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不死,南宋能不能把金国打回老家?

1141年,南宋临安大理寺监狱中,岳飞被鞭打的血肉模糊,但是他始终没有屈服,只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而此时,以宋高宗赵构,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已经在开香槟搞庆祝大会了,他们庆祝的,不是岳飞被抓,而是与金国议和成功了

就在岳飞下狱后的一个月,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规定,以淮河和大散关为界,以北属于金国,以南属于南宋。南宋向金国称臣,每年向金国进贡银子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两。

这不是宋金的第一次议和,早在3年前,宋金之间就达成过第一次绍兴和议,当时规定的是,以黄河为界,以北属于金国,以南属于南宋。在这个条约中,南宋最起码保住了自己的老家开封。

但是,仅仅不到3年,金国人就撕毁和约,再次兴兵南下,赵构被迫应战,派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员大将,北上迎敌。

不过,赵构是真不想打,派出岳飞等三员将领,也不过是撑一下门面,安抚一下主战派们激动的情绪,他的内心,还是想继续议和的,哪怕条件再苛刻一点,他也能接受。

赵构为什么这么软蛋?

有人说,他是担心岳飞收复北方,把“二圣”迎回来,威胁他的皇位。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赵构是很担心他的皇位,但是,他根本就不担心“二圣”回来,恰恰相反,他最担心的是“二圣”不回来。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母亲是韦妃,母不尊子不贵,皇位根本就轮不到他。而且,金国第一次围困开封的时候,他就被派到金国大营当人质,宋徽宗但凡要都他有一分的爱,也不会让他去当人质。

金国第二次围困开封,也就是“靖康之变”的时候,他被派去金国大营和谈。鬼使神差的,他没有去,而是跑到了相州(今安阳北部),没几天,金军攻破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文武百官,能工巧匠,后宫美女3000多人,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

真的是命运垂青,赵构,成了唯一逃过劫难的皇子,他在应天府(今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

从继位开始,赵构就是一路逃跑,从商丘一路跑到扬州,杭州,最后落脚在杭州,定为都城。虽然他任用主战派的李纲为丞相,但是,骨子里,他就是一个“主和派”。

他本就没有当皇帝的命,如今命运垂青,让他黄袍加身,这种滋味,简直太爽了。尝到了甜头的赵构,绝对不会让屁股底下的皇位再飞了,因此,在南方站住脚后,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稳皇位”。

为此,他打出了“迎二圣”的口号,这个口号,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首先,这个是一个绝对顺应民意的口号,有了这个口号,就能聚拢人心,包括那些主战派,也能团聚在自己身边,为自己所用,从而稳固自己的皇位。

其次,二圣一日不回来,他这个皇位,就一日不正统,不合法。在岳飞第四次北伐,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赵构为什么要着急和谈,就是因为金兀术放出话来,要把宋钦宗弄回开封,恢复大宋王朝。

这一招,对于赵构来说,是最致命的。

宋钦宗存在一天,他就担惊受怕一天,如果能够让宋钦宗回来,他有一万种办法,让宋钦宗“龙驭上宾”,而宋徽宗,此时已经变成一坛骨灰。

因此,在与金人的和谈中,宋徽宗可以不要地盘,可以叫你大哥,可以给你银子,唯一的条件,就是把宋钦宗和宋徽宗的骨灰给我送回来。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都议和成功了,赵构为什么一定要让岳飞死?

迎二圣是你提的,北伐是你同意的,打了胜仗你非但不嘉奖,反而十二道金牌召回,然后直接打入大狱,岳飞,到底犯了什么错?

其实,岳飞从北方回来后,就已经被解除了兵权,不仅仅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抗金名将都被收走了兵权,到枢密院任职。

但是,在与金人的议和中,金兀术明确提出:“必须要杀掉岳飞,然后才能议和”。

连开封老家都能不要的赵构,当然不会在乎岳飞的一条命,在他的授意下,秦桧指使万俟卨、罗汝楫俩人弹劾岳飞,并策反岳飞军中下属,伪造岳飞谋反的证据,最终将他抓捕下狱。

此时,韩世忠也已经处于闲赋状态,但是,作为曾经的战友,坚定的主战派,他还是找到秦桧,质问他:“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支支吾吾,只是说了一句:“其事体莫须有”

金兀术为什么这么恨岳飞?因为岳飞是南宋诸将中最能打的,而且,也是把金兀术打疼了的一个人,如果不是赵构在后面扯后腿,岳飞说不定就把他打回老家去了。

岳飞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一生搞了四次北伐。

1130年,金国在久攻不下江南后,决定收兵,但是,他们的大本营是在北方,中原地区他们还没有精力去管理,于是,就重新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伪齐”,册封刘豫为皇帝。

刘豫的“伪齐”,成了金国人的“皇协军”,负责牵制南宋。

此时,赵构已经在南方基本稳定下来,屁股后面没有金兵追了,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但是,国土也快丢完了,淮河以北都被“伪齐”给控制了。

