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眼中的杨玉环和历史上真实的杨玉环

公元745年七月,杨天真(法号)还在出家为女道士时,唐玄宗半夜突然派人急匆匆的接她回宫。

立即册封已陪伴自己五年的杨太真正式成为妃嫔,并封为贵妃,此时杨玉环才年二十七岁,玄宗已六十一岁。

这杨玉环不是寿王李瑁的妻子?怎么成了李隆基的嫔妃?而且现在还成了贵妃?

公元734年七月,杨玉环在唐玄宗女儿咸宜公主府邸的游宴上,认识了公主的同母弟弟即被封为寿王的皇子李瑁。

在李瑁母亲武惠妃看到杨玉环身材丰腴,美如桃花,擅长歌舞又通晓音律

最后让唐玄宗赐婚寿王李瑁纳杨玉环为妃

公元737年,李隆基最宠爱的武惠妃因病去世,李隆基一蹶不振,从此无心上朝,日日夜夜思念他的爱妃。

大臣们见皇帝闷闷不乐,不思朝政,便有人进言说:“资质天挺,宜充掖庭”

于是公元738年李隆基便派人,把杨玉环请到骊山温泉宫

李隆基见到杨玉环后,龙颜大喜,下旨要把美人留在身边,日日做乐。

为了名正言顺,也为了掩人耳目,

在公元741年,他故意让杨玉环出道为女道士,这样就断了寿王李瑁对她的念想

岂不知只是李隆基的一个永久得到美人的手段罢了

没多久又悄悄地把杨玉环以“道士”身份接入宫中,恩宠如既往的武惠妃

后来被后宫里人称为“娘子”

为了彻底让寿王李瑁对杨玉环死心,李隆基先是为李瑁娶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妻,仍册立为寿王妃。

就在公元745年七月,唐玄宗册封已陪伴自己五年的杨太真(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时的法号)正式成为妃嫔,并封为贵妃。

当时杨玉环年才二十七岁,玄宗已六十一岁。

从此年开始,李隆基只为贪图享乐,与贵妃夜夜笙箫,不思朝政,朝廷上下抱怨一片,唐国一蹶不振。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当时过去半世纪的事(因为在安史之乱后已经过了差不多快五十多年)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李隆基已经对唐国的江山失去了兴趣,此时的他,眼里,心里,脑子里全都是杨玉环的一颦一笑。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简直可以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天上摘星星,地下掘地三尺只为美人笑一笑。

当时杨贵妃快要过生日了,以往都是欣赏歌舞,吃喝玩乐,然后皇上再赏赐一些金银珠宝给杨玉环。

但是这次的生辰与以往不同,正好满三十,所以皇帝就格外重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给她过生辰

这时皇上身边的太监高力士就给皇上出了主意,一定可以让贵妃满意。

随后就端着一盘荔枝去给贵妃献宝,说是皇上为了给杨玉环庆祝生辰,特意命人从南方运回来的稀罕东西,口感非常好。

但是杨玉环却不以为然,她随意的喵了一眼,感觉没什么稀奇的,说高力士说的太过夸张。

而高力士依旧笑容不改,让贵妃尝一尝就知道自己说的是不是真的,听了这句话,杨玉环心想那我就好好尝一尝,要是不像你说的那么好吃,一定让皇上赐你二十个板子。

这边话音刚落,她拿起一颗荔枝就往嘴里塞,真没想到,杨玉环吃了一颗就爱上了荔枝的味道,忍不住向高力士询问。

高力士就告诉贵妃,说这个荔枝是自己家乡岭南的特产,与其他地方的荔枝不同,味道甘甜又新鲜,成熟的又早。

唐玄宗知道杨玉环喜欢吃荔枝后,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让他的爱妃吃上新鲜又可口的荔枝。

