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家村为何改叫聚龙村?130年前邝氏先人为何选择这里建村呢?

#天南地此大拜年#

流云在直播室

早上好,欢迎您收听南方生活广播《岭南文化大讲堂》节目,我是主持人流云。

广州是一座有上千年文化历史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散落在繁华闹市中仅存的古村落,隐隐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芳村大道东的聚龙古村,就是这样一个大隐于市的古村落。今天在我们的节目里,我们邀请了冲口镇的街道办事处的党委唐水寅,以及聚龙村保护改造整治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玲姐,和我们一起细说聚龙古村的往事。

唐主任以及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聚龙村建村于1879年,即约130多年前,台山邝氏家族在这里建成的,当时征地征了200亩。其中有100亩用来建屋,有100亩用来耕种。它的建筑融合了西关大屋和开平碉楼的两种建筑特色。

房屋共有两个门口,一进来是花园,花园再进来才是大屋,大屋进来后,首先是角门,有些人说是腰门,然后是趟门,然后是大门。然后是门中厅、大厅、后厅、前厅,然后是厨房,然后是房间。从大厅进来对着这边是有一个神楼的,这是我们供奉祖先的。这边有楼梯可以直接上二楼,然后绕着弯转这样子。

整体的风格呢,就很明显像西关大屋一样,同时呢,又因为是台山人,受到开平碉楼的影响,它的窗户比较小。但这里的窗户又有一个很明显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每一扇窗户都有玻璃,这些是用五彩玻璃。所以它除了开平碉楼的风格,还有西洋的风格。因为130年前中国建筑有阳台,证明了这个家族的人们漂洋过海接受了西洋的文化,它是继承了传统的建筑文化,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的建筑文化。所以它是兼容并蓄的。

唐主任说,聚龙古村的建筑不仅是融合了西关大屋和开平碉楼的建筑特色,同时它也吸收了外来建筑文化的元素。在130年前的中国,可谓是引领时代,意识超前。

聚龙村在建房之初销售模式也很有特点,和现在的房地产模式是非常相似,130年前的古人就懂得这样做了。

邝氏族人是建了土地以后就画好图纸,然后就回到乡下,然后让族人认购,认购以后就开始建。

唐主任介绍,到目前为止,聚龙古村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整体规划意识,以卖楼花销售模式进行销售的房地产楼盘。聚龙古村的建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同时也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情调。

走进房子的大厅里,我们看到现在天气比较潮湿的情况下,房子依然是干爽的。首先是地基上铺了很多沙,沙可以去水。第二个是他铺了红砖,红砖是可以吸水的。所以即使是在南风天或者是拖过地,都比较干爽。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房子的采光是很讲究的。我们坐在厅的这里,上面是有天窗的,既可透光又可以挡雨。它里面的设施是很齐全的,刚刚我们进来可以看到每个房子都有一口水井,古人屋里要用水都是要靠这些水井。早期装水是要有缸的,那么他每个房子里都有一个缸。建墙的这些砖都是水磨青砖,砌墙的灰是混入了糯米浆,所以墙特别结实,不需要怎么修缮,几百年的房子都能保存的这么好,真的很难得。研究这些古屋,古人的很多智慧都值得我们学习。

聚龙村以前叫做邝家村,后来为什么会改叫聚龙村呢?那么在130年前,邝氏的先人,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建村呢?

唐主任和玲姐介绍,当时在建聚龙村动工的时候,地下冒出了红砂水,风水先生称这是“龙出血”。因此大家把这个地方叫做“聚龙”。

原来聚龙村的地下面是朱砂岩。当时挖出了红色的泥土,渗出了红色的水。风水先生称这种现象叫“龙出血”,是这里地底下埋了一条龙,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如果在这里居住,子孙后代一定会升官发财。当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其实早在130年前,这里是水陆通商,商贾云集的旺地。

100多年前,这里是一个商业旺地。四乡上京沪都是经过这里,加上这里聚龙村前面有水,风水先生称这个为“玉带”,中国人有个传统,就是以水为财,这个水就是珠江。

聚龙村的台山邝氏家族。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呢?这个家族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呢?

这个家族在清末的广州是比较有名的,如果老一点的广州人都知道—清平大饭店,清平大饭店就是邝氏家族当时经营的。这个家族曾经在13行也是做生意的。

聚龙村可谓是人杰地灵。居住在这里的邝氏家族人才辈出。其中住在4号楼的主人邝其照可以说是邝家当中最显赫最有成绩的人物了。

邝其照是4号屋的主人,清朝同治年间被派去美国留学。然后在美国从事商业活动。因为他精通英语,业务也比较熟悉,所以他回国办洋务和一些通商的事情。在1885年他被调回广东,被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赏识,做了总督府文案。

