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引言:

都说朱元璋是乞丐皇帝,古代乞讨为生的人自然是文化水平不高。

为什么没文化的他却能当皇帝,

而今社会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却找不到工作。

难道真的是时代不同了?

朱元璋时期人才凋零,半文盲就够应聘皇帝岗位。

现今中国人太多了,博士生都只能万年当个打工仔?

我们不妨回到明朝,

找朱皇帝教一教我们,如何才能get到哪怕我没文化也能找到好工作的尖端技能。

一:找不到工作的一大原因是:文不对题

洪武三年(1370年),虽然自己文化不高,

但深知“教育兴国”道理的朱元璋下令恢复科举,

也许是不大放心,前面2轮考试过后,他还设置了“殿选”。

科举的最后一轮就是皇帝在大殿上亲自出题选拔人才。

到了殿选当天一众考生等了许久也不见皇帝开口,想想也不难理解:

朱元璋是个少年期没钱受教育,

中年期长年打仗更没时间学习,

不惑之年当了皇帝那更是日理万机,显然没机会“重新深造”的皇帝。

要出题考一帮从小就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的贵族子弟,一问一答间,不是文盲气质爆显吗。

一众腹黑考生正在琢磨着,一会儿如何用自己卓越的文采让没文化的朱皇帝刮目相看的时候,3筐稻谷被抬上了大殿。

这可把一众考生搞懵逼了,难道考题不应该是“治国之志”,“为官之道”吗。

再不济“兵法骑术,抵御外寇”的兴国之论也应该考考吧。

3筐稻谷,实在是匪夷所思,一群考生围着稻谷好一阵观察,然后开始窃窃私语。

各种勘察最终发现:

第1框稻谷颗粒饱满,体态丰盈,上品也。

第2筐稻谷已经发霉。

第3筐稻谷粒粒干瘪,甚至还掺杂了杂草粗粮,明显是次品。

就在其他考生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

一个平时就比较“机敏”的学子答道:

不同的地方生产不同的稻米,所谓粮有贵贱人有高低,这是和它的出身及生长环境决定的。比如这个饱满的稻谷,一看就是产自富庶的江南……滔滔不绝的讲起了“稻谷出生论”。

第二个考生开始通过稻谷讲解了一篇“植物的生长规律”。

连续几个考生围绕的话题,几乎都是通过稻谷卖弄自己浓厚的文采和丰富的见闻。

朱皇帝听得是脸色大变直摇头。

就像现在的高学历技术人才去公司应聘,也许是因为自身学历出众,不论是制作简历还是面试环节,他们都更加注重表现自我特长,描述自身优势。

但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应聘公司本身的处境,目前该公司的发展阶段,招聘这类人才的目的究竟是希望其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对对方的基本意图都没做前期详细的调研,哪怕你实力雄厚能力卓越,想必也是不能因地制宜发挥最大优势。

二:花里胡哨花枝招展:企业要你作甚

明朝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元朝末期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此时国家最紧急的问题只有一个:让老百姓人人都吃得起饭,家家都穿得暖衣。

作为一个草根出生,就是因为太穷了带领穷苦大众造反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所以此时他对明朝官员最核心的需求点明显是:

1.懂农事:至少知道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在执政期间重视农业生产。

2.懂百姓疾苦:因为只有懂得老百姓的不容易才能切实为人民办事。

3.懂圣心:对上能够帮助朱皇帝搞钱拉拢人心,对下能够帮助百姓实现小康,对外要能不同流合污搞贪污,对内要自身清明廉洁有官声。

至于那些文绉绉的治世之道,其实不用多华丽的文采,

毕竟你又不是苏东坡王羲之,要喊你写诗弄画。

要想成为一个开国皇帝,运气机遇是一方面,

但更多的却是一步一个脚印靠“实干”打出来的江山。

放眼当今,迅速崛起并且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

快,准,狠:

1.某一单项技能十分卓越。

2.做事果敢效率高超。

3.学习能力强,有非常强的自驱力。

至于你是不是海龟化学博士文凭,是不是钢琴十级,

说白了我公司又不是外企需要国际化人才,也不是化工厂,

更不是文工团,养不起“文人雅士”。

我的需求就是简单粗暴:

如何花最小人力成本实现企业最大的利润

我不是国企更不是央企,没有国家巨大的财政扶持。

市场化经济下,紧靠老板一点一点努力奋斗创立的公司,

经不起太大的成本内耗。

所以很多新兴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扁平化管理”,

不像政府部门或者国营企业,有能力和财力设置更多的管理岗位。

于是部分择业困难的高学历人才们一算账:

