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时期,拜占庭文化的演变,如何从“黄金时代”到“黑暗时代”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拜占庭文明是俄罗斯文明的前身,在人类古今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让古典文化和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它也为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庇护,为人类文明的赓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将拜占庭文明的内核一剖为三,那必然离不开君士坦丁堡、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东正教思想。三者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拜占庭文明的基础,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体系,并从公元3世纪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活跃了近一千年。

一、拜占庭文明的起源:从废墟上建立起的“第二罗马”

拜占庭文明起源于公元3到4世纪的君士坦丁时代。当时的罗马帝国受到西部蛮族的侵略威胁,国王被迫背井离乡,寻找新的宜居之地重建帝国。经过反复的甄别,君士坦丁大帝相中了拜占庭这个地方。这里位于地中海和黑海的交汇处,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港口城市。

君士坦丁非常高兴,将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并立下了雄心壮志,要在此地兴建新罗马,重现往日的辉煌。建国之初,拜占庭政府尤其注重对古代文化的整理和保护。

国家不仅拨巨款专门搜罗古代典籍,还在各主要城市建立起众多的图书馆,使古希腊时代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思想,得到了妥善的传承发扬。在这片沃土之上,拜占庭文明悄然萌芽。

到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拜占庭帝国的文化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兴盛的小高潮。在查士丁尼的主持下,古罗马一系列陈旧的法律法规都得到了重新修订,其中就包括意义非凡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这部法典不仅为之后数个世纪的国家人民树立了行为规范,更是欧洲大陆第一部完整的法律学著作,为近现代的欧洲法律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当时的民众普遍信奉耶稣,基督教几乎已经成为拜占庭的国教。为了讨好教皇,查士丁尼大帝做了一件糊涂事儿。

有一天他突然下令,将雅典城邦内的所有学校和图书馆全部关闭,其中甚至包括最有名的柏拉图学园,而取代它们的,则是一所所教会学校和图书馆。这一举动标志着,拜占庭宗教文化的地位已经凌驾于古典文化之上,甚至可以说是亲手为古典文化敲响了丧钟。

从公元7世纪到公元9世纪,拜占庭人经历了200多年的战乱动荡,先后遭遇波斯人、斯拉夫人和阿拉伯人的外来打击。帝国人口大幅减少,疆域版图不断萎缩,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教育事业和艺术创造统统靠边站,文明发展深陷战争泥潭停滞不前。

在完成军区制改革之后,饱经摧残的拜占庭文明基本上开始以古希腊文明为核心,就连国家语言都被确定为希腊语,标志着末期罗马帝国已经完全蜕变为一个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

公元726年,拜占庭国王打着“反对偶像崇拜、开展教会改革”的幌子,掀起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破坏圣像运动”,将大大小小教会、修道院内的圣像、圣迹全部捣毁。教士被迫还俗,其土地、财产也收归国有。

国王之所以要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是经年累月的战争早已掏空了国家府库,军费上入不敷出出现巨大漏洞,军事贵族阶级怨声四起,威胁到了国王的统治。

于是乎,为了安抚民心,国王便将矛头对准了教会,通过没收巨额宗教财产,来弥补国家的亏空。这一运动持续时间之久令人瞠目结舌,前后竟然长达117年,无数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遭到破坏,灰飞烟灭。

而公元9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发展,也走上了一条与其他任何国家都不相同的道路,它既不像东边的伊斯兰教国家,又与西欧的基督教世界格格不入。

二、拜占庭帝国盛衰简史:“黄金时代”与“黑暗时代”

随着“破坏圣像运动”的结束,外部战争也逐渐进入尾声,拜占庭社会重归安宁稳定,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再度活跃起来。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日子都变得好过了,为拜占庭文明“第二春”的到来提供了重要保障。

到了马其顿统治阶段,拜占庭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黄金时期,不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文化,各方面实力都已经臻于顶峰。

