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幸福流亡生活

鼎鼎大名的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的改革领袖,他在变法中出尽风头,变法失败后却也狼狈到极致,只身逃往异国。不过,康有为的海外漂泊生活并不清苦,反倒有滋有味。下面我们就一道来领略一下康圣人的幸福海外流亡生活吧。

逃亡日本,一度差点被赶下大海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惨遭杀害,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和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10月27日,一艘英国客轮缓缓地停靠在日本神户码头,乔装打扮的康有为正躲藏在这艘客轮上。此时的康有为心中可谓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仅仅一年前,他在自己所写的那篇《日本变制考跋》中还说:我大清朝的变法,只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就足够了。然而,话音未落,变法失败,自己竟逃亡至此,真是丢脸。想到这儿,康有为不禁有些黯然神伤。

很显然,寄人篱下的政治避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时任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在得知康有为逃亡到日本的消息后,显得颇有些不快,皱了皱眉头后,不耐烦地说:“他现在来做什么?中国的维新运动已经失败,维新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已难有作为,更何况他现在又是大清通缉的政治要犯,把他留下无异于和清政府作对。”说罢挥挥手:“就让他走吧。”消息传回后,康有为对日本人的如此冷遇始料不及,无奈之下,只好写信给日本的弟子欧集甲求助。欧集甲、品川弥二郎二人苦苦相劝,日本政府才最终勉强同意,失魂落魄的康有为才得以成功入境。

康有为刚到日本,恰逢孙中山正在日本招兵买马,准备武力推翻清政府。此时,若能把中国的革命派和改良派撮合起来,推翻清朝,建立一个亲日的政府,对日本而言,实在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为此,在接受了康有为后,日本人便积极推动康有为与孙中山之间的联合,而孙中山此时也为扩大队伍而非常希望争取改良派。于是,在日本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联络下,孙中山先后多次与康有为商洽合作事宜,希望他放弃保皇改良的主张,实行“革命的办法”来拯救中国,携手推翻清王朝。但无奈顽固的康有为始终不忘圣恩,谈判最后无果而终。

既然拒绝了日本人和孙中山的邀请,康有为自然无法指望得到日本政府和革命派的热情款待。冷落、嘲讽对这个改良失败者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过,尽管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在日期间,康有为也总能找到一些让自己快乐的方法,例如到一些亲朋好友家里去串门。在与朋友们的交往过程中,他诙谐幽默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位华侨的婚礼。在闹洞房时,兴致勃勃的康有为即兴写出“司月二大旦牛住了”几个大字,并邀请新郎新娘在每个字上加一笔,组成一句新词。在康有为的暗示下,新娘在“司月二大”四字上各加一笔,新郎在“旦牛住了”四字上各加一笔。新娘和新郎添加完成后,康有为让他们齐声读出。而此时的新娘新郎已两颊绯红,难以启齿。康有为则朗声读道:“同用工夫早生佳子。”不禁引得在场宾客哄堂大笑。

艳福不浅,旅美娶回华裔美女

1899年春,在日始终不如意的康有为来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此后,他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先后停留了两年。一热心华侨帮他在温哥华购置了房屋,并为之取名“廖天室”。此处气候宜人、风光秀美,再加上有数不清的美丽岛屿和雪山围绕,康有为的生活环境可谓轻松惬意。初到时,康有为每天游一个小岛,泛舟吟唱,饱览北美的秀丽风光,然而瑰丽的风景却始终难消心中的愤懑和郁郁不得志的惆怅。此间,孙中山又多次与康有为接触,就合作事宜反复磋商,但由于康有为坚持保皇,谈判始终没有成功。一次,康有为到达了美国西部的非士那。当地数万华侨久闻康有为大名,突然传出康有为来访的消息,他们都想亲眼目睹这位维新派领袖的风采。

这一日,康有为在华侨领袖的簇拥下,神采飞扬地走上讲台。他略作停顿,环视四周之后,便滔滔不绝地讲演起来,“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奖励实业”等一个个维新派的主张在他的描述下显得那么生动,而中国在他的改革描绘中也呈现出一幅幅宏伟的蓝图。人们仿佛看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马上就会看到光明、重获新生……此时,康有为没注意到,讲台下有一位年轻的姑娘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这位姑娘叫何金兰,是当地一位华侨的女儿。她自幼深受中国文化的浸染,不仅擅长书画,而且能歌善舞,通晓四国语言。这次听说具有传奇色彩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要来演讲,特地约了几个小姐妹,从几十里外的庄园赶来。“同胞们,人都是天生的,有其身必有其利,如果谁侵犯人权,就是侵犯天权……男女虽然性别有异,但都是一样的人。我们必须解禁变法,实行男女平等!”台下受到感染的观众掌声如雷。何金兰也被康有为动人的演讲所感动,不禁热泪盈眶。待演讲结束,她便大步上前,躬身施礼道:“南海先生(康有为出生于广东南海,故又称康南海),您讲得真是太好了!我还想再听您讲些呢。”康有为凝视着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姑娘,满口答应。于是,在朋友们的说合下,康有为最终同意去何家暂住几日。数日下来,何金兰对康有为儒雅的气质和深邃的思想佩服得五体投地,情窦初开的少女之心也不禁泛起了层层涟漪。

