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绕长安”之 浐河

西安(古称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古都,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和历史故事不胜枚举。自古水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人因水而居,城因水而兴,水是城市的命脉,来自大秦岭北麓的水系哺乳了我们这座千年古都长安!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曾描述古长安附近的水流情况“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从而就有了 “八水绕长安”之说,这八水分别是城东的河和河,城南的河和河,城西的河和河,城北的河和河。八水中,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在陕西潼关附近汇入黄河;其他七水中,灞、沣、涝、泾直接汇入渭河;浐河、滈河和潏河最早也是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的,但由于时代变迁,地质运动导致浐河成为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而潏河又成为沣河的支流。

长安八水分布图(图片来自网络)

八水在长安城四周大地上流淌,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长安人,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延续着文明的火种,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荡荡“八水”不仅成就了周秦伟业,更开创了汉唐盛世!如今,西安人更是享受着治理后的水生态文明!

表1 西安“八水”


位置

发源地

总长

(公里)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浐河

城东

西安蓝田县汤峪

64

760

灞河

城东

西安蓝田县道沟峪

109

2581

滈河

城南

西安长安区石砭峪

46

292

潏河

城南

西安长安区大峪

67

687

沣河

城西

西安长安区沣峪

82

1460

涝河

城西

西安鄠邑区秦岭梁

82

663

泾河

城北

宁夏泾源县

455

45421

渭河

城北

甘肃省渭源县

818

134766

本人在西安生活多年,却对历史悠久的西安了解并不多,2022年赋闲,开启了品读古都西安之行,首先选择的是行走探寻“八水绕长安”的浐河,经过多次驾车行、骑行、步行沿两岸实地考查,网上查阅资料,对浐河有了些许了解。

浐河 是西安城东灞河的最大一级支流,是“长安八水”中流经西安城区河道最长、人们接触最多最熟悉的一条城中河。在历史上,浐河水对长安城的供水产生过重要作用,隋唐时期修建的“龙首渠”就是从浐河引水入城,唐玄宗时修建的“黄渠”也是引浐河水灌注曲江池,唐大明宫中的太液池、兴庆宫中的兴庆池等大部分大型池沼的水都来自浐河,浐河是长安城的重要水源之一。如今经过历史变迁,浐河水量远没有古时的水量大,但古老的河道和沿岸历史文化仍是西安这座古城变迁的见证。

1 浐河发源地

浐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终南山东侧,从东至西,主要由岱峪河、汤峪河库峪河三大源头组成,主源汤峪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镇,峪内长20.84km,出峪口处建有汤峪水库,峪口外是闻名遐迩的“汤峪温泉”所在地。

峪口处的汤峪河

汤峪河出峪后切入白鹿塬西南侧由蓝田县境内流入西安市长安区。 位于汤峪河东侧的岱峪河发源于蓝田县小寨镇紫云山老人沟,汤峪河西侧的库峪河发源于长安区杨庄街道太兴山北坡,三大源水纳周边其他小沟峪水后在长安区先后交汇。

2 浐河重要交汇点

第一个重要的交汇点位于长安区魏寨街道的白庙村附近,在这里汤峪河与东侧的岱峪河相交汇,两水汇合后始称浐河

岱峪河(左)和汤峪河(右)交汇处

汤岱交汇后的浐河水

第二个重要的交汇点位于长安区鸣犊街道嘴头村附近,在这里流经八里塬东西两侧的浐河水和库峪河水相交汇,自此三大源水汇合后继续沿少陵塬东侧北上,浐河东侧不远处就是白鹿塬,浐河流域处于少陵塬和白鹿塬之间。

浐河(左)和库峪河(右)交汇处

第三个重要的交汇点,即浐灞交汇处。浐河三大源水汇合后继续北流,在南三环东端进入西安城区后,沿东三环内侧流经雁塔区、灞桥区和未央区,最后在浐灞半岛的北端,即欧亚三路东端口汇入灞河。当前,浐灞交汇处经过整治已是生态非常好的大型水景之地,由于筑坝使水面看上去非常宽阔,有点一望无垠的感觉,河宽足有几百米,白鹭、鸬鹚等鸟类不时在水面上飞过,水波浩荡,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两岸绿植花草浓郁,树影斑驳的河滨景致非常美丽!两水汇聚处伫立着高大时尚的艾美酒店,成为浐灞交汇处的地标性建筑。

浐河(右)和灞河(左)交汇处

浐河最早并不是汇入灞河的,而是直接流入渭河,与灞河并不交汇。后由于骊山隆起,位于浐河东侧的灞河向西偏移,夺去了浐河河道,使浐河成为灞河的一级支流。

3 浐河两岸历史人文

古时浐河水量非常大,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其流域都是肥沃的田野,人类靠水而居,浐河两岸诞生了许多历史久远的村庄,人类在两岸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址。

