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宋朝海外贸易发展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据着中心位。

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缓慢,重农抑商政策更是贯穿着我国整个封建社会。

但宋朝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却发展得格外兴盛,在海禁政策的放宽下海外贸易的兴盛不仅使宋朝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掌声。

那么宋朝的海外贸易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海禁政策的放宽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囊中羞涩,无奈放宽海禁

我国商业的发展分为陆上和海上两种交通方式,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将中原文明带入西域,西域的奇珍异宝也通过丝绸之路传进我国。

此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踏上了征程,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它不仅促进了中原经济贸易的发展更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在《唐会要》中有相关记载:“唐贞观二年,外人娶华女为妾者,不许携回。”

唐朝时期出现遣唐使、玄奘东渡日本均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而这也佐证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只不过在战争的影响下,整条陆上丝绸之路遭到破坏,思想进步的唐人就摸索出另一条海外贸易的发展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唐灭后,五代十国大割据陷入了混乱,公元960年,赵匡胤掌握军事权力,发动陈桥驿兵变,改国号为宋,黄袍加身称帝,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

宋朝成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对于唐朝时期出现的夜市做出了明确的指令。

百姓可以经商,取消了集体时间的限制,在城市内专门设立夜市用来经商,促进了百姓海外贸易思想的形成。

可宋朝却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出现了白银外流的现象,宋朝政府为了抑制白银外流颁布了海禁政策。

禁止商人出海行商,一旦发现商人的利润过高就会遭到政府的驱赶。

刚刚经历大割据的宋朝国库并不是很丰盈,海禁政策的出台加上丝绸之路被辽、金、西夏、蒙古等北方民族的拦截三种因素的综合。

而这导致宋朝初期出现了国库紧张,财政岌岌可危。

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问题,宋朝的统治者才意识到出海行商带来的好处。

于是政府下令,放宽海禁政策,这才让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宋朝的海外贸易经济得到了发展,白银外流的问题也逐渐解决。

北宋后期,国库资金链出现断裂,军事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周围的势力虎视眈眈,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宋朝统治者决定进一步放宽海禁政策。

此次,宋朝统治者下旨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市舶司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到中原发展。

中原文化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外国,政府的财政逐渐有了起色。

为了招揽更多的外商到中原进行贸易交流,宋朝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对于贡献特别大的本土商人和外国商人,宋朝政府承诺封官加爵。

南宋后期,外国商人蒲寿庚就担任过“提举泉州市舶司”,掌管着海外贸易30年的时间。在宋朝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宋朝的海外贸易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迅速发展。

各地的市舶司逐渐成立,市舶司制度也逐渐完善,促使外国商船不断涌入中原,市舶司的收入持续增加,政府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北宋翰林学士李邴所写的《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描绘的是宋朝时期商人涌入泉州的壮观场景,足以证明了当时宋朝海外贸易的繁荣。

二、“百花齐放”

我国历朝都会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贡赐关系维持本国的经济地位,宋朝也不例外。

宋朝在海外贸易发展的黄金阶段与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各国使者带着贡品来到宋朝。

宋朝会以最便宜的贡品回赠朝贡者,虽然朝贡国家无法获得等同的回礼,但他们仍旧和宋朝保持着贡赐的关系。

这样做能让宋朝政府放宽税收政策,进而为自家商人赢得更大的利润,毕竟当时的宋朝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了这个市场还犯愁吃和穿吗?

因此,与宋朝保持着贡赐关系是利益最大化的最佳办法。

宋朝对于朝贡者有着三六九等的等级制度,朝贡国的等级越高,宋朝就会减轻朝贡国的税收,白银流进这个朝贡国的数量也会随着增加。

朝贡国等级较低的就会上缴更多的税收,宋朝就会从其上缴的税收中获取利润。

除此以外,各国的使者还会在宋朝购买瓷器、绸缎等物品,只不过使者在购买这些商品的时候要缴纳不同的税务。

在这些税收的支撑下,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渐解除,国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关键之处在于造船业的发展,从字面上来讲,海外贸易,与“海”有关,那必然少不了船的作用。

如果缺少船只,那海外贸易也不会如此兴盛,因此,造船业是海外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时的宋朝因为北方地区常年的战乱,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南方的经济要远超于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

