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名垂青史,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应该怎么看?

点击关注@大漠读史(您的关注是最大的鼓励)

从独霸一方到吞并六国,他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从巩固统一到加强集权,他因实施暴政而遭千古骂名。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秦始皇也是一位谜团最多的帝王。

千百年来悬而未解,他的生身父亲究竟是谁?


他为什么不立皇后和太子?


……等等


从今天开始,大漠计划用40篇文章解读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相关问题,穿越时空,挖掘历史真相,全面解读秦始皇。


今天我们先从秦始皇最危险的一次被刺杀说起,大家在语文课上也都学过,那就是《荆轲刺秦王》。

(一)荆轲刺秦王为什么失败了?

公元前227年的某一天,在秦朝都城咸阳的王宫里,即将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


秦王嬴政特别高兴,穿了一身正装,用最隆重的礼节(当时在先秦时期,诸侯国最隆重的礼节叫“九宾礼”,就是有九位使者引导着一位宾客上殿),整个咸阳王宫里喜气洋洋,整个宫廷中间弥漫着一种喜气。


但是呢?这场秦王嬴政用最盛大礼节迎接的这个场面最后竟然演变成为一场悲剧、闹剧。


公元前259年农历正月,一个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没有人会想到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立者秦始皇。


他13岁继承秦国王位,22岁亲理朝政,39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王朝。


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子孙能二世三世传之无穷,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他亲手创建的伟大帝国仅仅历时15年就轰然倒塌,他的那些贵胄子孙一个个惨死咸阳。


一个绚丽的开始却遭遇了一个残酷的结局,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理应成为后世人们关注的千古之谜。


这个庞大的帝国是如何缔造的?秦始皇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穿越历史迷雾,完成一段历史探索,我们先把镜头聚焦在秦始皇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上,这一次秦始皇经历了什么呢?


原来这一天其实要举行的是一个国家的受降仪式,因为这个时候秦王嬴政自即位以后已经灭掉了战国七雄中间的韩国、赵国,而且他的大军已经逼近了燕国国界,今天的使者恰恰就是燕国的两个使者。


这两个使者带来了两件让秦王嬴政非常高兴的礼物,一件是人头,一件是地图。


这两样东西并不是一般的礼物,这个人头是秦王嬴政最恨的一个叛将叫樊於期的人头,秦王特别高兴。


这个地图是当时燕国最富庶的一个地区督亢,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地图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是一个燕国最富庶地区的地图。


这两个使者来到以后通过秦王身边的侍从给秦王嬴政报告了一个消息,说燕王已经吓得来不了了,整个燕国要投降了,所以送来了叛将樊於期的人头,送来了督亢地图。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燕国两个使者出场了,这两个使者第一个人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荆轲,另一个是他的助手秦舞阳。


荆轲端的一个盒子,这个盒子里装的是樊於期人头;副使秦舞阳拿了一幅督亢地图,古代地图是长的卷轴。


两人进殿,然后九宾礼导引,这一正一负的使者就走进了秦廷,来到秦廷以后,副使秦舞阳(这个人是燕国的勇士,曾经13岁杀人)拿着地图,荆轲拿着这个盒子。


但是进了秦廷以后,看见秦廷中间戒备森严、武士成林,秦舞阳走到台阶之下掉链子了,面如土色、两腿哆嗦,走不成了。


这引起了秦国大臣的惊讶,大臣们觉得来献图的人不应当是这种表现,所以都把目光集中在副使秦舞阳身上。


荆轲就回头看了看秦舞阳,然后笑着给秦王嬴政做了一番解释。


荆轲说:“秦舞阳是在小地方长大的粗人,没见过大场面,更没见过天子,所以他见了天子以后吓着了,希望大王能够原谅他、宽恕他,让他上殿完成使命。”


荆轲解释完以后,秦王嬴政看了看荆轲镇定自若,看看秦舞阳面如土色、浑身发颤,秦王就说了一句话“让荆轲把地图献上殿来”。


这句话就意味着秦舞阳不得上殿,荆轲就把匣子放下来从秦舞阳手里取过地图登上大殿。


因为这个地图是个卷轴,所以荆轲在打开地图时,是一点一点地展开的,秦王专心致志的看,当地图完全打开以后,突然露出来了一把匕首。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图穷而匕首见。


这把匕首不是一般的匕首,是当时最有名的一个名牌——徐夫人匕首,并且这把匕首在加工过程中被毒药水反复浸沾,所以一旦划破人的肉皮碰到血液,见血封侯、立马就死。


秦王嬴政看见图打开以后中间是个匕首,陡然一惊,但为时已晚。


荆轲左手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攥着匕首就直接刺向秦王的胸膛,秦王嬴政拼命的拽、撕,用力过猛,左边的袖子被拽掉了,嬴政得到了一个逃脱的机会,拔腿就逃。


