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少将,携家人退休还乡,发现童养媳苦等22年,如何处理?

爱情最初的模样,是承诺、是至死不渝、更是坚守,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迷失自我,纯粹的爱情故事越来越少,但是在革命年代,人们在物质匮乏的时刻,精神却依旧饱满。开国少将易耀彩,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国家,离家二十二年,携妻衣锦还乡之时,却发现了留守家中苦苦等候的童养媳。

二十二年的光阴,是黑发到白发蜕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年华,试问:“人生中能有几个二十二年?”童养媳,虽然是旧时代德封建残余,但是易耀彩的这个媳妇却选择忠诚于自己的丈夫,即使她早已记不清丈夫的容颜,也依然还是选择坚守一生,那么最终换来的结局是什么呢?易耀彩是如何对待这个童养媳的?

1917年,易耀彩出生于江西泰和,他出生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环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自幼在农村长大的他,看到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也感受到了底层百姓生活的不易。少年时期的易耀彩意气风发,少年郎一腔热血,总是抱着参加革命的想法,不过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百姓,只想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长大,因此易耀彩十来岁时,家里就给他找来了童养媳,名叫张凤娥。

年幼的易耀彩并不知道童养媳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长大成人,十三岁那一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加入红军部队,随后又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此时的他也不过十四五岁。加入革命队伍之后,易耀彩不得不背井离乡,虽然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和自幼陪伴长大的妻子,但是为了革命事业,他别无选择。

在当时的环境下,红军队伍所面临的的局势非常严峻,在前线作战,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张凤娥也很担心易耀彩的情况,可惜在那个信息落后的年代,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前线的战况实属不易。易耀彩虽然会在闲暇之际赶回家里,但是每次也住不了几天,而他的张凤娥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

1933年之后,受到局势影响,易耀彩再也没有回家,在他临行之前,张凤娥多次交代他,一定要好好活着,家里有她照看就足够了,面对丈夫的离别,张凤娥强忍悲痛,那时两个人都没想到,这一别竟是二十多年。红军北上长征之后,易耀彩也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这段路程非常艰苦,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半路。

易耀彩信念坚定,但是还没等他走远,后方就传来了坏消息,自己的老家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了,易耀彩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他知道国民党反动派的冷血无情,因此非常担忧家人。随后传信员又告诉易耀彩:“没有收到你家人的任何信息。”没有消息,那么大概率就是遭遇了毒手,易耀彩心如死灰,但是也无能为力。

精神上遭遇沉重打击之后,易耀彩并没有倒下,当初选择离开家门,就是要亲自迎来革命胜利,回想起家人对自己的支持,易耀彩又恢复了斗志。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易耀彩展现了极高的军事能力,职位也不断升迁,并且还在革命过程中结识了自己的爱人范景阳,她是军区的一名卫生员。

和范景阳结识之后,两人的感情发展很快,随后在战士们的共同见证下成了亲,而且易耀彩最终也见证了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建国之后,易耀彩又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此后,易耀彩又被派去了苏联学习,国内形势也基本稳定,一切都忙完之后,易耀彩萌生了回老家看看的想法,于是便带着范景阳回到了老家,结果在老家发现了相守二十二年的张凤娥。

易耀彩离开家里之后,张凤娥一个人养家糊口,两个老人的后事都是她一人操办的,此后张凤娥也没有再婚,而是在老家等待易耀彩归来,她的这份情谊无比深厚,易耀彩也非常感动,但是他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两人终究无法回去。

最终,易耀彩决定张凤娥的晚年生活开支由自己承担,他每个月都会按时打过去一笔钱,偶尔还会回去看看,虽然能做的事不多,但是这也保证了张凤娥的晚年生活,1990年易耀彩去世之钱,更是决定将骨灰一分为二,一部分葬在北京,另一部分葬在老家,和张凤娥合葬,这也算是他最后的回报了。

革命年代的爱情和现在不同,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比较纯粹,张凤娥虽然是童养媳出生,但是却忠于家庭一生,易耀彩将军虽然组建了新的家庭,但是心中也依然不忘自己的发妻,在物质贫瘠的年代,人们的精神却很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童养媳   少将   家人   反动派   红军   老家   丈夫   家里   年代   发现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