陆上丝绸之路遭到堵截后,商人们的生活逐渐不如意,海禁政策的出台更是阻碍了商人们获取更大利润。

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外国商人偷偷进入宋朝境内经商,不少本土商人还是会冒险出海经商。

海上之路成为了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首选,宋朝与各国的航海路线也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宋朝的主要交通脉络。

有海必然有船,在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商业的主要交通道路之后,造船业也逐渐兴盛了起来。

在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交通线路,为此,在唐朝时期造船业就有了相当不错的发展。

唐朝的船舶的安全性较高、船只的结构也极为科学,在外国人眼里,十五个船舱的船只是不存在的。

但唐朝的百姓却建造出极具完美的十五个船舱的船只,这让外国人很是佩服。

宋朝在唐朝造船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仅造船人数逐渐增多,船只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宋朝的船只都是以货船为主的,载重的数量远远超于其他国家,这些船只的主要材料为木材,为此宋朝的造船者很是重视船只的结构。

在大海上行船很可能会因为礁石导致船只破损,在这个问题上,造船者提出了水密隔舱的方法。

水密隔舱技术是在宋朝的货船上增加隔板,将船舱分成大小多个部分,哪怕再航行的时候,某个部位因为礁石导致坏损也能保证其他部分的货物是完好无损的。

这项技术的加持大大推动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也使航行前往其他国家经商成为了可能。

那如果在海上遇到强盗或者是海上的敌军怎么办?

宋朝经商的人民为了在碰到海军的时候,船只遭到破会就发明了一种名为车船的战舰。

这种战舰考人力踩踏来转动船桨,前行的速度要远高于正常的货船,有效避免了敌军的破坏,也提高了宋朝海军的力量。

另外,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想要走更远的海上路,想要去更远的地方经商,那么明确方向在航海路上是重中之重。

有了指南针的加持,航海方向也就不成问题,通过指南针指引,航海者能够准确判断出航海路线,指南针的运用为海外经商提供了方向基础。

在《宋史》记载:“雍熙中,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路招致海南诸蕃。”足以见得指南针在宋朝深受商人们的喜爱。

三、蓬勃发展,繁华盛世

宋朝的海外贸易推动中原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时宋朝的制瓷业、纺织业等都发展迅速,经商人普遍会将这些手工业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贩卖到欧洲地区。

宋朝的瓷器、绸缎等物品传入国外,推动了国外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亚欧市场。

尤其是四大发明的传入欧洲,更加推动欧洲打开世界市场,为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条件,为15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从另一个角度说,宋朝的四大发明是资产阶级社会诞生的重要因素,它推动欧洲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礼尚往来,出口手工业品换来的是欧洲社会的初级产品,购买这些初级产品并不会花费多少白银,反而腰包里的钱越来越多,国外商品进入宋朝也丰富了宋朝百姓的生活。

宋朝是亚非经济贸易的“核心地带”,尤其是广州和泉州,更是成为国际著名港口,当年广州市舶司的总收入始终是全国财政总收入的“顶流”。

迄今为止广州仍然是全球十大港口之一,实现了海上与路上的完美融合。

在国外商人看来,宋朝最大的海港便是广州,为此他们向中原运输产品通常都会选择广州作为出发点或者终点。

宋朝发展后期更是扩展了广州,留在泉州和广州的外商数不胜数,政府还建立专门供海外商人的子女学习中国文化的学校,促进宋朝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结语

宋朝在五代十国的战乱中站稳了脚跟,又在唐朝对外贸易经济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可谓是黄金时期。

海禁政策的放宽使大量的陶瓷、绸缎售卖到国外,国外的奇珍异宝不断进入我国,开放包容的措施让国家的钱包越来越鼓。

而至于后来宋朝的衰落,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借古鉴今,如今的中国繁荣富强,也有对外贸易放开的原因。相信在以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海上丝绸之路》

《粤海关志》

《宋会要》

《广东十三行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宋朝   骑鹤上扬州   海禁   造船业   海外   中原   贸易   丝绸之路   船只   兴盛   广州   唐朝   海上   商人   时期   原因   政策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