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诡谲的九王夺嫡,胤礽像

胤礽:备受宠爱,终至废弃
康熙帝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清康熙十四年
(1675),康熙帝效法前朝,册立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嫡出、年仅2岁的三阿哥胤礽 (reng)为太子。

胤礽像 清 佚名

尺寸:纵164.2厘米,横115.6厘米;材质:绢本,设色;收藏地:美国福利尔美术馆;胤礽朝服顶戴、手捻东珠正襟危坐,颇有几分大国储君的威严。
康熙帝的三十五个儿子之中,最受宠的是太子胤礽。胤礽幼年时期,康熙帝就亲自教导他读书。6岁开蒙,胤礽拥有了一套超豪华教师阵容——大学士张英、李光地、熊赐履,礼部尚书汤斌,少詹事耿介等。

在名师指导下,太子精通满文、汉文,弓马骑射娴熟,对朝堂政事也颇有见地。康熙帝数度远征蒙古,留胤礽监国,胤礽均能依照康熙帝定下的法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或许是怜惜胤礽自幼丧母,加之太子为国本,康熙帝对胤礽格外优容,衣食供给异于其余诸子不说,甚至还允许他结交大臣、名士,培养自己的势力,可胤礽的所作所为却让康熙帝大失所望。
父子二人的嫌隙始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当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行军中途卧病在床,召太子前去侍候。

太子人虽来了,可神情举止却丝毫看不出担心父亲。为此康熙帝很伤心,便遣太子先回北京,自此父子之间产生了裂痕。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出兵宁夏,太子留守京师。此次监国,诸如大子结交匪类、想要自立为帝的流言蜚语传播开来。

康熙帝回京后,当即处決了太子周围的几名近侍,从此对太子有些疏远。
自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开始,康熙帝陆续册封其他皇子,让他们参与国事,削弱太子的权力,同时逐步打击 “太子党”。

此后,康熙帝和太子,诸皇子与太子之间矛盾逐步加剧。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初四,康熙帝在木兰围场召集诸王大臣,宣布废太子。

胤礽被废的罪名为不敬君父,屡次窥伺康熙帝起居:嚣张跋扈,纵容亲信为所欲为;不友爱兄弟,听闻皇十八子病重消息全无担忧:第四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康熙帝指出胤礽想要为谋反伏诛的外公索额图报仇,企图谋害自己。更为严重的是康熙帝指贵太子胤礽 “生而克母(嫡后)孝诚仁皇后,此等之人古称不孝”。到最后,康熙帝边说边哭,竟从座位上扑倒在地。虽然伤心至极,康熙帝对胤礽还抱有期望。

太子被废,反而在诸皇子之间为爭夺太子之位引起了更大的政治事件,为了避免骨肉相残的惨剧发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康熙帝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可胤初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其种种半动再度惹怒康熙帝。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再次废掉太子。

此后,直到康熙帝驾崩乃至清朝灭亡,清朝皇帝再未公开立过太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噶尔   围场   阿斗   优容   诡谲   皇子   大臣   清朝   太子   父子   皇后   风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