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上色老照片:大臣被俘到印度绝食而死,纨绔子弟在家门口遛鸟

学生放学前向先生作揖

清朝末年的一间学堂,学堂环境清幽,学生们穿着整齐洁净,放学前学生们在恭敬地向坐在椅子上的先生作揖告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权贵阶层还是平民百姓,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女囚犯戴枷锁沿街示众

1907年上海,三名妇女共同戴着一副枷锁在街上游街示众。在中国古代,同案犯人通常被刑罚连体枷锁,这是为了方便地方衙门的管理,也为了防止他们逃跑。

载客的独轮车

独轮车,也有的地方叫土车。独轮车在清朝末年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利用木头制作而成的,上面还绑着绳子来控制平衡,并且能够搭载四个人左右。

虔诚祈祷的香客

一名男性香客在大殿外的香炉前虔诚的祈祷。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吏治混乱、经济凋零、百姓苦不堪言。越是这种动乱的年代,迷信的人也就越多。

墙边纺线的农村妇女

这名农村妇女正在使用手摇式纺车纺线。手摇纺车具体出现时间已经不可考,据推测约出现在战国时期,也称軠车、纬车和繀车。因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直到现在的某些农村还在使用手摇式纺车。

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

叶名琛(1807年-1859年),字昆臣,湖北汉阳人。官至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一等男爵。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打广州,身为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守城不敌兵败被俘,并被押解到印度的加尔各答进行囚禁。1859年,52岁的叶名琛在印度加尔各答绝食而终。

图为刚到印度加尔各答的叶名琛。

小脚女子作女红

一个裹着小脚的年轻女子在自家院里子,坐在椅子上作女红。封建时代的中国女性结婚以后,大多都是长期在家里相夫教子,这种生活异常枯燥乏味,再加上她们很多都裹着小脚,不便行走,所以她们只能自己在家找点事儿干。

迟暮之年的李鸿章

1901年的李鸿章手拿一根拐杖,一脸疲态的坐在椅子上。此时78岁高龄的李鸿章已经病入膏肓。也就是在这一年,李鸿章拖着病体去日本签订的《辛丑条约》,回国后就大口吐血一病不起,而后病逝于北京。

两个女孩在照相馆合影

这两个女孩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左边女孩的脚是天足,而右边女孩的脚则是缠足。

缠足,最早出现于宋代,是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清朝汉族男子以小脚为美,要求女子的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所以有“三寸金莲”之说。缠足这种陋俗,给女性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这种陋习直到解放后才消失。

永春医院门前的实习生们

1910年福建永春,永春医院的实习生站在挂着“救主圣教医馆”招牌的永春医院门前。

永春医院由英长老会传教创办于1893年,1906年翻新改造后的永春医馆更名为永春医院,并成为当时国内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医院。

背货物的男子

照片中是两名靠体力吃饭的背夫,两人可能是走累了,在路边一户农家旁休息片刻。这些背夫为了生计,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货物翻山越岭。

杜布森医生开办的教会学校里的学生

一八九七年,杜布森医生被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遣到广东阳江,杜布森医生在阳江前后生活了四十多年,主要工作是修教堂、建学校、办西医,还办过一份报纸。

威尔逊的三名助手

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于1899年至1911年间,曾先后4次来到中国考察。这三人是他到了中国后聘请的当地助手。照片拍摄于1911年威尔逊在湖北宜昌考察期间。

抱孩子的清朝满族妇女

一个穿着旗装的清朝满族妇女抱着孩子逛街,小男孩在母亲怀中嚎啕大哭,他的妈妈一脸愁容。妇女的发饰叫“大拉翅”,这种满族发饰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男子在家门口遛鸟

北京城郊,一个纨绔子弟在家门口向摄影师展示他养的小鸟。这只小鸟应该是彻底被驯服了,老老实实的站在木棍上也不飞走。养鸟曾经是清朝八旗子弟和太监们的爱好,后来这种爱好逐渐传入民间,慢慢的北京四九城遛鸟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加尔各答   两广   永春   满族   纺车   独轮车   纨绔子弟   印度   小脚   清末   大臣   清朝   妇女   门口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