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08 五霸争雄(1)-齐桓公与晋文公

一位才干并不显著的君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一位家道中的小人物,成为霸主的主要智能,一位贵族公子,常年在外辗转流浪,花甲之年却登上霸主论坛。

他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他们有着怎样的契机?他们凭借什么脱颖而出?他们又是怎样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群雄并起的时期,一位位雄才大略的风流人物,拉开了春秋时代霸业的序幕。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此时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拥有雄厚实力的郑、宋、鲁、齐、楚诸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以及加强对他国的控制权,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霸斗争。

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战争四百多次。在这频繁的战争中,拥有实力的君主相继崛起,并依靠文治武功创建起自己的帝国霸业。

先后称霸的有五位雄主,史称—春秋五霸。

在那个群雄并起、局势动荡的时代,齐桓公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称霸的诸侯?他的霸业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他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曲折呢?

齐桓公姓姜,字小白。他的哥哥齐襄公是一位昏庸的君主,居然和成为鲁桓公夫人的妹妹私通,进而杀死鲁桓公,最终引发了齐国的动乱。

公子小白在辅臣鲍叔牙的陪同下逃到了莒(ju)国,公子纠逃到鲁国。等动乱平定后,齐国的贵族分别向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发出回国继位的信息。

为了赶在公子小白之前回国即位,公子纠的辅臣管仲亲自带兵埋伏在公子小白回国的路上上,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腰带上铜制的衣带钩上,公子小白便将计就计,倒地装死,骗过了对手。

赶在自己兄弟的前面,抢先登上国君宝座,史称齐桓公。

然而,上位后的齐桓公却开始了一系列冲动的行为,为了报一箭之仇,他起兵攻打鲁国,迫使公子纠自杀。

公元前684年,也就是他继位后的第二年,盛气凌人的齐桓公在发兵攻打鲁国,惨遭失败。

就在齐桓公接二连三遭到挫败的时候,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一位有才干的人,这人就是曾射杀齐桓公的管仲。

管仲名夷吾,今安徽颍上人,父亲曾是齐国大夫,后家道中落。为了维持生活,管仲做过商人,后从军,是鲍叔牙的好友。

鲍叔牙劝说齐桓公化干戈为玉帛,礼代管仲。于是齐桓公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蓄国力,在这期间,齐国文武并用。

这时齐国一方面准备动兵消灭邻近小国,扩大领土,震慑其他诸侯国,一方面调解诸侯内部纷争,提高齐国威望。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宋、陈、卫、郑等四国诸侯会盟,取得成功,齐桓公开始称霸。到公元前667年,在制伏郑国后,齐桓公召集、鲁、宋、陈、魏、郑、等国君在宋国的“幽地会盟”。

该会上各国在此推举齐桓公为盟主。

从此,齐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然而,此时中原华夏诸国却面临着南方强盛起来的楚国与北方的戎狄两面夹击的威胁,邢、魏等国形势危急。

这就是所谓的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觉落陷。面对华夏诸国的共同威胁,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齐桓公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开始了征讨。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军大破山戎,解除山戎对燕国的威胁,接着进军消灭了位于今河北唐山一带的孤竹国,把开辟的土地都送给了燕国,又把部分战利品送给没有出兵的鲁国,陈列在周公庙里。

此后,齐国出兵击败狄人,救邢国于危难之际帮助卫国复国。在面对南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鲁、宋、陈、魏、郑、许、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一举消灭亲近楚国的蔡国,并夺取楚国边境小城召陵。

召陵在今河南省堰城一带,齐桓公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一次会盟—召陵会盟。

暂时阻止了楚国北上的势头。其后,齐桓公与诸侯平定周王室内乱,扶持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大会于葵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兰考县一带。周天子也派人参加了。

此时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至此,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

在齐桓公近40年的霸业中,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管仲。

当齐桓公从辅臣鲍叔牙口中得知,“欲霸业非管夷吾不可”时,齐桓公毅然摒弃前嫌,拜管仲为相国,尊他为“仲父”。

甚至向群臣宣布,“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所有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管仲的功绩主要表现在战略方针制定上的不同凡响。

