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为何早早驾崩?反观其所作所为,能活31岁已经算高寿

咸丰皇帝一生命运多舛,在31岁时就早早撒手人寰,留下年仅6岁的儿子登基。

但如果了解清楚咸丰帝的生平,便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感叹:能活31岁算高寿了。

那么他究竟干了什么?早早驾崩的背后又有何隐情?

苦命天子

咸丰帝是清朝的第9位皇帝,更是先帝(即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于道光十一年出生,原名爱新觉罗·奕詝

他原本有三个哥哥,但不幸的是,在奕詝出生前,大哥奕纬病故,时年23岁。

之后不久,二哥奕纲和三哥奕继不幸早夭,此时道光皇帝膝下已无子嗣。

在古代的皇宫中,皇子越早出生,他当上储君(新帝继承人)的概率也就越大。

而皇子的生母,也有可能“母凭子贵”,在后宫站住脚跟。

彼时,道光帝的两个妃子,即全贵妃和祥妃几乎同时怀孕。

可以说,谁能率先生下皇子,谁就可能成为未来的太后。

为了能让自己儿子有继承皇位的机会,全贵妃擅自服用了一种“速生药”未足月就将奕詝生了出来。

这就导致他自小体弱多病,在5岁时就得用名贵药材来吊着命。

其他皇子在7岁左右就已经擅长骑射、十来岁就能跟随皇帝去木兰围场打猎,每每收获颇丰。

可奕詝直到成年后,身体的力量依旧控制不住马匹,时不时的会被甩下马。

在平常功课方面,别的皇子5岁背诗7岁作赋,可奕詝到了10岁也记不住多少名人古诗。

更悲惨的是,幼年的奕詝曾得过天花,面部不慎留下麻麻赖赖的印记,看起来十分吓人。

道光二十年(1842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国家面临的外患问题越来越严重。

此时,道光皇帝已年过六十,身体素质已经承担不起繁忙的政务。

为了防止大清的千秋基业落入西方列强手中,道光帝决心立储。

按常理来说,储位一般落在最大的皇子身上。

目前道光皇帝还有三个儿子: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和皇六子奕訢。

但回想起皇四子奕詝那弱不禁风、羸弱靡靡的样子,朝中大臣皆认为储君应该在年纪稍小的皇五子奕誴和皇六子奕訢间诞生。

万万没想到,一场突然起来的意外,居然让皇四子奕詝成了个“捡漏”的!

彼时,道光皇帝的亲弟弟——惇恪亲王家族绝嗣,按照古代的规矩:

“同宗室的的其他支派需要过继子嗣,去支援已经绝嗣的支派,以承袭爵位”。

也就是说,道光帝需要派遣一个皇子出嗣到惇恪亲王家族,在这几个孩子中,他首先考虑的就是皇五子奕誴。

奕誴为人粗枝大叶,不明事理,更不懂为人处世的礼仪,再加上其母亲祥妃并不受道光喜爱,因此道光最后决定把这个儿子送人。

立储的人选便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

此时皇四子的生母全贵妃,已然成为了道光皇帝的继后,因此皇四子奕詝理所应当的成了储君。

1850年正月,奕詝登上皇位,时年20岁,改国号为咸丰。

别看他年纪尚小,看起来十分病态,但他拥有一身雄心壮志,决心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改变腐朽的社会。

但殊不知,此时的社会现状要远比他设想的糟糕。

有心无力

咸丰帝共在位11年,然而这11年也从来没有消停过。

他即位时,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广西爆发,战火波及全国18各省。

由于洪秀全党的目标在于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一个人人平均、人人享乐的人间天国,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起义军逐个攻破桂林、岳州、南京等地,并在南京自立为王。

为防止大清王朝易主,咸丰帝曾派遣军队前去镇压,但养尊处优的八旗大军根本不是起义军的对手。

无奈之下,他只能“卑微求饶”,在三年内连发多道《认罪诏书》,向民众反思政府的无能,向祖宗承认自己的治理不善,尽管作用渺茫。

这边内乱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另一边西方列强又过来捣乱。

咸丰四年,英国大使提出要修改《南京条约》的部分内容,以便英军完善对5个通商口岸的管理。

面对如此无耻举动,咸丰帝自然不答应。

可没想到英国居然恼羞成怒,诬陷中国公然扯落英国国旗,并借此不宣而战,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初咸丰皇帝还在派兵抵抗,但以清政府当时的实力,根本不是装备精良的英军的对手。

而如果再次惹怒英国,保不齐他们会做出什么举动,届时清廷也有可能沦为俘虏。

于是乎,咸丰帝就开始“摆烂”,一而再再而三的任由英军进攻。

万万没想到,正是咸丰帝的不作为,给了西方列强群起攻之的机会。

咸丰八年,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联合军队毫不费力的打下天津大沽炮台,离北京只有一步之遥。

为求自保,咸丰帝只能再次低头求和,与其签订《天津条约》。

但其实,这般低三下四的举动只为清廷求来了两年的和平。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彻底攻占天津,战火直逼北京。无奈,咸丰帝只能携家眷跑路,前往承德行宫避难。