不久,康有为接到一位欧洲弟子的来信,敦请他去处理一大笔捐款。多情才子康有为此刻终于要离开美国,继续自己的环球之旅了。然而他的心中早已种下爱情的种子,眼前不时浮现出那位美丽少女的倩影。现在孑然一身的他是多么需要一位温柔体贴而又擅长英文的红颜知己啊。于是,康有为不禁鼓起勇气,大胆写信给何金兰表达爱意。很快,一封封热情似火、感情真挚的情书便递送到了年轻的何金兰眼前。阅罢,何金兰不禁心潮澎湃、心跳加速。在经过短暂的犹豫后,勇敢的何金兰终于向康有为表白,愿意和他一起远赴欧洲。康有为虽满心欢喜,但转念一想,毕竟两人年纪相差过大,若不能征得女孩父母同意而擅自离家,传出后实在有碍视听。于是,康有为便对何金兰说:“金兰,你我年龄相差不小,你还是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吧。”不料金兰告知家人后,遭到了家人的坚决反对:“你怎么会爱上一个50多岁的老头子、被大清朝通缉的头号钦犯呢?”但此时铁了心的何金兰已决心要和康有为在一起,便大声反驳道:“你们知道什么?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变法救国思想是多么振奋人心哪!”说罢转过身、背过脸,稍事一会儿又高声说道:“他现在需要我,你们不要反对了,我非他不嫁!”家人看金兰态度如此坚决,只好依了女儿的意思,同意了这门婚事。康有为携这位新婚的三太太漫游世界。后来他们生育有一子一女。

周游列国,投资地产暴富

从美国抵达欧洲后,康有为开始他在欧洲的游历。他在欧洲的经历比较丰富,先后曾七赴法国,八游英国,十一次出入德国,还游历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希腊等国。其中,康有为对意大利和瑞典的游历印象最为深刻。1904年6月,康有为到达意大利。在罗马,他参观了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化的工厂。所见所闻使他不由不感叹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先进,但也看到资本主义贫富悬殊的弊病。1904年底,康有为抵达瑞典,旅瑞期间,康有为走遍了瑞典的山山水水,既参观了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皇宫和歌剧院,也特意考察过监狱和贫民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斯德哥尔摩的露天博物馆斯坎森,这里汇集了瑞典各地一百多个民俗建筑,依天然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园林之美。

读到这里,您也许会问,康有为进行环球旅行的经费到底从何而来呢?其实,除了极少量的华侨捐款外,康有为在四处游历的同时,也从事一些商业活动,做过些地产生意。例如,在1906年春节,当康有为访问墨西哥时,那时墨西哥城正准备修筑有轨电车,康有为便利用各地华侨提供的捐款,购置了电车轨道经过地区的儿处地产。不久后,这些地产价格上涨了好几倍,此举就足足让他净赚十多万银元。除此以外,康有为还经常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进行一些公益活动来获取经费。这些活动不仅有效化解了康有为自己的财政困难,还常常被他拿来资助一些亲友。例如,当时梁启超所投资的“广智书局”就因经营不力而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康有为作为老师,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慷慨解囊,曾先后向梁启超及其家人资助了5000银元。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宣告了清政府的垮台。随着封建皇权的彻底废除,康有为身上所背负的通缉令也就自然解除了。回国后的康有为,为了纪念自己在海外流亡的日子,曾特意请当时著名的篆刻大师吴昌硕刻过一枚朱文小字印章,上面曾别开生面地写道:“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到过世界各地最多、接触各国人物最多的一位超级旅行家。而有趣的是,康有为所过的这种生活也恰恰是当下许多“驴友”所梦寐以求的。从这个角度看,由政治避难而周游世界的康有为,在后人看来,其海外流亡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温哥华   革命派   瑞典   意大利   欧洲   日本   美国   中国   华侨   领袖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