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宫-紫禁城有多神秘?城墙坚如磐石,警卫近10万,宫禁森严

在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巍峨而神秘的“院落”,它就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紫禁城。

紫禁城,即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明清又叫宫城、大内、禁城等,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即1406年)开始建设的,历时14年,于1420年竣工完成,由于明成祖是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的,故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的。

从此紫禁城成为明清两朝从明成祖朱棣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24位皇帝的皇宫,统治中国近500年。

(明成祖朱棣)

紫禁城的规模宏大,令人咋舌:总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大小宫殿有70多座,房屋达9000余间,堪称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了。

那为何要叫紫禁城,它因何而得名呢?

一是因为位于中天的紫微星被认为是天帝的居所,于是天帝所住的天宫被称为紫宫,而古代皇帝又是人间天子,于是将自己所住的宫室也称为紫宫。二是古代皇宫都有高高的城墙围护,警卫密布,戒备森严,于是紫宫禁地就被称为了“紫禁城”。

  那么,紫禁城到底有多神秘?真的是固若金汤是皇宫禁地吗?一起来揭秘紫禁城之谜。

(紫禁城,又叫故宫)

一:史学家眼中的“金城汤池”

紫禁城有没有被攻破呢?清一代紫禁城确有破禁之事,但城池没有被攻破过,也没有被攻陷过,这当然与城池的防卫设计分不开的。

古代皇帝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者,所住居所必定固若金汤。紫禁城跟古代其他皇帝宫殿一样四周被高大坚固的城墙围护着,保证皇帝生活与办公的绝对安全性。

紫禁城城墙有多固若金汤呢?这里简单说下。

一是禁城之外的第一道禁卫鸿沟-城墙。

古代抵御外敌入侵一般常修建高大敦厚的城墙,紫禁城同样也不例外。

紫禁城的城墙是山东临清产的专用城砖砌成,断面为梯形,高10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墙上陈放着各种兵器,如此防御具有“易守难攻”的优势。

如此城墙达数千米长,但只有4个城门(如南面的午门、北面的神武门、东东面的东华门、西面的西华门)与外界相通,各城门陈放着弓箭、火器等,把守非常严格。

城墙外还设有值房和日夜巡逻护军警戒。

二是禁城外还有第二道屏障-皇城。

皇城同样被城墙护卫着,也只有4个门(T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可出入,皇城内还设有八旗驻防的哨卡防守稽查,因此皇城是紫禁城外的第二道防卫屏障。

三是禁城之外的第三道屏障-内城。

在皇城的外面还有内城,同样有城墙护卫,比前两道防护更为高大坚固。内城有9个门,如南面的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北面的安定门、德胜门;东面的朝阳门、东直门;西面的阜成门、西直门。

而紫禁城的防卫还体现在细节上,如建墙垣将前殿、后宫隔开,并分别设防,还在通道设值班哨卡,在宫门设专人把守、稽查来往行人。

如此层层护卫,步步设防,内城护着皇城,皇城护着禁城,城上有巡逻,城下有守护,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八旗驻防,主管京城治安的步兵营还来回巡逻,紫禁城就这样被层层防护着成了“城中之城”。

紫禁城如此完美的坚固防卫设计与建造,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一座世间伟大的宫殿,也难怪会被史学家美誉为“金城汤池”。

二:紫禁城警卫有多少

当然紫禁城除了坚层层数千米坚不可摧的城墙之外,还有不可或缺的警卫安保力量。

紫禁城戒备森严、警卫星罗棋布人所共知,但皇帝的警卫有多少?宫禁机构有哪些?又由谁掌管?一起走进神秘的紫禁城宫廷禁卫。

清军入关后,为稳定北京,把作为大清根本的八旗军分为禁旅八旗与驻防八旗,驻防八旗当然派驻在全国,而禁旅八旗则留在了京师。

禁旅八旗,包括郎卫与兵卫。其实这都是皇帝的警卫。

郎卫是皇帝的近身警卫,含亲军营与侍卫处,御前侍卫是皇帝的贴身警卫,是上三旗中的佼佼者,约600人,还有宗室侍卫等数百人,侍卫亲军1400多人。

这样算下来,皇帝身边的近身警卫至少2500人。

(御前侍卫)

兵卫,就是皇帝的卫戍部队,包括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神机营等,负责皇帝宿卫、紫禁城防守、门钥掌管等,共15000多人。

世代为奴仆的包衣群体,也是一只警卫力量,包括包衣护军、骁骑、前锋七营共7000多人,负责守卫12处宫门等。

其他负责宫禁的还有1800多名前锋营,火器营7800多名人,神机营10000多人,掌管九门钥匙、治安缉捕等的步军营53000多人。

如此算下来,皇帝的近身警卫+卫戍部队至少10万人,而且只对皇帝1人负责,不属于哪个组织或个人。如此雄厚而庞大的拱卫力量,可见清朝皇帝的安全性级别之高。

(清朝神机营)

