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货币分别是什么样?一文带你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货币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货币经历了多次极为重要的演变过程,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见证载体,那么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我国货币的发展史。

夏商时期

我国最早的货币起源于夏商时期的贝币,贝币取材自南海出产的天然海贝,色泽光洁、小巧精致、结实耐用且便于携带,由于其天然成形、来之不易的特点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早使用的货币。时至今日,汉字中凡是与“价值”相关的字基本上都是贝字旁,当时的贝币以“朋”为单位,十贝为一朋,“朋”字的甲骨文描绘的就是两串贝币相并联的样子。

贝币

随着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贝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庞大,天然海贝的来源有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于是便出现了仿制品,最初的仿制品包括石贝、骨贝、陶贝等,后来发展到使用铜来铸造,也就是铜贝,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铜铸货币的出现和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从自然货币发展为人工货币,之后自然货币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纷纷开始铸造发行本国的货币,逐渐发展出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战国刀币

赵、韩、魏三国主要使用布币,韩有方足布、赵有尖足布、魏有桥足布;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齐有法化刀、燕有明刀,其形制取自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时使用的刀类工具。

战国布币

楚国铜贝由贝币演化而来,称作蚁鼻钱,蚁鼻喻小,意即小钱,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称作爰金;秦国独用环币,称作圜钱,其形制取自纺轮或玉壁,各国货币形状各异且重量不同,质量参差不齐,流通起来极为不便。

楚国蚁鼻钱

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下令统一全国货币,废除各国旧币并以秦币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货币制度,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圆形方孔铜钱从此成为我国货币的主要形制并沿用了二千多年。

半两钱

秦朝时期的圆形方孔铜钱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法定货币,货币形制的统一结束了古代货币形态各异、重量悬殊的混乱局面,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从杂乱形状发展为标准形制。

汉朝时期

西汉初期将铸币权下放郡国,《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文帝时期“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富商大贾纷纷通过铸币谋取私利。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废除汉初下放的郡国铸币权,改由朝廷统一铸币,设立“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铜、均输,组成专门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确立了货币的铸造、发行均由朝廷统一管理的制度,之后历代铸币权皆由朝廷直接管理。

五铢钱

五铢钱外圆内方,象征天地乾坤,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五铢钱的高品质改变了货币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自汉武帝时期历经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共七百余年,始终是历朝历代的法定货币。

刀平五千

王莽建立新朝后托古改制,滥发货币,百姓怨声载道,因此民间仍然使用五铢钱进行交易,为了防止盗铸私钱,除了颁布法律之外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制,把古代的刀币和圆钱相结合,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币均做工精细以防私自铸造。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节省铜料五铢钱越做越小,这一时期的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

隋唐时期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三百多年来币制复杂的局面,隋朝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定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以“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通宝”意为流通的宝货,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货币体系,开创了以“文”为单位的宝文钱体系。

开元通宝

秦汉以来所铸钱币通常在钱文中明确标明钱币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开元通宝”与以往货币体系最大的不同是钱文不书重量,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以钱代铢,铸行二百余年使币制得以长期稳定,这是我国古代货币从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重大转变,“开元通宝”是我国最早发行的一种通宝钱,自此之后铜钱不再使用钱文标明重量,均以通宝、元宝相称,唐朝时期以“文”计数,以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一直沿用至清朝时期。

宋元时期

两宋时期铜钱的显著特点是采用年号,“年号钱”上铸有年号,标明了铸造年代,因此在考证其年代时可以一目了然,这是货币形制发展的一大进步,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宋朝皇帝喜欢写钱文,开创这一先河的是宋太宗赵光义。

元祐通宝

淳化元年(990年),宋太宗亲自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淳化元宝”钱文并铸行新币,开铸造“御书钱”先河,之后宋朝多位皇帝都曾亲自书写钱文,宋哲宗元祐年间,司马光、苏东坡曾以篆、行两种书体书写“元祐通宝”钱文,而宋徽宗赵佶以其特有的瘦金体钱文代表了宋朝货币文化的最高水平。

交子

北宋时期,货币流通额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迅速增加,宋太宗时期年铸币八十万贯,此后不断增加,为解决铜钱短缺的问题一些地区开始大规模铸造铁钱,《宋史》记载,四川铸造的铁钱每贯重达二十五斤八两,交易十分不便,纸币“交子”便应运而生,“交子”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从金属货币发展为纸质货币。

至元通行宝钞

元朝时期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主要流通的货币是纸币,称作“钞”,原钞本不得挪用,发行数量也有严格限制,“至元通行宝钞”就是当时发行并流通于世的,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纸币之一,另外将白银铸成一定标准的银锭始于元朝时期,至元年间银锭开始被称作“元宝”,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不滥发纸币进行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明清时期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推行纸币政策,同时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限发行数量,也没有储备金,很快就造成通货膨胀,到了嘉靖年间,“大明宝钞”已无法继续流通,民间主要使用白银和铜钱。

大明宝钞

清朝沿用明朝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其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各不相同,民间大额用银,小额用钱,钱、银并行。

咸丰通宝

清朝初年以银锭为主币,后来转变为银元,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始引进西方的造币技术,采用机器打制的方法制作铜元和银元,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从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转变,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方孔圆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国最早的机制银元是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还出现了机制铜元,又称“铜板”。

光绪元宝

清朝发行的纸币种类很多,分为官钞和私钞,官钞由朝廷的金融机构发行,而私钞则由民间的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分为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纸币的发行也开始以库银准备金、钞本作为凭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通宝   光绪   货币   铸币   银元   形制   历朝   铜钱   纸币   元宝   发展史   中国古代   历代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