因此,岳飞第一次提出了北伐的计划。

此时,北伐是人心所向,民意所归,毕竟故土难忘,国耻难忘,朝廷中,主张北伐的人还是很多的,比如当时担任御史中丞的赵鼎。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赵构不得不统一岳飞的北伐计划。

但是,赵构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得以北伐或者收复汴州的名义,仅限于收复襄阳府、郢、随、唐、邓州、信阳军这六郡为限,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处罚”。

由此可见,在赵构心中,他还是很怕金国人的,他担心岳飞的军事行动,会再次惹毛金国人,他可不想再过到处逃跑的生涯。

这一次,算是主和派主战派的一次妥协。

岳飞不管那么多,只要同意出兵就行,因此他意气风发,在渡过长江的时候,留下豪言壮语:“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这一仗,是岳飞与“伪齐”之间的战斗,从心理上,岳飞这边就占据道德优势,正统来了,你一个小小的傀儡,还不赶紧投降。在岳飞的指挥下,南宋最终收复了六郡,为北伐开了一个好头。

1135年,岳飞第二次提出北伐。

刚刚做好准备工作,岳飞的老母亲去世了,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按照古代的礼制,岳飞要回去守孝三年。

但是,北伐迫在眉睫,忠孝不能两全,岳飞最终放弃了为母守孝,带领大军出动北伐。这一次,他深入黄河两岸,进入陕西山区作战,因后勤补给困难,最后不得不退兵。

但是,仍然控制了商州和虢州两块地方。

对于这次胜利,赵构表现的相当冷淡,听到岳飞的捷报,他一点都没有高兴的表情,反而对手下人说:“带兵的人,往往会谎报战功,你派人去查查再说”。

显然,赵构已经对岳飞不满意了。

赵构从来都是一个主和派,但是,为什么这个时候态度突然强硬了起来呢?因为他身边多了一个人,秦桧,主和派的力量更加强大了。

如今,有不少的文章为秦桧洗地,说他是赵构的黑手套,一切都是赵构幕后主使,他只是奉命行事罢了,简直成了一个“两头受气的小媳妇”。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秦桧的真实身份。

1127年,靖康之变的时候,秦桧的官职是“御史中丞”,他和宋徽宗一起被金国人带了回去。在听说赵构在商丘称帝后,宋徽宗立马给金太宗写了一封信,要求议和。

很明显,宋徽宗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皇位的,他企图通过议和,让金国人把他放回去,继续当他的大宋皇帝,或者太上皇。

这封信写完后,宋徽宗觉得写得不太好,就让秦桧帮忙润色了一下,没想倒,就是这一次小小的“润笔”,改变了秦桧的命运。

趁着给金国人送信,秦桧暗中送上大笔的贿赂,改变了他战俘的身份,被安排到金太宗的弟弟完颜昌的手下工作。当大批的北宋官员被流放到东北苦寒之地的时候,秦桧却和金兀术把酒言欢。

他不知道,此时,站在他身后此后的女人们,都是北宋高管贵戚的妻女们。

因为对大宋熟悉,秦桧被任命为“参谋”,参与了金国对南宋的追剿。楚州保卫战的时候,大宋无数官员,百姓战死,饿死,秦桧却在金国大营中悠哉的写着“劝降书”。

秦桧,在金国受到如此优待,本应在金国好好发展,但是,蹊跷的是,1130年,秦桧突然回到了南宋,据他本人说,他是打死了监视自己的小兵,然后逃了出来的。

对于他的这种说法,南宋朝廷大臣们,是表示深深的怀疑的。

秦桧怎么可能是逃出来的,他在金国享受着金国人的优厚待遇,他有什么理由逃出来,除非,他有什么特殊使命。

请注意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130年,是金国人撤兵,建立“伪齐”的那一年。金国人很有可能是两手准备,一方面在中原扶持傀儡,一方面派人打入南宋内部,促成议和。

如果,秦桧真的是在金国遭受了大罪,真的是从金国九死一生的逃回来的,那么,他一定会憎恨金国,一定是主战派,但是,他回到南宋后的言论,却非常的反常。

他是坚定的“主和派”,一直在赵构耳边鼓吹“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理论。

这一套理论,可以说是说到赵构心坎里了,本来,就就打算偏安东南,与金国人南北分治,只是苦于没有大臣支持他,秦桧的加盟,让他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因此,他开始重用秦桧,与主战派对抗。

1137年,岳飞提出第三次北伐。

虽然赵构很不喜欢岳飞的“一根筋”,但是,他还是需要岳飞的存在的,因为岳飞就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能为他增光添彩,能为他争取民心,因此,赵构假惺惺的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你看,赵构的用词已经变了,叫“中兴”,显然,赵构认为,自己已经做稳了皇位,要带领大宋实行中兴了。

岳飞也敏锐的捕捉到这个信号,他也不再提“迎二圣”了,因为这个口号已经过时了,他在给赵构的上书《乞出师札子》里,改称为“迎天眷”,谁是“天”?赵构才是“天”,谁是“眷”,宋钦宗是“眷”。