邝其照最大的贡献及最大的成就就办报纸。在1886年,他办了一份报纸叫《广报》发行到香港澳门,在国外新加坡、越南、旧金山、菲律宾这些地方都有发行。这份报纸和我们现在的报都很接近,其中有一版属于商业广告,与现在报纸的形式很一样,可见在当时是很超前的。

《广报》的内容主要是以论著、本省的新闻、中外新闻为主,但也会附有宫门抄、猿门抄和货架行情,这份就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日报之一。当时和汉口的《昭文新报》、上海的《汇报》三足鼎立,成为有影响力的近代日报。

他还有发表时事评论,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他自己的观点,因此清政府把他的报纸给查封了。后来这份报纸改为《中西日报》,宣传孙中山的推翻满清的事迹。

在1895年10月,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他发表了《拟创立农学会书》就在《中西日报》那里刊登,从此《中西日报》成为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的宣传阵地。

邝其照也在美国上流社会活动,积极去介绍中国的基本情况,他曾经得到美国总统接见,在中国文化交流方面很有影响力。

其次,他对中国的商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当时广州是唯一的通商口岸,有很多中国人和外国人做生意不懂英文,常有纠纷,他先后出了很多英文相关书籍,例如《英文汇译》《英文成语》《地球说略》《应酬宝笈》《华英字典集成》《邝其照英文字典》共有8本。


邝其照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即是1843年,清同治年间,曾被朝廷派往美国留学,曾经担任清政府派驻新加坡的商务领事,驻美商务参赞助理等职。清光绪四十一年,邝其照调到广东,协助办理洋务通商事宜,邝其照是洋务派官僚当中的成员,他亦官亦商,参与洋务派的外交活,晚年撰写群书,创办报业,他编写的《华英字典集成》是现存最早的第一本由中国人编撰的英文学习字典。邝其照同样也是清末报业界的巨子,是广东报业的先驱。清光绪四十二年,他在广州创办《广报》,畅销海内外,是广东最早的一份日报。邝其照主办的《中西日报》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的宣传舆论阵地。邝其照也是在晚清时期具在政坛上有影响力的广东人之一,现在,在海内外依然依稀可以找到邝其照的足迹。

他在这里拥有三栋房子,他还在新加坡买了一批房屋,那里有一条街,叫“邝其照街”,经现在查证,的确是有一条“邝其照街”。

邝其照那件房子在我们聚龙村4号,这间房子比村里任何一间房子都高一个人头。

门口上边有两个窗,两个窗特别大。看看那边,那边正门上是没有窗的,那边的两个窗比这些窗小一点,整体的不同,在加上他这间房子的高度都比村里任何一间房都高一点,因为他的官位大。

由于他当时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广州市委书记或市长,因为他是五品官。

在邝其照的祖屋前,我们看到了屋主人曾经的显赫,邝氏家族的足迹,不仅在官场上驰骋,也在商海中叱咤。

做生意方面,像邝衡石在聚龙村有7栋房子是他的,这个人是在清朝末年的广东可以说很有名的富商。

邝衡石是做金起家的,叫“黄金巨子”,他在香港创办了“丽兴金铺”,听说他当时的生意做到了美国。

邝衡石是聚龙村的巨富,清末民初广州有名的富商,他创办了邝氏制造业和餐饮业,广州的清平饭店就是他开的,他还办了一个邝美南兄弟鞋厂。

还有一个邝明觉在聚龙村3栋房子的主人,也是广州有名的富商,他主要经营医药。广州第一家大药房——中美大药房就是他开的。而且邝氏还经营商业地产,当时在广州的太平南路那里有十几栋商业楼也是邝氏家族的。

现在,130多年过去了,可谓“人面不知何处去,古楼依旧笑春风”,邝氏的后人现在散落何方呢。

现在邝氏的后人很多已经移居海外了,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在聚龙村这里住的就比较少。

这里这位黄伯是我们邝氏家族其中的一位后人。

问:“您好,黄伯。今年几岁了?”

答:“95岁了。”

问:“您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答:“95年了。原来一出世就住在这儿了。”

问:“那现在的房子和小时候是一样的吗?”

答:“那我就从光绪五年讲起,光绪五年在台山有一个叫邝劲光,这个叫邝劲河……

我们问了阿伯小时候的一切,他点点滴滴,记忆犹新,问到邝氏先人曾经的辉煌,他更加是难以抑制,充满自豪。唐主任告诉我们,聚龙古村已经在2000年被广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它已经成为荔湾区又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聚龙村已经在2000年12月被广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区了,听说现在正在申请省一级文物保护。作为广州市这样的现代城市,能保存这么好的古村落生活区是很稀少的,在大都市很难得保存得这么好、这么整齐。

人过留影,往事并不如烟,如今的聚龙古村,已经不仅仅属于邝氏家族,它是属于广州人的一份共同的集体记忆。

结束今天的《岭南文化大讲堂》节目,我们下个星期同一时间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台山   开平   碉楼   英文   先人   广东   广州   年前   房子   家族   建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