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40亿,修建的黄河第一坝三门峡,为何当年被陕西人坚持要炸?

你知道我国的水电站元老是谁吗?

它不是位于澜沧江的小湾水电站,也不是位于雅砻江的锦屏二级水电站,而是位于黄河上游的三门峡大坝。

关于这位元老级水电站,要说的太多太多。它曾经解决了河南、山东地区的水灾隐患,给关中地区带来大量的电力供应等。

然而,也是因为它的存在,陕西曾一度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更有甚者,居然扬言要炸了三门峡大坝。那三门峡大坝究竟给当地人带来了什么?居然让它有着如此争议的地位?

要治水患怎么办?建大坝!

1954年2月,中国水利部正在召开一项建造大坝的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就是修建黄河大坝。根据河南、山东代表的发言,由于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河南、山东两省已经出现140万亩农田被淹的现象。

不仅如此,由于那几年暴雨频发,以至于两省有多处房屋被洪水冲毁,几十万群众流离失所,只能居住在帐篷里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黄河上游没有拦水蓄洪的工程。以至于下游的黄河水就像水漫金山一样,肆虐不停。

听到河南、山东代表的发言,我国水利部的负责人邓子恢,开始召集全国180多名水利方面的专家,共同商讨如何处理黄河下游水患问题。

当时与会的还有苏联专家伯克夫,这是咱们国家特地请来的外援。此人在苏联有着二十年的项目工程建造经验,著名的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根据伯克夫的设想,他计划在黄河上游的潼关建造一座大坝,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下游水患问题。毕竟潼关地区的黄河径流量最大,只要把潼关一堵住,黄河下游想泛滥都泛滥不起来了。

但此举遭到了我国水利专家刘光斗的反对。刘光斗认为,潼关的土质太过疏松,而且地势太高。一旦黄河水全部堆积在那里,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洪水瞬间就能冲破防洪堤,直接倾泄到汉中平原。到时候陕西将会有三分之一的农田遭到摧毁。

而且潼关过去就是西安,老话说的好:“潼关陷落,长安不保”。一旦洪水蔓延到西安,那西安城内几十万老百姓都将被洪水淹没,所以潼关方案不可取。

对于刘光斗的提议,伯克夫表示赞同。于是他和诸多专家进行一番严谨的讨论后,决定把大坝建在三门峡。这里地质紧密,地势也不高,而且径流量还小,所以建在这里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就这样,三门峡大坝项目在众人的赞同声中,全票通过了。

着急火燎的赶工

1957年,三门峡大坝项目正式开工。大家伙提着铁锹拖着车,如火如荼的把大坝给建了起来。然而,就在大坝修建的过程中,又有一位专家出来反对了。他就是清华大学的水利学专家黄万里教授。

黄万里教授提出,三门峡大坝的项目不可取。因为三门峡地处黄河上游的中段,正是泥沙淤积最严重的地方。一旦处理不得当,将会使整条黄河的泥沙全部堆积在那里。届时可能会抬高河床,致使河水漫出河道,整个渭河流域就完蛋了。

针对黄万里的建议,伯克夫没有采纳。一方面三门峡大坝已经开始在建了,现在停工的话,前期投入的成本就打了水漂。

另一方面,伯克夫在做完三门峡水电站的项目后,还得回国去做伏尔加河水电站的项目。所以他刚好可以利用三门峡这个项目练练手。等攒够了经验,再回国把伏尔加河的水电站做到至善至美。

于是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伯克夫决定继续维持三门峡大坝的建设。1961年4月,大坝全面竣工。河南、山东人民喜大奔腾,因为折磨他们几十年的水患终于被解决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果不其然,自从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河南、山东两省再也没有出现过凌汛现象,甚至连小范围水灾都少有发生。由于水患得以整治,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作物迎来大丰收。第二年就取得了2000多万吨的粮食产量,堪称历年巅峰。

然而,河南、山东两省的日子是好过了,但陕西人民的灾难却来了。根据陕西省水利部门公布的数据,自三门峡大坝建成以来,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陡增了50%。

从1965年到2008年,渭河流域一共发生了137起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

其中最为严重的,要属2003年发生在华县的大洪水。此次洪水一共造成了17万亩农田被淹没,8000间房屋被毁,数万人无家可归。因为这个事儿,陕西省部分群众代表甚至扬言要炸了三门峡大坝。

这就奇了怪了?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跟三门峡大坝有什么关系?原来事情真的如黄万里教授说的那样,三门峡大坝自建成以后,一直不断的淤积着黄河上游的泥沙。这些泥沙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抬高了河道的河床,致使黄河水位上涨4.5米。

无奈之下,水利局工作人员只能继续加高河道两岸。但这样的做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毕竟黄沙一日不除,水位就得连年升高。到了上世纪90年代,渭河流域的河床已经长高了5.8米。这相当于陕西省人民头上顶着一大盆水,换谁谁不害怕?

都是缺乏泄沙工程惹的祸

奇怪,为啥当年修建三门峡大坝的时候,不提前做个泄沙工程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还得怪当年的苏联专家伯克夫。这位仁兄在建造大坝的时候,光想着怎样做大做强了,完全没考虑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

所以他在大坝的设计图纸上,并没有规划出一个泄沙工程。这就导致三门峡大坝只能控水,不能控沙。虽然后期黄万里教授一直在提这个问题,但那时候大坝已经快要建好了,所以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知道大祸临头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为了防止泥沙淤积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水利部先后给三门峡大坝进行了多次改建。比如拆除发电机组,给黄沙腾出流动空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给坝底打个洞,让后面的沙子可以通过大洞流出去。

靠着这样的改建,水利部才成功将三门峡大坝的流沙淤积率降到最低,渭河流域的水位也因此下降了3.2米。如今的三门峡大坝就是靠着这样的漏沙底洞来维持运作的,虽然控水效果不如以前了,但至少流沙淤积的问题解决了。

在这个基础上,水利部又在黄河下游修建了一座小浪底大坝。靠着两座大坝的运转,黄河流域终于恢复了平静。当然了,小浪底大坝在建设过程中,提前修建好了大量的泄沙孔,这样才不会重蹈三门峡大坝的覆辙。

如今三门峡大坝和小浪底大坝,成为了黄河流域的两大支柱。一个负责控水,一个负责控沙。极大的削弱了黄河流域的水患问题,给陕西,河南、山东三省人民带来了安定的生活。

结尾

由于有着三门峡大坝的前车之鉴,我国在接下来的水电站建设中,一直遵循着治水又防沙的双重原则。比如咱们三峡大坝的建设,就考虑到了长江流域的沙量堆积问题,并因此修建了大量的泄沙孔。

不仅如此,在修建诸多大坝的过程中,水利部连周边生态、附近交通和农田分布情况都考虑到了,这才打造出了一个个完美无缺的大国工程。可以说,三门峡大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国的水利建设上了一堂有价值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黄河   渭河   潼关   水利部   水患   陕西   河南   水电站   大坝   山东   流域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