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广东老妇看杂志时,发现失踪了30年的儿子竟是国家功臣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7年,广东一位名叫曾慎其的老妇人从自家的信箱中拿出了一本杂志。这本杂志名叫《文汇月刊》,她随意翻了翻,突然翻到了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章。

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核潜艇自主研制并交付使用的过程,文章当中一直提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那就是研制工作的黄总设计师。她留心仔细阅读,随后竟然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儿媳妇李世英的名字。

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总设计师到底是谁?他和这位老妇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黄旭华

多年后的线索

曾慎其老人在看到杂志上的这篇文章时,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家的三儿子黄旭华。自从1957年回过一次家之后,三儿已经30年没有再跟她见过面。而且黄旭华的妻子,名字正好叫李世英。

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郎中,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小时候的理想就是,长大成为一名比父亲的医术更加高超的医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努力学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可他生活在一个不太平的年代,生活在一个被侵略的国度,所以他没有办法在安稳的环境当中,一心投入学习。

那段时间,黄旭华所在的学校,总是会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每一次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逃往防空洞时,他总是会想:为什么我们就活该这样被人欺负?为什么别人能有的东西,我们就不能有?

在成长过程当中,他一点点看到我们的祖国是怎样被外人欺负的。他心中的理想,也随之而发生了转变。身为中国人,若不能拯救自己的祖国,若不能救扶自己的同胞,何谈顶天立地?

他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开始一心一意学习理工科知识,发誓学成之后要为国家做贡献。同时,他也时刻关注党的消息,积极参加各项先进运动。

1949年,正是在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年,他被组织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便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他参加工作之后,苏联和中国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当时中国正处于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而苏联早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重工业武器研制体系。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也逐渐开始了舰艇的研制。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我国的学者专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就算现在有了苏联的帮助,我们的发展也非常缓慢。更何况苏联毕竟是一个超级大国,他们在对我们提供援助的时候,必然也会藏私。

当时,黄旭华因为工作能力突出,被上级领导调去了专项工作小组,跟着苏联一起学习。这段学习的经历其实并不美妙,因为他总是会在实际过程当中,感受到苏联对中国的轻慢。

因为我们的重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因为我们的专家学者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国家没有足够的底气与苏联抗衡,所以苏联才会如此目中无人,甚至在言行当中忽视我国的尊严。

心中一直梗着一口气的黄旭华,有一次在吃饭时对同事说:“他们苏联能够做出来的事情,我们中国怎么就做不出来了?等哪天咱们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先进的潜艇,一定要让他们刮目相看。”

这个时候的黄旭华,已经在自己的心中树立了伟大的理想。

1956年,他和自己的同事李世英结为夫妻。两个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中都相互扶持,每天都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感情十分深厚。

第二年,黄旭华把妻子带回了老家。作为一名儿子和一位丈夫,他当然得让父母感受到儿子和儿媳的孝顺,也得让妻子感受到男方父母的尊重和接纳。

看到他回来,远在广东的老两口都激动得流下泪来。他从小独立,外出求学之后更是鲜少回家。如今这次见面,对于双方来说都有些久别重逢的意味。

曾老太太拉着黄旭华的手,一个劲儿地盯着儿子的脸瞧。大概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总能从孩子的脸上看出“瘦了”“沧桑了”“累坏了”这样的状态。

看到儿子带回来的儿媳妇儿,她也是万分高兴。自己的这个三儿子在忙着工作时,总算还惦记着个人大事,没有让他们做父母的多操心。况且儿媳妇漂亮温柔,实在让他们感受到了万分的贴心。

老太太打心眼儿里心疼孩子,可她也明白,自己绝对不能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在黄旭华离开时,她心中即便万分不舍,也没有出言挽留。

她只是告诉黄旭华:“有空就回来,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我们。”

黄旭华抱着母亲,口中一直答应着母亲的请求。作为儿子,他觉得自己实在亏欠父母良多。以后要是有机会,他也愿意多做弥补。

此时大家都没有想到,黄旭华这一走,就走了足足30年。在接下来的30年里,老家的一大家子都几乎没有接到过任何关于黄旭华的消息。

立志为国

从小励志学医的黄旭华,在亲眼目睹祖国大地是怎样饱受创伤时,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参加工作以后,他一直致力于造船事业,还参与了苏联援助项目。而在这之后,还有更为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

他和妻子住在上海,从老家探亲回去以后,他又变回了以前那样的生活作息。每天早晨出门上班,与同事和苏联专家,交流个人经验与学习体会,参与实践工作,下午下班回家。

可有一天早上,他在赶到单位之后,突然被上级领导匆匆忙忙地叫去了办公室。

领导说:“这里有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要交给你,你现在马上跟着我去一趟北京。”

他本想回家收拾些东西,可也被领导制止了。还来不及给家人打个电话或者留张纸条,他就提着个公文包,跟着领导和同事一起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去了北京之后,他才知道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原来,国家打算自主研制核潜艇。而他们,正是这个专业团队当中的工作人员。