半坡遗址

关于浐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最著名的当属“半坡遗址”。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西安东郊浐河东岸二级阶地的灞桥区半坡村一次偶然发现,揭开了6000年前一处关中地区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聚落遗址。“半波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半坡先民在这里与浐河水为邻耕作狩猎、繁衍生息,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史前文明。1958年,在这里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1961年,“半波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半坡遗址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上万件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粟壳和粟种等遗物。从出土文物看,半坡人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生活,生产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刀、石碾、矛头、箭头、鱼叉、鱼钩、纺轮、骨针等;生活用具主要为彩陶器,这些彩陶即精美又别致,几乎囊括了现代生活中日常用陶的所有种类,主要有钵、碗、盆、盂、盘、杯、罐、缸、甑、釜、鼎、瓮等。

“人面鱼纹盆”是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文物,属国家一级文物,据说收藏于北京故宫。“人面鱼纹”造型的绘画艺术是史前文明的代表之作,关于神秘的“人面鱼纹”的解释,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有“图腾说”、“权力象征说”、“巫师面具说”等。据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意灵感,就来源于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的“人面鱼纹盆”。

“人面鱼纹盆”(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最珍贵的“人面鱼纹盆”外,在遗址展示厅存放的“人面网纹彩陶盆”“鹿纹彩陶盆”也是比较珍贵的代表性彩陶盆。

人面网纹彩陶盆

鹿纹彩陶盆

半坡先人在彩陶上绘制的纹饰,除了有人面、鱼、鹿、植物外,还绘有各种几何图形,有指甲纹、绳纹、布纹、席纹、线纹、弦纹、三角形纹等。

指甲纹陶器


三角纹彩陶

席纹陶器

弦纹陶器

尖底瓶 是半坡文化出土的另一种代表性器物,形状是小口、圆腹、尖底,属于水器,其独特的形状设计可能是便于在河道里汲水。

尖底瓶

在半坡出土文物中,还有一种用来蒸食物陶甄,它的底部有若干规则的方形或圆形小孔,陶甄与陶罐、陶盖配套使用,能使陶甄中的生食变成熟食。陶甄的发现,证明了在远古时代,聪明的半坡人就会使用热蒸汽来蒸熟食物了,这是远古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陶甄、陶罐与陶盖

在出土的陶器上,半坡人还刻划了一些形状多样的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制作者或使用者的标志,也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邹形。

刻划符号

半坡遗址的发掘,大面积揭露出了6000年前半坡史前聚落的局部面貌,推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与发展,先人们的聪明智慧也让我们由衷的赞叹不已。

米家崖遗址

古时浐河流域特别适合人类居住,除了浐河东岸的半坡聚落外,沿下游方向在距半坡聚落三四公里的斜对面浐河西岸,还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米家崖聚落遗址,遗址分布区域南北长约2.5千米,宽大约0.5千米,这里也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期遗址。

考古专家们根据出土文物认为米家崖遗址年代从早到晚可划分为两大段时期:一是为半坡文化晚期遗存,即半坡文化衰败以后,米家崖聚落开始出现,二是为陕西长安区客省庄文化遗存,属客省庄第二期文化(陕西龙山文化)类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客省庄文化已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夕。

“米家崖遗址” 出土文物主要为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共300余件。陶器以夹沙灰陶为主,还有夹沙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以及少量的黑陶、白陶等;骨器主要有骨锥、骨镞、骨笄、骨针等,这些骨器磨制精细,制作技术发达;石器主要有石球、石斧、石锛、石凿、石笄、石环、网坠等。

考古人员在从两座半地穴式土坑中出土的陶罐、漏斗、小口尖底瓶等器物,以及器物内壁残留物系统分析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生活在米家崖一带的先民,当时已经掌握了啤酒酿造的技艺!中国古人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享受喝啤酒的乐趣。

漏斗(图片来自网络)

“米家崖遗址” 的发掘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把中国栽培大麦时间向前推进了大约1000年,而且还发现了中国最早酿制啤酒最早夯土建筑的实物证据。

马腾空遗址

马腾空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道马腾空村,处于浐河西岸二级台地上,遗址跨越历史比较长,有6层文化遗存。2016至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东周、秦汉、隋唐和清代等不同时期的陶器、陶窑、墓葬、房址和灰坑,在遗址区北部首次发现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带环壕的聚落,还发现了西安地区时代最早的秦人聚落以及秦末汉初的青铜器窖藏。

另外,考古人员在一座仰韶晚期半地穴房址中清理出土3件与筒瓦形制相近的器物,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筒瓦类器物。筒瓦一直是中国古代较高等级建筑的必备材料,文献记载陶瓦最早出现在夏代,马腾空遗址发现的筒瓦,将陶瓦的使用年代提前到了仰韶晚期。

筒瓦(图片来自网络)