荆轲随后就追,秦王嬴政绕着大殿柱子跑,荆轲在后面追,一个跑、一个追。


嬴政这个时候想还手,但秦朝宫殿规矩很严,所有大臣上殿不能带兵器,大臣没有兵器;


台下的武士有兵器,但是没有命令不能上殿;


嬴政佩戴了一把剑,但是这把剑太长,七尺,按现在的折算,是1米62长,秦王嬴政一边逃一边急着抽这个剑,胳膊的距离不足以展开1米62,剑怎么也抽不出来。


在这紧要关头,秦王嬴政的御医夏无且在紧急之中就把他的药囊解下来对着荆轲砸过去了,荆轲闪了一下、放慢了脚步,就这么零点几秒,秦王嬴政多跑了几步。


这时旁边的大臣们看出门道来了,要想拔出剑必须把这个剑往后移,移到背后边,所以大臣们齐声呼:王负剑。


“负”就是背,把剑弄到背后边然后从背后边往外抽,这个距离就足以把1米62长的剑拔出来了,秦王在大臣们的呼声中就把剑抽出来了。


冷兵器时代,1米62的长剑对荆轲的匕首,优势不言而喻。秦王拔出剑后荆轲马上就处于劣势,秦王第一剑就砍中荆轲的左腿,荆轲一下子瘫倒。


瘫倒以后荆轲并没有放弃刺杀行为,他把匕首当做飞刀,向秦王扔了过去,但是荆轲飞刀技术不高,秦王一躲,匕首刚好扎到柱子上,荆轲手里再无兵器。


秦王上来一下子连砍荆轲八剑,荆轲就受了重伤瘫在那,但是在这个时候,史书记载荆轲有8个字:倚柱而笑,箕倨以骂。


就是荆轲靠着柱子,仰天大笑,把两腿叉开、两腿分开(箕倨指两腿叉开,这是一个非常不恭敬的礼节),然后就骂。


一是笑,二是骂。


荆轲说:“你小子今天之所以躲过这场劫难,全是因为你老子想活捉你,如果不是你老子要活着你,你逃不了”。

电视剧剧照

这个时候台下的武士上来,乱剑齐下,把荆轲给杀了,当荆轲横尸殿上,秦王嬴政坐在他的宝座之上面对着荆轲的横尸的时候。


史书记载:秦王嬴政愣了很长时间,他一直在发呆。


你想想这是他一生遇到的第一次行刺,等于说他这是第一次面临死亡,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了,另一只脚还在人间。


他愣了半晌才说话,“无且爱我——御医夏无且太喜欢我了,是他救了我”。


最后赏了御医夏无且二百金,非常重的礼赏了这个夏无且。


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荆轲刺秦王,这一场秦廷的行刺就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载入了中国历史的史册,千古流传。

大漠觉得:秦王嬴政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就是统一中国,当然从他个人的主观上来说,他是要灭掉六国充当霸主,一统天下,他的做法客观上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就是秦王嬴政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


(二)秦始皇只被荆轲刺杀过吗?


秦王嬴政要做成这样一个千古伟业,就要灭六国,因此他就成了六国的公敌,那像荆轲这样刺杀秦王的人绝不是荆轲一个人,但是大多数人办不成。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进秦王宫殿的通行证,进不去。


唯一一个进得去并且差一点得手的就是荆轲,所以我们应当首先看清楚刺杀秦始皇绝不是荆轲一个人的行为,是当时即将被灭掉的六国很多人都想做的事情,而且荆轲被杀以后,秦王嬴政要通缉荆轲的所有朋友。


荆轲有一个好友叫高渐离,是一个音乐家。因为这件事受牵连,他就隐姓埋名跟人家打工去了。


他打工这一家的主人,特别喜欢弹“筑”,但是高渐离一听觉得主人弹得不行,他就经常说他哪一点弹的好哪一点弹的不好。主人就把高渐离请过去,让他弹“筑”,高渐离一击“筑”,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这才是高手。