三:紫禁城宫禁有多森严

紫禁城的宫禁森严程度也是令人咋舌,当然这也有力地保障了皇帝的安全。

紫禁城的警卫实行的是“宿卫制度”,它严格规定了值班人数、如何值班、谁负责等。如皇帝办公寝居的乾清宫和养心殿就设置了值班大臣、司钥长、护军校等值班人共40人等。

此外各宫、门、库、隅都有护军值守。

禁城里有6班上三旗侍卫日夜轮守;禁城外也有下五旗护军日夜守护。

对于城门的守卫,王公大臣按品级出入,规定只能到什么地方;在午门右掖门出入的只有王公,各衙门官吏只能从左掖门通行,宫内太监、杂役等凭腰牌出入等。

晚上的宫门每天都要落锁,并统一上缴钥匙到司钥长处,再由对方检查门锁情况,第二天再由领钥匙开启大门。

这就是“门钥制度”。

还有一个就是“传筹制度”,这与我们体育比赛中的接力赛很像,就是晚上护军之间相互传递筹棒,以督察哨卡值班以及平安信息情况。

当然古代宫禁制度还有很多,在皇权至高无上的皇权社会里,任何一个影响皇帝安全的案例处理结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法例。

四:紫禁城真的是“禁地”吗?实际事故频发

紫禁城可说固若金汤、宫禁森严,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在却很骨感,虽然紫禁城坚如磐石、严密防守,却仍有破防之事。

在清朝政Z清明的康乾盛世,紫禁城少有破防之事发生,但到了嘉庆朝社会矛盾加剧,紫禁城开始失去了往日光环,频繁被破防。

嘉庆年间1853年,在皇帝办公与起居的养心殿隆宗门外,巡守人员抓住了一个卖馒头的小贩王库儿,令人忍俊不禁,宫廷禁地竟有商贩叫卖?

原来2年前这人捡到一块宫里腰牌,之后出入宫廷卖馒头,不仅生意爆好,还和宫里人混得很熟,就这样一直冒用腰牌而无人查问。最终查出腰牌是厨房的人丢失的,不过这样也反映出宫禁有时也是形同虚设啊。

(嘉庆皇帝)

还发生过僧人混进神武门之事。这个僧人叫了友,因为有僧人执照就常进皇宫游募,甚至很想混进东华门进宫见皇帝,但因为稽查很严未能进,后来他找到了机会偷偷跟着宫里送食的进了神武门,但最终还是被巡夜护军拿住。

嘉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一个僧人竟敢破禁入宫?最后勒令了友还俗,杖责60大板,流放1年,枷号两个月示众等。而当晚值班护军官等人被重杖100、革职等。

而紫禁城除了闲人擅入外,还时常被盗窃。嘉庆时,内阁中书屈廷镇的皮褂被小偷割了一道口子,差点盗走财物。如此在皇宫大内成千上万护军防卫竟差点失窃,如同探囊取物一样,这真是让人?

道光年间的1842年,值班官员发现銮驾内库门上封条被撕,锁头被撬,库门被打开,里面的8件纯金器不翼而飞。道光下令严查,但200多人查了2个多月依然未果,最终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内失窃案不了了之。

而除了闲人擅入、大内失窃外,甚至还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行刺案,如1803内务府包衣陈德,因生活困难不满现状,就混进神武门前持刀行刺嘉庆,一众侍卫惊愕不已,最终陈德被抓住桀刑而死。

谁知,两年后又有男子意欲行刺嘉庆,甚至8年后竟琮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林清起义军攻打紫禁城案”,仅半天功夫就到了皇帝所住的养心殿,所幸嘉庆当时不在宫中,堪称死里逃生。

到了清朝末年,紫禁城宫禁更加松弛,破禁之事更加频繁。光绪在位时,甚至有疯人擅入、数千件金银珠宝及珍贵书画等国宝被盗事件等。

紫禁城从1420年明成祖命建造完成到1911年大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历经了491年,从最初的“金城汤池”到末代失禁不止,见证着封建王朝由盛到衰的没落。

如今,置身于红墙黄瓦的紫禁城中,除了感受到了数百年前的波澜壮阔的明清历史烟云外,也感受封建盛世走向没落的叹息与唏嘘。

一座紫禁城,半部封建史,令人唏嘘不已!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紫禁城   警卫   城墙   大内   嘉庆   金城汤池   皇城   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森严   侍卫   明清   皇宫   皇帝   神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