上级向大家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他们从事的工作属于国家高度机密,所以在场的所有人必须高度保密,连自己最亲近的家人都不能透露分毫。

其次,这项工作具有极强的封闭性,大家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一旦正式开始,就绝不能中途退出。

最后,他们和其他科研人员不同,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隐姓埋名,即使最后有所成就,或许他们也不能以真实的身份去共享这份荣誉。

总的来说,这项工作要求他们付出全部的精力,但是没有办法对他们个人产生任何回报。要不要开始,全凭他们自己决定。

黄旭华从接受任务开始,就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心理准备。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国家培养的高级科技人才,祖国需要他,他自然义不容辞。

从这以后,黄旭华便开启了默默无闻的长达30年的研究和工作生涯。

在此期间,他只回过几次家,匆匆忙忙与妻子见了几面,又得奔赴工作岗位。妻子问他到底在做什么,他也一句话都没法儿多说。

至于老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更是无暇顾及。家人们甚至连他在哪里工作都不知道,对他的工作单位更是毫不知情。

远在老家的父亲去世时,家人心急如焚,赶紧给远在北京的黄旭华写信,希望他能赶回家里见父亲最后一面。可是,这封信兜兜转转,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来到黄旭华的手上。

而收到信的时候,黄旭华怔住了。身为人子,他当然希望能够回到家中,送父亲最后一程,再好好陪陪母亲。

可他现在是这个团队当中的核心人员,手里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下,他又怎么能因为一己之私,而拖累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呢?

即便是心中悲痛万分,他也强行按捺住了消极的情绪。父亲去世明明可以申请丧假,但他却从未对上级领导透露过半分。

白天,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兢兢业业地投入工作,拿着算盘算个不停。晚上自己回到宿舍,他才能蒙进被子里好好哭一场。

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家的兄弟姐妹其实是有过不理解的,乡亲们中间也有过难听的流言。可他的母亲却始终坚信自己儿子的人品,也相信儿子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这才没有办法及时赶回老家。

她一个劲儿的宽慰自己,同时也劝慰着其他几个孩子。她不是做母亲的,如果连她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谁还能相信他呢?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可黄旭华仍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之上。他和同事们一起熬夜,一起解决核潜艇的受力分析问题,一起思考核反应堆,到底应该放置在什么地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这项工作终于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最终胜利

从事核潜艇自主研制工作的黄旭华,不仅隐姓埋名,还必须对家人严格保密,所以身边亲近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去世,他也为了工作而放弃了回家奔丧的机会。他所做的一切,最后会被家人知悉吗?

1970年,大家的工作终于产生了巨大的成果。中国的第一艘自主研制的核潜艇成功下水,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岸边痛哭失声。

大家为此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一起熬过了这么多的日日夜夜。现在,国之重器就摆在眼前,他们终于为祖国增加了一层可靠的底气。

1974年8月1日,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中央军委为它命名为长征一号。核潜艇正式被交付使用,而黄旭华和他的工作团队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

中国对于海底世界的探索,对于海洋领域的守护,绝不能仅仅依靠一艘核潜艇来完成。他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他们的脚步还绝不能停下。

而在这些年里,黄旭华也得到了许多荣誉。不管是科技进步奖,还是国防科工委奖,这都是莫大的荣耀。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的名字并不能够展示给公众,颁奖的过程也是极其低调的。

所以多年来,他的妻子,他远在老家的母亲,他的兄弟姐妹,仍旧对他的工作不太了解。

1987年,当又攻克了一个巨大的难关之后,黄旭华和核潜艇的故事也被刊登在了《文汇月刊》之上。为了保护国家机密人才,他的名字并没有被显示出来,全文都用黄总设计师来指代黄旭华。

远在老家的母亲也看到了这份杂志,而见到黄总设计师这个名字的第一眼,老太太就似乎想到了什么。越往下看,她越觉得这个设计师就是自己家的孩子。

当看到李世英这个名字时,她几乎能够确定,原来自己30年没有回过家的儿子,竟然做着这么一项伟大的工作。

她叫来其他儿女,大家一遍遍的浏览着,这篇有关于黄旭华和核潜艇的报道。她说:“三儿的事情,我们大家都要理解,要谅解他。”在之后的时间里,这篇报道也成为了老太太心中最大的慰藉。

而终于能抽出时间的黄旭华,也带着妻子再一次回到了老家。他跪在母亲的面前,像个孩子一样哭了出来。他跪在父亲的坟前,一遍遍的磕头,一遍遍的说着自己不孝。

尽管对父母亏欠良多,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因为对祖国尽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父母尽孝。有国才有家,只有守护好我们的祖国,才能守护好国土之上的一个个小家。

2019年,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获得了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他的故事也被搬上了荧屏,他的名字被更多的后辈所知晓。

一个人一生中只坚持这么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热爱事业,热爱祖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待,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对于黄旭华的事迹,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苏联   儿子   核潜艇   老妇   广东   功臣   中国   老家   祖国   妻子   父亲   母亲   发现   杂志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