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杭州小住,21岁表妹常伴在侧,身边好友:这两人,肯定有问题

是情分天定,亲缘打底,后来有了因为才华产生的欣赏和爱慕。

是传统婚姻之外的放纵和选择,三个月的时光,彼此都用了一生怀念。

曹诚英对表哥胡适的爱,是一起在西湖边的絮语,是继承志向投身的农学专业,是表哥曾就读过的大学。

胡适作为当时民国文人里面对传统的老旧婚姻最坚持的文人,也会有这样与表妹的一段情缘。

曹诚英作为旧社会逐渐退后而成长起来的文艺女青年,在那个社会也有自己的选择和命运。

本是表兄妹的2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情愫?

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烟霞仍在,可是关于2人的这段恋情,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胡适和表妹曹诚英的命运羁绊要从胡适的父亲胡铁花说起。

胡铁花一生陆续娶了3位妻子。其中第2位妻子姓曹,表妹曹诚英就是从这一脉上继承而来,而胡适则是胡铁花的第三方妻子冯顺弟而生。

幼年的两个人命运完全不同。胡适14岁的时候,便有目光长远的母亲将他送出大山,去往上海读书。

而这个时候的曹承英年纪尚小,并且只能接受普通的中国式教育。

1910年,胡适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由于成绩出色而时机合适,先后又在美国学习了哲学、经济学和英国文学,最终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于1917年回国。这个时候的胡适已经26岁。

胡适出国以前,家里就已经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这位夫人就是我们之后在历史上时常提起的小脚太太江冬秀。

比起表妹曹诚英,江冬秀和胡适的缘分也许会更深一些。

两人本就有婚约,虽然胡适自从进入大学读书后,学业一路通畅。他从中国的大学逐渐走到了美国,从最基础的农业学习了其他不同的专业学科。

增长学识的同时,才华被越来越多的同胞和学生认可。尚未回国前,胡适已经小有名气。

在那个纷乱复杂而浪漫诗意的民国,受到教育的先进青年因为认识了新的伴侣,从而放弃传统婚姻的事情时有发生。文笔犀利如鲁迅先生也是放弃了朱安,选择和自己更有话题的许广平在一起度过余生。而以鲁迅为代表的人在当时并不罕见。

江冬秀一家从未想过悔婚,但是看着胡适一路读书,从国内读到国外,两个人年岁见长,江家也会着急,担心这个女婿和其他文人一样中途放弃婚约。

到时候江冬秀的名声受损不说,年纪渐长,也不方便女方挑选夫婿。

沉没成本太大,所以江家只能选择等待。

再看另一边的胡适,他在国外的时候,社交圈子逐渐丰富,社交技能也日益娴熟,不是没有遇到过和他志趣相投的佳人,爱的琴弦也被拨动过。

但好在胡适和其他文人相比,对传统的旧婚约多了一份坚持,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多了一份清醒和通透。

胡适一生都坚定地认为:爱不是构成婚姻的唯一因素。

最开始他对旧婚约就没有特别抵触。一直知道有未婚妻的存在,也愿意在学业完成以后和未婚妻构建家庭。

更何况,在胡适读书的十几年里,江冬秀一直以未婚妻的名义替她照顾着父母老人。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贤妻,心思细致、办事周到,有她照顾家里,胡适放心了很多。

所以尽管觉得未婚妻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但他仍然肯定了未婚妻的付出和贡献。在江冬秀开始读书写字放开小脚的过程中,和她组建了家庭。

“也许认同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这是他的观念。

在几十年的文学历史中。大家都传言胡适惧内、家有悍妻。其实只是江东秀操持家务有方,性格略刚烈一些而已。

如果没有更好的人出现的话,胡适也本可以将这平稳安定的日子慢慢过下去。

直到,那一年的上海之旅。

佳人本非笼中鸟。

让我们再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的曹诚英。

曹诚英的年纪比胡适小很多,她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70多岁了,所以从小便被视为掌上明珠,是在一大家子人的爱中娇惯着长大的。

