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 与子同袍》-三监之乱


周公摄政,有人在背后诋毁,说他图谋不轨,有篡位之心。

  首先向他发难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亲兄弟,老三管叔鲜、老五蔡叔度。他们在朝野内外散布流言蜚语,恶意中伤。(《史记》:公将不利于孺子。)

  说亲兄弟之间,为什么要治对方于死地呢?出于嫉妒之心,凭什么你老四就留在国都辅政,凭什么我们在外边替你看门呢?人一旦到了嫉妒,绝对不是人民内部矛盾。

  三人如虎,人言可畏,大家都这么说,时间一长,不由得人不产生怀疑。发展到最后,连成王、太公姜尚、召公姬奭都为之动摇。

  为此,周公亲自向太公姜尚、召公姬奭解释,说:“我现在之所以代天子摄政,不是怕天下诸侯叛乱吗?列祖列宗打下这份江山不容易,倘若发生意外,我怎么能够对得起他们?”

  虽周公如何坦诚表白,百口莫辩,一个人怎么能够打动了千万人呢?当时,全天下人都在怀疑周公要谋朝篡位。自古“君疑臣必诛,臣疑君必反”,周公深感恐惧,迫不得已,避居东都洛邑(洛阳)。

  洛邑居天下之中,根据当年武王和周公定下的战略,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大周的新城,作为陪都,方便管理中原事务。周公名义上是前往洛邑督造新城,其实是在避祸,避免内部发生分裂。

  这件事只到《金滕》之匮开启,才天下大白,成王重新召周公回京,二次摄政。

  “《金滕》之匮”的故事,记载在《尚书》之中。当年武王有病,老四周公设坛祭祀,向祖宗祈求保佑,盼望武王能够早日康复。周公当时所说的话,记录成册,存档在太庙的档案柜里。《金滕》之匮,就是加了锁的档案柜。

  某年的秋天,发生了自然灾害。古人都迷信,认为这是上天降罪,所以,成王跑到太庙祷告。在翻阅档案的时候,才发现了当年周公所藏的《金滕》册书。

  成王拿着册书,感动得三行鼻涕两行泪。册书记录了什么呢?周公当年祷告上苍,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哥哥武王的健康。(《尚书》:以旦代某之身。)

  这哪里是什么乱臣贼子,明明是肝胆相照的忠良!这个偶然事件,消除了君臣之间的误会。从此,成王更加信任周公,君臣之间更加和睦。

  周公摄政期间,王朝发生了“三监之乱”。纣王的儿子武庚贼心不死,妄图复辟,他秘密串通了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共同起事,向周公发难。三监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大局,胳膊肘往外扭,悍然勾结敌对势力。

  三监内讧,武庚反扑,东夷各国乘机叛乱,不服管辖,一时间天下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周公毅然发动了东征(约前1117年)。

  东征战争,前后历时两年,战斗相当残酷。最后,诛杀了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铲除了武庚。周公率兵一直打到东海海滨,打败了奄国、徐国等五十多个部落。从此,东至大海,南至淮河,北至辽东,都纳入周朝的管辖范围。

  为了彻底摧毁殷商的残余势力,周公把殷商遗民一分为三,一部迁往商丘,一部迁往洛邑,剩下一部就地管理。

  迁往商丘的,周公交给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负责,因为微子启没有参加叛乱。这就是以后的宋国。

  就地管理的,周公交给自己的九弟康叔封负责,仍然据有朝歌故地。这就是以后的卫国。

  为了加强对中原和东夷的控制,周公在洛邑派驻重兵,驻军八个师。周朝的一师是一万两千人,八师将近十万之众。

  当时,周朝有东西两京,镐京在西,称为宗周,驻守了六个师,叫“西六师”。洛邑在东,称为成周,驻守了八个师,叫“成周八师”。

  先军事,后政治,等到军事上大功告成,周公二次分封天下。据说,当时周朝征服的国有九十九个,进贡称臣的国有六百五十二个,时称“八百诸侯朝天子”。

  ——覆灭一个王朝的,往往不是外患,而是内耗。内耗不休,导致整个精英阶层为之堕落。一旦祸起萧墙,又必然会招致外患,到时候内外交困,想不失败都难。从一个国到一个团队、一个家,莫不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商丘   同袍   东夷   外患   太庙   殷商   周朝   中原   先秦   叛乱   当年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