他首先改革内政,在行政上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加强君主集权。

在经济上,利用齐国有山有海的自然条件,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实行渔盐出口免税的鼓励贸易政策,发展农业、渔业和盐铁生产,同时实行“向地而催征”的税收政策(也就是按土地肥瘠收税)。

这大大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在军事上,士兵按照居住地进行编制训练,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管仲这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利国政策,使得齐国国力骤增。

对外策略上,管仲帮助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制定先北后南的方针,一方面帮助燕、魏等国反击少数民族的进攻,团结华夏诸国,另一方面有组织齐、鲁等八国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蔡、楚两国。

终于使齐国成为众诸侯国的领袖。

所以《史记》称赞管仲说,“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就在齐桓公称霸之际,位于今山西境内的晋国也正在崛起。

晋国是西周最早册封的诸侯国之一,到晋献公时已经是一个大国。

然而,晋献公晚年沉溺于美色,废长利幼,引发了晋国内乱,公子重耳被迫在外流亡19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公元前636年,61岁高龄的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任用有才干的赵崔、狐衍、先轸等人,确立了对内修明,富国强兵,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抑制荆楚的争霸方针。

为此,晋文公改变世卿制,设立由国君任命卿士的制度,广招贤能之人,削弱公族权力,开农田,兴水利,讲农商。晋国由此慢慢繁盛了起来。

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晋文公亲自领兵勤王,平定周王室之乱,这使得晋文公在诸侯中威望大增。

并因此从周襄王那里得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阳樊、温、原、攒茅四邑。

与此同时,齐桓公死后,齐国因内乱失去了继续称霸的实力,中原诸侯也随之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实力强大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张势力,相继控制了郑、臣、鲁、蔡、曹、魏、徐等中小诸侯国,并击败企图称霸的宋国,大有入主中原之势。

当时的齐国已无争霸之力,秦国偏楚西陲,被晋国阻隔,对中原可望却不可及,只能致力于向西拓展势力。

因此,楚国要向北发展,称霸中原,晋国也要立足中原,领袖华夏诸国,两国就不可避免。

要发生冲突。对于迟早要到来的冲突,晋文公虽是洞若烛火,却有条不紊地一步一步实现着他的争霸战略。

他帮助秦攻取楚国的附庸国鄀(ruo)国,使秦楚处于敌对状态,不得不与晋国结成同盟。同时,晋文公又汲取宋襄公在洪水惨败的教训,分化楚的盟国,避免过早地与楚国决战。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郑、陈、蔡、徐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进行战前准备,将晋国原有的左右二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

晋文公首先派兵攻占楚国的盟国魏国和曹国,吸引楚军前来救援,这样一来,即使楚军疲于奔命,又解除了楚军对宋国的围攻。

然后暗地里答应曹魏,只要他们与楚国绝交,就可以复国,使得楚国陷于孤立。

在两军对峙之际,晋文公命令军队退避三舍,后退90里,驻扎下来,实现了当年流亡时对楚王的承诺,取得道义上的优势。

‬城濮之战

楚军主帅紧追不舍,但由于长途奔波,孤军深入,士气开始衰弱,而晋军的斗志却被激发起来。晋楚在城濮决战时,晋军采用避实积蓄的方法,先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楚军左右两翼,接着假装溃逃,造成敌人的错觉,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最终以少胜多,取得决战胜利,史称城濮之战。

楚北上的势头再次受到抑制。同年5月,晋文公召集齐、宋、鲁、蔡、郑、魏等国国君在郑国的践土,也就是今河南元阳西南举行盟会。

周襄王册封晋文公为侯伯,统御诸侯。

于是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成为新的霸主。然而,仅仅五年之后,即公元前628年,年老体衰的晋文公逝世,那么晋国的霸业是否也随之衰落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晋国   管仲   国君   楚国   中原   齐国   霸业   公元前   中华   诸侯   公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