随后,高渐离觉得没有必要再隐姓埋名,于是就公开的弹起来了,越弹名声越大,最后弹的连秦始皇都听见了,这时候秦始皇已经统一天下。


一天,秦始皇要招他进来弹“筑”(秦始皇也要听流行歌曲),进宫以后高渐离被认出来了,这是荆轲的密友高渐离。


但这个时候,秦始皇很爱才,他怎么办呢?他既想听他的音乐又害怕高渐离成为荆轲第二。


秦始皇想了一个今天看来很残忍的做法,把高渐离的双眼给他熏瞎,让他失明,看不见的话就很难行刺了吧。


高渐离在弹“筑”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接近了秦始皇。


随着信任的不断加强,弹“筑”的距离也越来越近,高渐离可以凭声音能感觉出来秦始皇在什么位置。


后来,高渐离就在“筑”里边装上铅(铅很重),他在最短的距离中间拿这个灌了铅的“筑”去砸秦始皇,想完成刺秦的伟业,结果也没成。


大家想一个盲人去扔一个不盲的人,秦始皇看见一躲就过去了,结果高渐离被杀。


从此以后秦始皇就得了一个教训:被他灭的六国的人一个都不能接近,人人都可能是刺客。


但是他不接近,还是遇到了刺客。


是谁呢?张良。


大家都知道,张良是韩国的贵族,韩国被灭以后,张良变卖家产,然后买了一个刺客。


在今天这叫高薪雇凶杀人,因为不能接近,所以张良的杀人办法只能是远距离投掷,弄了个大铁锥,一砸刚好没有砸到秦王的轿车,砸到旁边那个车上,秦王侥幸躲过一劫。


秦王嬴政从统一六国之前到统一六国之后,不断有人刺杀他,所以荆轲刺秦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实际上荆轲在某种程度上不自觉的代表了六国反秦武装,不甘心被秦灭亡的六国的人要刺秦的一种普遍心理。


(三)荆轲刺秦到底是一种什么行为?我们应该怎么评价荆轲?


从荆轲刺秦到张良雇凶行刺,秦始皇一生中有多次被刺杀的经历,而唯独荆轲刺秦是《史记》中记载最详细的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因此荆轲刺秦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人们对他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人说荆轲是逆历史潮流的反动派,也有人说荆轲是一位侠义英雄。


今天大漠和大家分享几种主要的观点:


①第一种评价:侠义英雄。


我们中国古人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赞扬荆轲,在这样大批的赞扬荆轲的诗文中间,都称荆轲是英雄,所以荆轲的第一个评价叫侠义英雄。他是一个侠义英雄,是一个千古义士。大家是这样看待他的。


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陶渊明,陶渊明是个隐士,隐居田园啥都不管,但陶渊明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咏荆轲》,在这首诗中间陶渊明写了非常有名的两句话:其人虽已没,千古有余情。

什么意思呢?就说这个人虽然已经死了千年了,但是他这种侠肝义胆的精神仍然在今天流传。陶渊明是个大诗人,所以它的《咏荆轲》流传非常广,影响非常大。

还有一个不太出名的诗人写了一首诗,也有两句: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


还是赞扬荆轲的侠士精神,所以称荆轲为侠士英雄,这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一种看法,可以说是主流看法,当然这个评价主要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东西。


②第二种评价:愚蠢之人。


这个说法就相反了,不是赞扬荆轲而是在批评荆轲,这也是两个很有名的人提出来的。


第一个是西汉汉赋四大家的扬雄,扬雄首先提出此说;第二个批评荆轲的人是《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司马光说荆轲被太子丹豢养,然后去刺杀秦王,不顾你的家族被灭族的这种危险,太愚蠢了。


这是古人的两种看法,一个是侠义英雄,一个是愚蠢之人。


今人呢?就有了更多的自由了。今人的看法大致上有这么几种:

①第一种叫雇佣军

这个我们看过很多这一类的故事,认为荆轲是吃人家的、喝人家的、拿人家的,最后没办法还人家太子丹,只好拿命去还,所以他是个雇佣军,是个受雇于太子丹的刺客,这是荆轲一个很很流行的看法。

②第二种叫反动派。

秦始皇的作为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代表历史发展潮流的英雄,而荆轲要刺杀他,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就是反动派。


看了上面许多说法,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呢?


一个荆轲,各自表述。荆轲就这么一个人,但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秦始皇剧照

2002年,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再次讲述了荆轲刺秦这个故事。


《英雄》借了荆轲刺秦王的框架,秦王还是秦王,但是不叫嬴政了,刺客都不叫刺客,最有名的刺客叫“无名”(李连杰扮演)。


其他还有一组刺客,是个刺客群,那就说明刺杀秦王的人不是一个人,这一点这个电影说的是对的。


先有三个刺客去杀他,没有成功,然后秦王加强戒备,无名把那三个刺客给杀了,取得秦王的信任,最后得到了一个权利,可以靠近秦王十步,十步是个近距离了。


而无名这个刺客刚好有一个独门武功——十步一杀,只要无名和另一个人的距离在十步之内,无名就一定能杀死另一个人。


但是无名在取得了秦王信任和接近秦王在十步之内的时候,他最后竟然放弃刺杀秦王。


为什么放弃?

因为无名觉得秦王是个英雄,秦王统一天下给天下的百姓带来了和平,所以秦王是英雄,无名放弃了,秦王最后用乱箭把无名给射杀了。


这是张艺谋《英雄》讲述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提出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英雄不是一个,他认为只要是为和平而死的人或者是为和平而献身的人或者是为和平而统一天下的人都是英雄。


《英雄》这部电影为我们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

秦王统一天下是英雄,为了燕国的和平刺杀秦王的人也是英雄,为了天下的太平放弃刺杀秦王的人还是英雄,如果按大英雄的观念来看,秦始皇就是时势英雄,荆轲叫侠义英雄,他们合起来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舞阳   秦王   大漠   名垂青史   侠义   匕首   刺客   大臣   使者   多年   英雄   地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