然而,就是这一跑,成为咸丰帝早早崩逝的重要诱因。

纸醉金迷

紫禁城距离承德行宫的距离超过230公里。在古代只能依靠车马出行的时代,这段路程要走上大半个月。

路途的颠簸对于本就体弱的咸丰帝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折磨。

早在皇宫中时,咸丰帝就已经学习清朝历代皇帝,以鹿血兑酒来服用,因此在去行宫的路上,他便命令太监亲自驱赶上千只顶尖梅花鹿。

不可否认,鹿血酒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咸丰体内的空虚,但毕竟此行是逃难,带着鹿走显然不现实。

因此,咸丰帝此行带足了金银珠宝和美女佳人,却唯独没带着梅花鹿。这也为后期咸丰帝的驾崩埋下了“祸根”。

到达行宫后,咸丰帝自认为“天高皇帝远”,便舒舒服服的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也许是为了麻痹自己,他开始日夜酗酒。

“文宗嗜饮,每醉必会发怒。”

喝酒本身就伤害身体,咸丰皇帝的酒量又不是很好,因此他每次醉酒之后都会大发脾气,甚至对着服侍自己的宫女太监大打出手。

酒醒后,他又自知后悔,便又大赏被他打过的宫女和太监们。

不夸张的讲,此时的咸丰皇帝已经被酒迷惑的精神失常了,甚至落下一身的基础病,身体状况越来越虚弱。

古人的娱乐方式无外乎曲乐管弦、丝竹绕梁,咸丰帝也不例外。

他酷爱听戏,不管是什么唱段,他都能信手拈来地唱上一段;即便是在自己弥留之际,咸丰帝仍旧要让戏曲演员给他唱戏。

史料记载,在紫禁城时,受制于国家政务,咸丰帝还有所收敛;而到了避暑山庄后,他彻底放纵了。

“文宗早晨听戏,自觉开心时便亲自换上戏服,登台表演。作罢,立即饮酒作乐,丝毫不像执掌天下的皇帝。”

放在常人身上,如此一套操作下来可能没什么影响,但咸丰帝可就不一样了。

他原本就身子虚弱,又毫无节制的酗酒、不顾所以的粉墨登场,每次结束后,他的脸色都会变得惨白,看起来就像濒死之人。

除此之外,咸丰帝还贪恋女色,在处理政事之余频繁宠幸后妃。

古代帝王多情,但像咸丰帝一样“处处留情”的人还真不多见。

史料记载,咸丰帝的后宫中美女佳人不计其数,光是有名有姓有封号的就有18人,这还不包括被安置在圆明园、各地行宫中的美女们。

听说,咸丰帝还专门在圆明园收罗了“四春”——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海棠春。

她们仪态大方、面若桃花,深得咸丰宠爱,经常陪伴皇帝左右。

纵欲过度导致的结果就是身体越来越虚弱,每天只能依靠大补的鹿茸、人参、鹿血酒等吊着性命。

好在,咸丰帝此时还尚有一口气,要是好好保养,多活十年不是问题。

万万没想到,在行宫住了一段时间后,正处当打之年的咸丰帝居然染上了鸦片

要知道,鸦片是最传统的毒品之一,一旦吸食便会成瘾。

它不仅能掏空人的精力,破坏身体机能,让人感觉疲惫无力;更会导致吸食者染上肺疾,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性命。

但咸丰帝却不以为然,反而吸食的越来越多。

在他眼里,那些劝谏他不要吸食鸦片的大臣都是一帮“昏庸之才”,从来不懂得体恤当朝皇帝。

不仅如此,他还恬不知耻的给鸦片改了个名字——“益寿如意膏”,取延年益寿、如意顺遂之意。

殊不知,正是咸丰帝的不知收敛,导致悲剧的发生。

因果报应

咸丰十年(即1860年),年仅30岁的咸丰帝咳血不止,经太医诊断,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疾,必须停止一切危害身体的行径,好好养病。

万万没想到,咸丰帝并没有将其当回事儿,非但没有收手,还愈发变本加厉。

此前,他好歹还会腾出时间来翻看奏折。如今,他已经将政务全权交给懿贵妃打理,自己则继续沉醉在花天酒地的世界中。

此举带来的后果一定是病情愈发严重,同年6月,他彻底病倒,昏迷了几个月才苏醒。

在养病的日子里,他的确是有所收敛,但效果甚微。

而一旦他自己认为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便又继续之前的荒唐行径。

如此周而复始下来,终于在咸丰十一年的7月(即1861年7月),咸丰帝驾崩,年仅31岁。

听说,他崩逝前曾一日咳血三升,数次命人取大量新鲜鹿血兑酒,以求补气。

只不过,他的身体状态已经无法支撑其等到太监端来鹿血酒了。

至此,这位年少体弱、意外登基,后又因无法拯救乱世而麻痹自己的皇帝,彻底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结语:

纵观咸丰帝的一生,他的确出生在内忧外患的社会,但他却没有切实履行一位统治者应尽的责任,反而是整天荒诞度日,不思进取。

可以说,咸丰帝的英年早逝,完全是自作自受

要是他能爱惜自己的身体,尽全力挽救破败的大清王朝,说不定他的结果没有这么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文宗   咸丰   鹿血   高寿   行宫   皇子   道光   英国   南京   所作所为   皇帝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