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以后我认为大人常说的善良很奇怪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温柔以待,也不是所有人都配的上你的善良,你的善良必露点锋芒。

——试用任何关系

之前读过一些书籍,大抵讲的就是要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坏人就应该被惩治!?

那什么是好?

什么是坏呢?

我们得到的答案又不过是我们各自积累的好坏。

在一些心理学会提及一些观点叫“业力。”

在佛学上会有因果。

在你那里无非就是判断和认识。

长大后,越来越发现做个善良的人有点奇怪。

毕竟见过坏事多了,就变的奇怪了。哈哈哈

我的奶奶是个善良的基督徒,每天都会在早晨午间晚间饭前、睡前祷告。这样的行为在我知道就已经坚持26年了。我记忆中:小时候,她会让我把我的一些不要的衣服挑选出来送给邻居家的小朋友穿。还有就是去街上亲戚家吃饭总会带上自己种的菜和那份爱一起去。

我的妈妈呢?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不太好惹的人。

很多事情磕磕碰碰。

但是后来我学会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很多关系,在没有边界感里就是你应该怎样怎样对我。

其实很多人都不是你的父母,没有义务与责任对你怎样怎样。传统关系里,大部分也认为父母无条件的爱我们,理解我们,尊重我们。但是现实中你去看看多少父母和孩子真正的理解、真正尊重……(90%的人都做不到)

关系需要相互维护。所以为什么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去。

而遇见有些珍贵的人,那是你值得这份珍贵和拥有。

当然,在边界探索中是很值得被觉察行为和思维的练习的。

向内求是觉悟,向外是爱。

好与坏也不是二元对立。只是每个人喜好罢了。人们通常很喜欢和欣赏、爱好、夸赞自己人一起前行,很讨厌不喜欢自己的人。毕竟你讨厌的身上有你自己的影子。

分享一个故事。

有一天天气很好,我在一家小店喝茶,那家小店很宽敞,外面就可以停很多车,然后就有一个路过的车停在小店外擦车,然后那家店长看见了,就没有理会,他既不喝茶还挡着别人做生意。后来,那个司机还去借水擦车。店家后来就不满意了。就说了不愿意借水也不愿意给擦车的地方。

店家说可以去一个公众区域擦且有水源提供。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继续在那家店喝茶

其实当我写下这个故事也只是我当下的一些片面。

比如要如何去准备措辞来讲这个故事呢?

或许我只写观点不讲过程呢。

我只讲过程不提观点呢。

呈现不同所见不同。

很多东西都这样,各有差异。

相必好坏和判断各有所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求是   善良   店家   锋芒   家小   边界   这个故事   大人   观点   父母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