不过也同时因为出生的时候,父亲年世已高,生下她2年后便撒手人寰,所以曹诚英又被很多人认为命硬犯冲。

这样两种并不和谐的情感环境,造就了曹承瑛从小我行我素任性独断的性格特点。 13岁时,她去了武昌的大哥哥家里,在大哥哥的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了诗词歌赋,打下了国学基础。

1918年,十七岁的曹诚英也履行了自己家中为他早就选定的亲事。年轻的女孩子和同村的青年走到了一起。

可是丈夫,不过就是村上的一个纨绔子弟,不懂诗词,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爱好,见识尚且比不了自己。

天长日久,曹诚英开始嫌弃身边的丈夫,又想起来婚礼上见到的侃侃而谈博学多识的胡适表哥,两相对照之下,自己丈夫更加显得寒酸无趣了许多。

因为心情不好,曹诚英的身体产生了一些病变,症状和肺痨病很相似,在丈夫一家人的排斥和嫌弃以及自己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曹诚英离开了当时的村庄,前往杭州疗养身体。

这次一去,如鱼归大海。

曹诚英

曹诚英身体迅速恢复的同时,主动积极前往学校读书,年幼的国学基础尚在,且她的求学热情高涨,所以在杭州读书期间,曹诚英的成绩十分优秀,对于文学的理解日益丰富深刻。

求学过程中,原本的夫家因为嫌弃她性格刁蛮,又加之2年没有生育,于是在她求学过程中瞒着她给丈夫娶了二房。换成其他女子可能会大哭大闹,但换成曹诚英,其实心中并没有生气和恼怒。

道不同不相为谋,夫妻之道亦是如此。既然丈夫已经有了新人,而她也并不想溺亡于旧式婚姻,这次突然冒出来的二房刚好是个借口,她以此为理由和丈夫提出了离婚,彻底恢复了自由身。

曹诚英

1923年.曹诚英与胡适正式于杭州见面。

他们并非是为了对方而来的。当时的胡适因为工作原因来到杭州,而曹诚英正在杭州读书。

曹诚英是在听闻胡适已经到达杭州且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联想自己当年对胡适的印象,于是紧张又羞怯的,叫了与胡适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旅社看望表哥。

那段时间,胡适可以在杭州停留4天,在这4天中,胡适和表妹曹诚英一起欣赏西湖美景,对彼此有了一个简单基础的了解。

在曹诚英不知道的地方,胡适了解到了表妹这些年的遭遇,怜惜之情愈加浓烈。

而在胡适不知道的地方,曹诚英也在对这4天对胡适细细盘点。

表哥的风采和才华依旧,学识更胜往昔。如今又在岁月的沉淀下,有了不一样的人格魅力。如果当初对胡适只是单纯的崇拜和欣赏的话,经过这次会面后,曹诚英对胡适的感情便已经开始了萌芽的爱慕。

出于2人对彼此欣赏的态度,同年6月,胡适再次前往杭州,而这次前往的目的便是表妹曹诚英。

6月,两个人相见之时,曹诚英离婚不久,而胡适更是在江冬秀严格的管控下,没有喘息的时机,离开留学的圈子以后,身边也苦于没有和他共同交流文学的异性。

双方的出现,刚好填补了内心最缺失的空白。

相恋,似乎已经成为注定的结局。

感情稍稍稳定以后,两人去到西湖的南山,选定了烟霞洞外清修寺的斋房。在这里,胡适和表妹曹诚英共同度过了3个月同床共枕美满甜蜜的时光。

根据记载,胡适10月3日的日记中说 :“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 最快活的日子……自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继续这三个月的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

再结合胡适的好友徐志摩以及其他文人对那3个月胡适状态的记录。大家统一认为,那3个月中,胡适连走路都是轻飘飘的,整个人神采飞扬,整日眉眼含笑,都表示这两个人之间肯定有问题。

可见,他们2人在一起的这段时间确实是幸福甜蜜。

琴瑟和鸣,相辅相成。

3个月的相处,让两人明白了对彼此的情谊。

胡适已经找到了能和自己灵魂相知的伴侣,也愿意为她往前走一步。于是在回到北京以后,正式地向妻子江冬秀提出了离婚。

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和表妹白头到老。

可没有想到,性子刚烈的江冬秀并不愿意成全他们。不仅不愿意成全,她还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了婚姻。