浐河西岸的马腾空村自古可能是个风水宝地,比较适合人类生存,从仰绍晚期至今,几千年来一直都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现在的马腾空村行政上隶属雁塔区等驾坡街道,关于村名的历史由来,有多种版本传说,其中一种是说当年唐王李世民东征归来,行至浐河东岸碰到浐河发大水,正当发愁无法渡河时,唐王马却载着李世民腾空而起,飞跨浐河到了西岸,以后人们便把浐河西岸唐王马落地的地方称作“马腾空”,把马腾空西北不远处当年文武大臣等待迎接唐王的地方叫作“等驾坡”。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2021年,马腾空村列入城市更新综合改造项目,目前,村庄已基本拆迁完毕,原貌已不复存在,马腾空村真的“空”了。

浐河沿岸,除了上面介绍的比较著名的几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外,在浐河上游的长安区鸣犊镇和引镇也有多处新石器时期人类聚落生活遗址,如嘴头村遗址、杨湾村遗址、沈家村遗址、孙家崖遗址等,说明浐河沿岸自古就是适宜于人类生活的风水宝地,浐河就是一条承载着新石器文化的历史文明之河。

4 浐河两岸风光

浐河不仅是一条文化之河,也是一条美丽的风景之河。自汤峪河和岱峪河交汇起,浐河两岸均修有行车道,从鸣犊街道至与灞河交汇点之间,不仅有行车道,还修有景观步行绿道,绿道两侧花草茂盛,树木成排,人们可以来这里漫步、跑步、骑行、观景,是休闲游憩的好地方。

冬日浐河绿道

近几年,沿浐河绿道修建了一些高品质的休闲驿站,提供停车、卫生间、食品、饮料、读物等。游玩累了,走进附近的驿站小憩,品茶、阅读、下棋、静思、眺望,可以尽情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

浐河驿站

浐河河道宽阔,除水域外,河道某些地方有较大面积的沙滩,这些地方就成了小孩子们玩沙戏水的欢乐之地。

在市区沿浐河两岸,建有雁鸣湖休闲公园和桃花潭滨水景观公园,给城区的人们提供了休闲观景娱乐的好去处。

雁鸣湖休闲公园

雁鸣湖公园位于三环东南部的浐河西岸,占地面积660亩,水域面积345亩,主要由几个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湖心岛组成。

雁鸣北湖建有环湖有氧健身步行道和亲水栈道,园内湖面水域广阔,岸边垂柳飘逸,节假日游人如织;南湖是游泳爱好者和垂钓者经常光顾的地方。

雁鸣北湖

雁鸣南湖

在雁鸣北湖建有两个湖心小岛,岛上树叶斑斓多姿,宁静而美丽。

湖心岛秋景

雁鸣北湖,还临水建有“雁鸣码头”“好时光广场”。人们水上泛舟,置身湖面,与清澈的湖水零距离接触,尽情欣赏湖水之美。

“好时光广场”也是公园东侧中入口广场,南邻雁鸣码头,这里有色彩绚丽的景观雕像,也有儿童游乐区。人们在这里唱歌、跳舞,赏花观风景,尽情享受好时光。

好时代广场


桃花潭滨水景观公园

桃花潭滨水景观公园位于城中浐河下游,北临广安路,南抵陇海铁路桥,公园内河道长约2公里。地铁3号线桃花潭站B出口马路对面即是公园北入口,乘3号地铁前去非常方便。

桃花潭公园是西安市政府浐河综合治理的亮点工程,以浐河河道为中心轴横跨两岸而建,分为东、西两大景观带,通过景观人行桥和栈桥把两大景观带连为一体,形成良好的生态游园环境。公园占地面积1516亩,其中水域面积608亩。园内桃树众多,每年春季,山桃、碧桃等竞相绽放,娇艳烂漫,前来观赏的游人非常多,形成“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好生态景观。2016年,桃花潭滨水景观公园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桃花潭导览图

公园因地制宜,利用建筑垃圾塑造了自然岛屿,打造了桃花岛、桃花坞、白鹭洲、燕子洲、杏花山、乐山桥、凌波桥、乐水桥、水上乐园等,游人可以欣赏桃花溪谷、桃源湖、春雨芳菲、柳溪栈桥、荷塘锦鲤、柳林春、竹影廊桥等主题景点。

春日桃花争艳

秋日桃花溪

冬日竹影廊桥

冬日桃花岛

春夏之际,桃花潭公园里花艳树绿,景色旖旎!桃花、杏花、紫荆花、梨花、樱花、荷花等相继盛开,争奇斗艳!在公园漫步,举目皆景,杨柳依依,微风拂面,花香四溢,美不胜收!花草、绿树、湖水、亭台、岛屿、堤岸、栈道、景观桥、锦鲤、白鹭、燕子、野鸭等组成一幅幅美丽的胜景,让人十分享受,留恋往返!

5 结束语

浐河是一条有故事的河流,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浐河流域是一片迷人的沃土,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用聪明智慧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浐河也是一条美丽的景观河,两岸景观绿道、临水休闲公园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是西安市民休闲娱乐享受水生态文明的美好之地!

“东郊风物正熏馨 素浐凫鹥戏绿汀” ,祝愿穿越历史的浐河越来越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长安   蓝田县   渭河   人面   河西   彩陶   聚落   西安   遗址   公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