要么10年的工资还收不回10年的学习成本。(尤其是海龟精英)

要么从事的工作和自己这类“艺术鉴赏”行业相去胜远。

要么工作强度堪比高考阶段,实在是无法坚持。

尤其是针对刚大学毕业不久,家里有房有车还有老人啃的那种“土著居民”,一言不合就把老板开了的事更是屡见不鲜。

于是朱皇帝开口了:

一堆纨绔子弟,自视有点墨水,

把你送到战场你连马都上不了,把你送到灾区你连话都说不出。

诗词歌赋你连给苏东坡提鞋都不够,锦衣玉食绫罗绸缎你比贪官还懂享受。

朕要你何用?为元朝的贪污腐败接龙,为清朝的打进山海关做准备吗?

由此可见,不是工作难找,而是你连你自己是谁你都没搞明白。

当然,这也得看你对自己的定位:

比如喜欢打扮比较时髦的人,当模特儿或者走时尚杂志领域就会比较受欢迎。

嫌做实事太累,想要轻松一些的人,小公司前台或者政府部门文员就比较合适。

但是如果想要在年富力强时有所作为,

前期可能就需要致力于去到一个比较有拼搏精神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大抵也是只喜欢收那种“愿意拼命”的人。

就像朱皇帝造反时期,汤和,徐达,常遇春,哪个不是悍不畏死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才得以在晚年封侯拜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三:帝王的杀人艺术

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这句话尤其在朱元璋这里是实至名归的。

但是皇帝杀人也不是无缘无故或者杀着好玩的。

朱元璋在听完考生们殿试答题以后,阴沉着脸说了这样一段话:

第1框稻米来自富庶的扬州,说明什么?说明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2框稻米来自朝廷屯粮的太仓,说明什么?说明连朝廷的粮仓里都是发霉的稻米。

第3框来自军队屯粮的军仓,说明什么?连保卫我大明的将士每天吃的都是这等最次的糙米,杂草混杂的粮食。

朱元璋在选拔新任官员的时候将这个事情摆到台面上来说,其寓意非常明显:

1.我老朱虽然是粗人,但却是讲道理的人,杀人也杀得有理有据。

2.作为新一代国家栋梁,如果你们也想走老油条们的“巨贪之路”,今天先给你们上一课。

于是朱皇帝将早已暗中派人彻查的贪污官员名单及其贪污罪状一一罗列,当场斩杀。

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在位31年杀了16万人。

其中就有有名的洪武四大案:

空印案:杀1万人 郭桓案:杀3万人 胡惟庸案:杀3万余 蓝玉案:杀2万人

以上案件也许是有为巩固皇权,为孙子铺路做准备的原因,但大抵还是离不开一个“贪”字。

朱皇帝非常痛恨贪污:

官员贪污超过60两就会被一律处死。

死法还非常恐怖:将贪官的皮剥下塞满稻草,放在管衙门口供官民参观。

曾经跟着朱元璋出生如死都不怕的兄弟,在王朝建立后,却开启了“躺平贪腐”模式。

诚然当兵打仗浴血奋战也就是为了日后的“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自古有功即赏有错即罚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如果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哪怕你打下了王朝,在你为政期间,

百姓连饭都吃不起,甚至过得还不如前朝。

这些贪污而来的钱,你又能用的“心安理得”吗。

就算你九死一生天不怕地不怕,

你的领导可不能看着你这颗耗子屎把他的“千秋基业”给毁于一旦吧。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如此,一个公司更是如此。

虽然有句古话叫:水至清则无鱼。

但如果水已经污得只剩海藻苔藓植物和垃圾废品了,鱼又真的活得下去吗。

朱皇帝在选拔新人的时候大杀贪官“杀鸡儆猴”这件事是否真实发生我们不得而知。但贪污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朱皇帝杀了16万官员这件事却是人尽皆知。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何谈荣华与富贵?

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前期的“皇位登基史”和后期的“选拔官吏标准”中不难看出:

当今世道有才干有能力的人太多了,你不是第一更不是唯一。

但懂得“见好就收”,对待国家对待企业对待老板有“敬畏心”的人,才是最让老板放心的。

人最难的就是:胜而不骄,败而不累。

汉武帝用得最顺手的卫青,马奴做到大将军,功高震主却全身而退,不就是懂得“敬畏”和“感恩”吗。

贪得只会无厌,知足方能常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稻谷   考生   明朝   稻米   文采   脸色   官员   皇帝   人才   文化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