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香港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

现在的香港是个繁华的大都市,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有着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好的评价,可是香港一直叫这个名字吗?它背后有什么历史文化呢?



华夏民族早期的活动范围,是在陕西河南一带,随着人口的繁衍和迁徙,我们的先祖逐渐向周边发展。在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分封天下,这些封地遍布四方各地,被封赏的诸侯王便带领族人在封地安定下来,发展农业和经济,中国的版图也逐渐扩大。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派将士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秦始皇将占领的岭南地区,分为了桂林、象、南海3个郡 ,也把香港那一带也纳入了秦国领土,香港归番禺县所管辖。因为当时的香港并不繁华,只有一些土著渔民在岛上生活,故而史籍没有记载香港在秦朝为何名。


到了东晋时期,这片地方又有了变化,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加上晋朝衣冠南渡的影响,曾经荒芜的海南郡逐渐人丁兴旺,因此,东晋将南海郡一分为二,西部仍然称作南海郡,东部则设立了一个东莞郡。

其中东莞郡有一个宝安县,今天的香港、深圳、东莞等城市都是东莞郡的辖区城镇,不过香港此时还仍然是个小渔村。



在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

当时,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

另一种说法: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


明朝地图

再后来就到了清朝,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节点,也是香港屈辱史的开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随后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中第一条就是割让香港岛。香港土地分阶段被割让和租借予大英帝国,成为英国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历经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看来国民政府没能力也没精力让香港回归。



1945年9月15日:日本下达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岁月蹉跎路茫茫,百年苦泪流香江。吃尽寄人篱下苦,一声春雷天下响,迎来香港回故乡。祝福祖国繁荣昌盛,香港更加美丽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太平洋战争   香港   香江   明朝   南海   封地   东晋   英国   东莞   地名   历史文化   港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