在胡适提出离婚以后,江冬秀一手扶着孩子,一手拿着刀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她对着胡适坚定说道,如果要离婚,今天就杀了孩子再自杀。非如此,胡适不能从这段婚姻中抽身退去。

胡适被妻子这样的行为吓到了,而看着妻子和妻子怀中的孩子,胡适也很无奈。

他想到了这些年妻子的艰辛,看着目前这个已经完善和逐步稳定的家庭,看着妻子悲愤伤心的面庞和手里冰冷的刀,内心长叹一口气后,放弃了离婚的想法。

他很珍惜有爱的婚姻,但他深知爱不是构成婚姻的唯一因素。

和表妹曹诚英,姻缘不成,两个人的生活从这一刻开始渐行渐远。

曹诚英深情不改。

在胡适放弃了2人感情之后,曹诚英对胡适的心意却没有改变。

也许两个人音书断绝,但是曹诚英将这一份深情转为了对胡适理想和志向的追求。

曹诚英

1925年,曹诚英从浙江女子师范毕业, 1934年曹诚英也去往美国留学去的学校就是表哥曾经留学的康奈尔大学。

因为胡适曾选修过农学,她便也选修了农学,攻读了遗传育种专业,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自己对表哥的一番深情。

后来终其一生,曹诚英都在研究农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曹诚英任安徽大学农学院教授。这个时候的胡适又去了美国当国民政府的驻美大使。

两个人年岁渐长,曹春英也在家人的安排下认识了不同的男子,但是从来都没有再婚的想法,她的心里始终放着表哥,不愿意和其他人结为连理。

但同时她又明白,胡适不会放弃自己的婚姻。于是心情郁结之下,曹诚英想去峨眉山出家当尼姑,与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后来胡适写信劝告,家里人一致反对,曹诚英也只能作罢,前往复旦大学任农学院教授。

抗战胜利后,又随着复旦大学回到了上海。

后来因为时代变迁,胡适去了台湾,曹诚英仍然留在内地,两个人没有任何通信往来,胡适也在惦记着曹诚英,后写下: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这个人指的就是和自己年少相恋却有缘无份的曹诚英。

爱情上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但学业和事业上的发展还不错。

曹诚英曾经为了表示对胡适的一番深情学习的农业知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起了大作用。

1952年,曹诚英成为沈阳农学院3级教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良了棉花品种,推动促成了马铃薯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经济效益极为可观,后来还成为了沈阳市政协委员。

1969年,曹诚英因为身体原因在杭州老友汪静之家里养病,又在宣纸册子上写满了思念胡适的诗词。

感觉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曹诚英回到安徽老家,当时的她已经68岁了。心心念念的胡适表哥已经身亡,可此时此刻,她什么消息也得不到。

年少时,她因为和肺痨相似的症状,摆脱了不喜欢的丈夫,有幸前往杭州读书。可万万没想到,年迈时,曹诚英真的患上了肺癌。

命运往往就是这样的巧合和玄妙。

病情严重时,曹诚英将手里的积蓄捐献给了老家的生产队,让农民用来购买拖拉机,改善了当时的农耕条件,她是真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地散播在了这片大地上。

弥留之际,也只是写信叮嘱汪静之,烧毁自己在杭州养病时所写的思念诗词。

等不来,表哥便将目光留在路上。

临终之际,曹诚英嘱托乡里人将骨灰埋葬于村口公路上。

曹诚英

也许在她心中,若灵魂可在,也能在这个地方看一眼遥遥归来的表哥胡适吧。

可她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胡适早已离开人世,两人过世的年纪都刚刚好71岁。

如果胡适和曹诚英没有家里安排的婚事,如果两个人可以早一点相见,那他们将成为那个乱世里面彼此和谐的佳偶之一。

可是因缘际会,他们却只能拥有烟霞洞3个月的情分。

曹诚英

但好在胡适在家中仍然承担了一份责任。

曹诚英也因为深情成长成了更好的自己。

时局所困,若真有来世,相信他们自有另一番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胡适   杭州   表妹   烟霞   农学   未婚妻   表哥   丈夫   妻子   婚姻   身边   好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