当时还下令,让四川、广东、广西的福建四省的官员专门开辟一条运输通道,

于是这四省的官员在接到皇上的命令后就马不停蹄的赶紧办事,终于将这条荔枝通道打通。

当时从岭南到长安大概有两千多公里的路程,这个路程放在今天来看根本不算什么。

但在当时那个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只能靠快马运送。

皇帝下达的命令哪有人敢不遵守,否则就是性命不保,所以为了保证荔枝到达的时候是新鲜的,只有靠快马进行运送。

当时最快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天200公里左右,这样算大概就是10天的时间,在运送的过程中,每到一个驿站,都要不间断的换人换马,来保持最高速度。

而当时的驿道主要用于军事,传递军令军情,还有粮草物资,而现在却用来给杨贵妃运送荔枝,实在是荒唐。

当时连民间打字都不识一个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每天在街上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路的人,背后背的是贵妃爱吃的荔枝啊。

经过千难万险和无数人的努力,终于将荔枝按时运送到了长安,到达长安的荔枝依旧清枝绿叶,看上去非常的新鲜,就像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但是唐玄宗仅仅只是为了一个自己宠爱的女人喜欢吃荔枝就花费如此多的心血,浪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

难怪百姓们评价杨玉环是祸国殃民的妖妃,她更是因为吃荔枝这件事情受到了千古非议。

所以才有了杜牧作诗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再有苏东坡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最得玄宗器重的宦官高力士会为贵妃执鞭牵马,而只是供贵妃院的织工就有七百多人。

后来连朝野内外也都争着奉献奇服珍宝,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因进献加三品,广陵长史王翼也因献宝被升为户部侍郎,如此讨好贵妃便有可能在官场获益,令天下官吏纷纷效仿。

玄宗为杨氏立家庙并亲写碑文,追赠贵妃父亲杨玄琰为太尉、齐国公,提拔她的叔父杨玄珪为光禄卿。

她的堂兄杨铦任鸿胪卿,堂兄杨锜任侍御史并迎娶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为妻。

乃至后来,她堂兄杨国忠的儿子杨昢、杨暄,以及堂弟杨鉴,也全都娶公主、郡主为妻。

此外,贵妃的三个姐姐被唐玄宗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在京师赐宅第,可自由出入宫廷,。

每月赏赐各自十万脂粉钱。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杨贵妃随唐玄宗逃离长安前往蜀中,到马嵬坡时。

士兵发生哗变,禁军在统帅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主导下,将矛头指向杨氏兄妹。

杨国忠被士兵乱刀砍死,而将士们继续以未绝祸患来包围皇帝。

唐玄宗迫不得已之下,赐贵妃白绫一条,后用紫色褥子裹尸,埋在大路边,杨玉环时年三十八岁。

长恨歌的后半段描写当时出事的场景跟回忆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最后长恨歌描写唐玄宗对杨玉环无比的思念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旗。

最后四句已经封神,直到现在仍然被大家引用。

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但是已经殃及国之根本,所以唐国的灭亡也是历史的一个必然结局。

有人说杨玉环是红颜祸水,是唐朝灭亡的祸根,可历史上对于杨玉环导致唐朝最终走向灭亡的的评价褒贬不一

只是唐玄宗一味的贪图享乐,乐不思朝政,总有别有用心之人会趁其不备,篡位夺权,最终酿成祸根。

其实令人意外的真相是,杜甫的一首诗曾描述,却最终还了她一个清白。

#西安头条# 杜甫的《解闷十二首》第十篇:“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天宝年间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就是从邻省四川运来的,确凿无疑。

陕西四川山水相连,如果从巴蜀运送荔枝到长安,距离不过4百多公里。

在唐朝时用驿站快马,最多两天就能走完全程,也就谈不上什么劳民伤财了。杜甫的一首诗,终于还了杨贵妃一个清白。

其实唐朝的灭亡跟杨玉环的关系不大,反而是痴迷享乐的李隆基太昏庸,你们说呢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长恨歌   安史之乱   堂兄   长安   贵妃   岭南   荔枝   道士   皇上   公元   眼中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