重文抑武。

按理说国防才是一个国家安定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怎么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和平发展呢?

但在经济发达的宋朝,的的确确就是武将政治地位普遍不高,而且手握兵权的将军们大多都被皇帝所猜忌,有的甚至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比如抗金名将岳飞等人。

其实这一切的原因都来源于宋朝开国的方式——陈桥兵变。

这次兵变看似是一场普通的兵谏,但其实经过仔细推销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重重疑点。

陈桥驿兵变,一举定乾坤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国历史上每当一个处于强弩之末的大一统王朝即将分崩离析之际,就会出现诸多诸侯割据的乱世。

历史上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周朝之后的春秋战国乱世,汉末的魏晋南北朝乱世以及唐末的五代十国乱世等,仿佛历史上所有的朝代更迭都遵循着这一定律

但每次结束这些乱世的王朝,大多都是以发生流血政变或者发动国家战争为主要手段。

尤其是在发动宫廷政变的情况下,很少会有不流血的情况出现。

但建立宋朝的标志性事件陈桥兵变,却是一件实打实的和平政变。

这次宫廷政变与以往不同,以往的政变大多,都是以外兵攻入内城为主要手段,在其中不免会有士兵的伤亡牺牲。

但是在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所带领的外兵入内,却没有遭到任何的阻拦,顺理成章的就登上了帝位。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全天下无论各国都在普天同庆之际,后周王朝却在发生着一场即将浮出水面的宫廷政变。

正是这场政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后面的进程,也成为结束五代十国乱世的决定性事件。

在新年伊始的时候,后周王朝却收到了外敌即将入侵的消息,而且还是北方的辽国以及北汉联军。

当时持朝政的并不是什么年富力强的皇帝,而是一个未满七岁的小皇帝以及一个毫无主见的太后。

外敌入侵的消息仿佛一个晴天霹雳,无奈之下只能将兵权全权托付给当时颇具威名的将军赵匡胤,从天而降的兵权成了赵匡胤后来登基称帝的原始资本。

赵匡胤领命之后,立即就率领守卫皇城的禁军准备出征迎敌。这一去,仿佛鱼入水龙入海,朝廷之内再也没能有人束缚住赵匡胤。

在赵匡胤率兵到达距离京城不远的陈桥驿时,赵匡胤在军队中的一些亲信就开始隐晦地传达天下即将易主的消息,这些士兵本该在这时候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本来就没有出征之心。

再加上当时的皇帝比较年幼,这群士兵也不知道该为谁效忠。

而且赵匡胤平时在军中也非常地有威望,有的士兵生了病,甚至还亲自照顾,这为他积累下了人情资本。

终于在一天夜里,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以及他的心腹赵普下令让将士们将准备已久的黄袍直接披在已经喝醉酒的赵匡胤身上。

没想到赵匡胤表现得对这件事情的发生非常抵触,面对诸多将领以及上万的士兵们匍匐在地高呼万岁。

赵匡胤见推脱不过只能顺从将士们的意思,还下令让士兵们都得遵守军纪,返回开封城之后不得像乱兵一样乱杀无辜,对待朝廷大臣以及皇帝太后更不得无礼,准备就绪之后赵匡胤一行人带兵返回开封。

过层层关卡,如行云流水

要知道古代将领带兵进入王城,就会被定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号。

而且还会被京城内的守军,激烈的顽抗,很难发生没有人流血牺牲的战争。

但是当赵匡胤率领禁军返回开封的时候,却十分顺利地就进入王城,没有遭到城内守军的顽抗。

这是因为当时守卫王城的禁军将领是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要知道这两位将领都是赵匡胤之前的结社十兄弟之一,几人在军队之中就已经结下了很深的情谊,还长时间在殿前司共过事。

石守信看见赵匡胤率领的禁军之后,得知赵匡胤已经受到了士兵们的拥戴,兵变已然成功。

就这样石守信让手下的士兵们“环列待旦”,等到赵匡胤率领禁军返回王城的时候,就直接打开城门列队相迎。

就这样护卫皇城安全的殿前司也成了赵匡胤的部队,守卫王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归入了赵匡胤的手下,此时可以说已经大局已定,只需等待赵匡胤入主王城即可

其实在这场政变当中,有人要想过反抗。

那就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韩通此人性格刚毅,在得知赵匡胤已经反叛之后,立马想要前去军营召集军队进行抵抗。