那就意味着,赵构是主人,宋钦宗是家属,主次关系一下就出来了。

这个说法,赵构还是很满意的,说明岳飞也并不是没脑子的一根筋。但是,岳飞却了另外一个错误。

当时金国人看到南宋不断的北伐,放出风来,说要把宋钦宗的儿子给放回去继承皇位,这样一来,南宋政权就不攻自破了。岳飞听说后,向赵构建议,立养子赵瑗为太子。

早早的定下接班人,可以稳固南宋的政权。

可以说,岳飞的心,绝对是好的,他纯粹是从一个臣子的忠心角度来考虑问题,但是,他忽视了一个细节,他是武将,手下拥兵十万,擅自提出皇位接班人,是不是另有企图。

自古以来,皇位继承都是大问题,立谁为太子,是皇帝的权力,岳飞的这个提议,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赵构对岳飞的猜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君臣不合,导致了第三次北伐无疾而终。

此时,金国内部发生了变化,金太宗去世,完颜昌掌握了大权,他取消了“伪齐”政权,决定和南宋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

完颜昌根本就没有打算和南宋和谈,而是以金国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中把南宋称呼为“江南”,要求江南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绢二十五万,以黄河为界。

俨然就把南宋当自己的藩属国了。

对于这个诏书,南宋大臣们都是很气愤的,但是赵构和秦桧却非常高兴,因为秦桧早就和金国人秘密接触,企图和谈,如今真的成功了,他们屁颠屁颠的就接受了。

赵构使用皇帝的权威,对于一切敢反对和谈者,统统治罪。

为了“普天同庆”,赵构大赦天下,同时对将领们封官进爵,岳飞被封“开府仪同三司”,但是,岳飞拒绝了。他要求辞去职务,赵构不准。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就落下帷幕,那么,岳飞还有可能留下一命。但是,金国内部再次发生了变化。

1139年,金兀术杀死完颜昌,夺取了大权,他单方面撕毁了第一次议和的条约,再次兴兵南下。

迫于形势,赵构任命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为主将,启动第四次北伐。

岳飞已经憋了三年了,这三年,他也没闲着,秘密在布置抗金力量,此次得到批准,可以正式出兵,他终于可以一展宏图。因此,他打得非常生猛,连金兀术的女婿都给俘虏了。

岳飞大军一直北上,包围了开城城,金兀术弃城逃跑。

眼看着就要回到老家了,岳飞很高兴,对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可惜,猪队友赵构又上线了。

赵构眼看着南宋节节胜利,却一天天愁眉不展,他始终担心,把金国人逼急了,他们把宋钦宗放出来,这是他最大的心病。

因此,赵构派秦桧再次与金国人秘密和谈。同时,他下诏书要求岳飞撤军。

岳飞正打的兴奋呢,怎么可能撤军,因此他拒不执行命令,逼得赵构没办法,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诏书,最终,岳飞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宣布撤兵。

撤兵的那天,开封百姓把岳飞团团围住说:“岳将军,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金人要是再来,我们就遭殃了”。岳飞落泪了,他太明白开封百姓的心情了,因此,他推迟五天撤兵,掩护开封百姓向南方转移。

1141年,金兀术与南宋开启和谈,他谈判中,赵构要求放回宋钦宗和宋徽宗的骨灰,金兀术则要求必须杀了岳飞。

为了尽快和谈成功,赵构指使秦桧,秦桧又安排万俟卨、罗汝楫两个人人具体行动,而同为抗金名将的张俊,因为和岳飞不合,也落井下石,成为秦桧的帮凶。

在一帮奸臣的百般诬陷下,岳飞自始至终都没有认罪,即便如此,他依然被害死在了大理寺监狱(风波亭),一起被处死的,还有他的手下张宪和儿子岳云。

岳飞死后,家人被流放,导致无人收尸,也无人敢去收尸,只有大理寺的一个小狱卒隗顺,偷偷的把岳飞的尸体背出来,安置在了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他不敢立坟头,只是偷偷种了两棵橘子树,作为标记。

办完这件事,他也不敢再回大理寺,就躲在老家,有空去看看岳飞,临死前,他交代自己的儿子,要记住岳飞墓的位置,将来一定会有人来找。

二十年后,金人再次兴兵南下,宋孝宗为了号令天下,再次想到了岳飞,他重金悬赏线索,找到了岳飞墓,把他迁移到西湖边,重新修整,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了“岳王墓”。

不过,这次南宋依然打败了,再次与金人议和。

看完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岳飞不死,南宋依然是不可能把金人打回老家的,因为主和派的力量实在是太强了,尤其是赵构,他作为皇帝就是最大的主和派,在他心里,岳飞的北伐,只是他的“遮羞布”而已。

抵御外敌,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儿,岳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武将而已,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个责任太沉重,岳王爷,背负不起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大理寺   南宋   靖康   商丘   主战派   黄河   诏书   皇位   皇帝   担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