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贵族的崛起_秦国名将白起_是战神还是“人屠”

  战国四大名将中,最为恐怖的当属白起了,

  他人称“人屠”,一生征战所杀敌军数不胜数。

更为奇怪的是,历代出色的军事将领都被誉为“战神”、“名将”、“常胜将军”等形容词,只有白起被命为“人屠”的绰号。难道只是因为在长平坑杀的四十万赵人吗?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这位秦国名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一下。

  一、落魄贵族的崛起

  在《芈月传》中,白起被设定为被狼养大的孩子,好似只为了从传说的角度充分解释:白起日后为啥要毫无人性地屠杀那么多人。

  其实故事只是故事,白起的身世没有那么悲惨,他姓芈,为白氏,名起。

  不用吃惊,他就是姓芈。这个起源于黄帝后裔的贵族姓氏标志着白起的出身并不简单。

  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注意是秦武公,不是秦武王)的儿子,公子白。

  因为夺位失败,公子白被赶到郿县居住,他死后子嗣便以白为氏。

  白起的父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如同吴起一般厉害,所以起名为起。

  白起15岁从军,遇到魏冉之后受到提拔重用。

  当他第一次带兵征战并获得胜利后,爵位从左庶长变为左更。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商鞅变法之后,一些中级官职成为虚衔,变成独属于军功的爵位名称。

  商鞅规定,秦国士兵每斩杀一个首级便可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越多奖励越多。

  左庶长为第十等爵位,也就是说白起统兵打仗之前至少在战场上弄死十几口子人了。

  二、南征北战

  公元前294年,白起带兵攻陷韩国新城。

  次年,爵位晋升后,他在尹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连拔五城,生俘魏将公孙喜,凭此一战成名。

  此后,他连续对三晋用兵,将秦朝的疆土扩展到山西高平一线,距赵国首都200多公里。

  公元前280年,秦军南下攻楚,楚军与白起在湖北安庆进行了较量。

  白起攻击安庆城,久攻不下,便改用水攻。

  安庆当地有很多支流,秦军在城百里外筑堤坝,接着引渠从东北方将河水泛滥进城。

  全城数十万军民被山洪冲走,方圆数十里因尸体堆积腐烂而臭不可闻。

  白起作战并非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要求歼敌有生力量,善于穷追猛打。

第二年,白起再次攻楚。

  以前的楚国国都变成了秦国的南郡,白起因此战争被称为武安君。

  后来运气不好的楚国再次被白起欺负,四川、贵州等地大面积丢失。

  但正当中原人嘲笑楚人倒霉时,白起兵锋一转,再次攻击韩魏,大破赵魏韩三国联军。

  这时,在战国的大格局中,曾经的超级大国魏国,楚国已日暮西山。

  由于秦国连横的外交政治,东方唯一的超级大国齐国没有与后者正面对抗。

  因此能阻碍秦国扩张的只有经过胡服骑射,自身又民风彪悍的赵国。

  秦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城,切断了上党郡与国内的联系。

  上党自己决定投靠赵国,以转移注意力。

  然后,秦国大军跟随上党郡一起来。

  当时秦军统帅是王龁,赵国派廉颇迎战。

  长平是上党和邯郸之间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很重要。

  只有长平不丢,秦军北不能攻上党,东不能攻邯郸。

  这个地方是丘陵地形,支流密集,而且四周都有军事要塞可以提供支持,方便大军调度,是个利守不利攻的地方。

  在丹河两岸,秦赵两军对峙,这种僵持持续了三年。

  史书上说秦国通过反间计花钱让赵国罢免廉颇而重用赵括,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

  真正的原因是秦国的国力在商鞅变法后大幅增长,虽然长平利守不利攻,但秦国可以坚持下去,而赵国则无法坚持下去。

  国内粮仓已瓢干碗净,田地只有老弱妇孺在耕种,赵国急需结束战争。

  归根结底,自古以来,打仗其实就是在打钱。

  当赵括取代廉颇时,秦国迅速用白起取代了前线的王龁。每个人都知道后来的结果。

长平之战

  四、白起的结局

  在长平之战之后,白起名声大振。

  在朝廷中,他不懂政治,与丞相范雎发生了冲突。

  因为在极重军功的秦国,范丞相害怕白起危害自己的权威。

  碰巧在是否需要再次攻击赵国的问题上,白起和秦昭襄王产生了分歧。

  在历史上,双方发生了怎样的争吵,并没有说得很详细,但是结果是秦王命令白起不要留在咸阳。

  现在很清楚了,白起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引起了大王的怀疑。

  再加上有相同需要的范雎成天在秦王耳边屡进谗言,昭襄王一怒赐给白起一把宝剑,令其自裁。

  白起自杀前不免伤心,他觉得委屈,我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让大王这样对我?

  过了很久,他自我安慰道:“我固当死。在长平之战中,赵卒降了几十万人,我诈而尽坑,足以死去。”

  一代名将白起在公元前257年被迫自杀。

  能够得到“人屠”绰号的白起究竟杀了多少人?

  在伊阙斩获首级二十四万;在安庆淹死楚国军民数十万;

  大破赵魏韩三国联军于华阳,斩首十三万;再次用水淹死赵国两万名士兵;

  拔出韩国,斩首五万;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五万。

  这只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事情。

多方数据证实,他杀人大概有100万左右。  而且战国时期七国的总人口也只有一千多万,几十年来,所有战争加在一起才战死了两百万人。 

也就是说,这些死者中有一半是白起帮忙完成的,而且实际数字可能比记录还要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白起如此嗜杀?

  要知道,在战国这个生产力低、自然人口增长缓慢的时代,青壮年劳动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

  而且白起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屠杀,让敌人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力量和潜力。

  正是因为白起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东方各国,尤其是赵国失去了恢复元气的机能,国力一衰再衰。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客观基础。

  而秦国之所以被称为“虎狼之邦”,是因为秦国军人凶猛而残忍,如虎似狼。

  她们在战场上最喜欢的就是割人,这与商鞅制定的秦国军功奖励制度是分不开的。

  军功开通了平民阶层向上的通道,上升多少在于你砍了多少人头,所以秦军嗜杀。

  而且白起每战尽杀降卒,又帮助士兵积累军功,士兵得到好处更喜欢跟随白起。

  受到士兵拥戴就要制造军功,这些事互相影响,也是造成白起成为“人屠”的原因。

  但是抛开历史,站在道德层面,白起这样做是否合适,众说纷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秦国   名将   秦王   楚国   安庆   军功   爵位   韩国   联军   落魄   战神   士兵   贵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