没想到还没有赶到军营,就被赵匡胤的手下王彦升发现。

王彦升自然不可能放过韩通,一马单骑直追韩通府邸,将其全家老小尽然杀害,韩通也成了这场政变唯一的牺牲者。

赵匡胤在一夜之间就率领禁军占领了王城开封,赵匡胤带甲持剑直入皇宫,本来就没有主见的太后以及未满七岁的小皇帝早就不知道何去何从。

毕竟在历史上每次宫廷政变中,那些留下来的前朝之人生还存活的概率非常小,更何况还是身为前朝的皇帝和太后。匡胤的到来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晴天霹雳。

但是赵匡胤本来就有言在先,不会伤害后周的皇帝以及朝臣,赵匡胤对皇帝以及太后说他无心要反,只不过无法违背士兵们的意愿,这才领兵入城被迫登上皇位,如果不从,恐怕士兵们都不会听令。

一番说辞之下,小皇帝与太后得知已经无力回天,只能静静地等待赵匡胤对他们未来的宣判。

不出所料,赵匡胤果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

而是让皇帝禅位于自己,然后封小皇帝为郑王,其实还是在赵匡胤的掌控之中。

而对待后周的那些朝廷重臣,赵匡胤也都让他们官居原位,毕竟新朝初立,如果开始大开杀戒的话一定会引起天下人的恐慌,非常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就这样,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之后,由于自己原先在宋州担任职务,就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取代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

疑点重重,漏洞百出

但其实在这场兵变当中,看似一切都进行得行云流水,但其实还存在着诸多疑点。

首先,赵匡胤绝对不可能是被士兵们胁迫当皇帝的,毕竟当时手握军权的他大权在握,治军严明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士兵们一般都不会聚集在一起违抗军令。

其次,在军中散播谣言的人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他的心腹赵普。

要知道赵普可是赵匡胤心腹中的心腹,事无大小无论巨细都会与赵普进行讨论。

而发动兵变这么大的事情,赵普与赵匡胤怎么可能没有事先谋划过。

再来说那些士兵,如果没有人指使,威胁将军发动政变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

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他们也不可能聚众请求赵匡胤反叛。种种的迹象都表明,这一定是一场有人指使的政变。

而他们披在赵匡胤身上的那段黄袍,在古代,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拥有黄袍。更别说在极其敏感的军队当中了,黄袍一直都是御用之物。

而士兵们所使用的黄袍很有可能就是赵匡胤事先准备好的,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让士兵们给自己黄袍加身。

而他们率军进入王城的时候,石守信仿佛已经知道了赵匡胤要发动兵变,提前就让禁军们列好队形,准备迎接匡胤进城。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石守信就是赵匡胤事先安排好的内应,等到自己率兵回城的时候,直接让石守信策应自己,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流血牺牲。

在古代,皇帝们特别忌惮手握兵权的将领之间结党营私,但明知石守信与赵匡胤有情同手足,为何还让石守信担任重要的殿前司指挥使呢?

在周世宗柴荣驾崩当年,石守信就代替赵匡胤担任了殿前都指挥使。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周世宗驾崩之时,赵匡胤就已经动了夺取政权的心思,毕竟当时主持朝政的只有一个未满七岁的皇帝以及毫无心机的太后,天时地利人和,自己独占其二。

石守信成为殿前都指挥使,就是他很早之前下的一步棋。

再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当时即使周世宗刚刚驾崩,但是后周的国力还是十分的强盛。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与赵匡胤一起南征北战早就已经奠定了天下一统的基础

辽国以及北汉根本就没有联兵大举入侵的可能,外敌入侵的消息,很有可能就是赵匡胤故意散播出去的,因为这样才能使自己顺利的掌握朝廷的兵权。

综上所述,陈桥兵变根本就是一场由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夺权好戏。

只不过为了不让自己安上一个乱臣贼子的标签,以及为了自己顺利地夺取后周政权,这才导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

殊不知在后世人眼中,所谓的陈桥兵变就是一个漏洞百出、疑点重重的宫廷政变,所谓的被迫登基,也只是赵匡胤夺权的一个幌子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兵变   宫廷政变   后周   王朝   禁军   兵权   漏洞百出   太后   乱世   守信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