为了振兴文化艺术,国家大力恢复、发展基督教圣像以及壁画艺术。传统古典文化与宗教文化捐弃前嫌,握手言欢,呈现出和谐共存、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一向依附于国家的东正教,此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斯拉夫克民族国家相继皈依,包括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以及基辅罗斯。一个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东欧世界正在加速成型。

帝国的辉煌持续了近400年。进入13世纪初,拜占庭文明就像是一颗即将坠落的流星,很快将遭遇一场空前的浩劫。

公元1204年,震惊世界的十字军东征爆发,外敌强行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并建立起一个拉丁帝国取而代之。

悠悠青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必然要建立在国家和平、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上,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今社稷破碎、山河沦丧,曾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争夺封建领地的反抗战争中,西欧骑士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甚至将一些价值连城的古代文献用以焚烧取暖。拜占庭传统文化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许多著名学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立志复兴文化以救国,率先垂范抢救图书文物、建立私人学校、传播古典知识,展现了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公元1261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浴血拼杀,尼西亚皇帝终于打败了外来侵略者,率领部下重返君士坦丁堡,重新坐上了国王的位子。

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此时的拜占庭帝国早已元气大伤,就像一位受尽折磨、重病缠身的老人,只能苟延残喘,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

很快,来势汹汹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再度发动侵略战争,虚弱的拜占庭帝国再也没有了还手之力,在难以想象的压迫和动乱中,一步步堕落下去,逐渐走向了灭亡。

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眼看报国无门,更不堪忍受异教徒的欺辱,纷纷选择远走他乡,来到意大利避难。

他们为意大利带去了拜占庭帝国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催生出意大利第一批人文主义者,为后来文艺复兴运动的萌生埋下了伏笔。

三、拜占庭文明的传播与影响: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延续至今

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构成和中国类似,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多民族国家,最主要的分支包括希腊人、叙利亚人、格鲁吉亚人等等。

由于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水陆要冲,又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发达文明,所以吸纳了各族人民来此定居生活。

长期以来,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拜占庭帝国宽容的民族政策。

在拜占庭帝国的公民法中,曾经出现过如下条文:其一,只要是承认并效忠君主的人,都可以算作拜占庭帝国的合法公民,至于其来自哪个民族并不重要;其二,只要是信奉东正教的基督徒,都可以算作合法公民;其三,只要是生活在拜占庭境内,并按时按量向君主纳税的人,也全部都是拜占庭的合法公民。

总而言之,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原则,就是交际语言、宗教信仰和纳税对象的统一性。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由于民族政策上的宽容,拜占庭文明才能屡屡败而不亡,虽然一度饱经战争摧残,却仍在风雨飘摇中,顽强延续了千年之久。

如果将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比作两块大陆的话,那在中间起到跨海津梁作用的,无疑就是绵延千年之久的拜占庭文明。它上承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传统古典文化,下启近代西方文明的大门。

拜占庭文明的传播,对中世纪的西欧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东方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进步因素,对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十字军东征时期,好战的西欧贵族第一次亲身接触到拜占庭文明。在君士坦丁堡攻城战中,一名法国骑士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永远都不会相信,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富有的城市。”

战争给拜占庭人民带去深重的苦难,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大批珍贵的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开始出现在西欧市场,包括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是在这一时期从拜占庭传入西欧社会的。

对于东欧各国,尤其是今天的俄罗斯而言,拜占庭文明的影响则更为广泛。公元988年,俄罗斯公国将东正教尊为国教,在宗教和法律两个方面延续了传统的拜占庭模式。

拜占庭艺术中的各类圣经译本、法律典籍、建筑工艺,还有大量的壁画、油画、肖像画艺术,都是在这一时期引入俄罗斯的。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以拜占庭的宫廷礼仪,迎娶了拜占庭公主索菲娅。同时,他还把拜占庭的双头鹰定为国徽,并将莫斯科称作“第三罗马”(君士坦丁堡为第二罗马),使拜占庭文明在俄罗斯大地上得以延续至今。

结语:

拜占庭文明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曾在世界文明的大舞台上活跃了千年之久,无疑是古代历史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但是它活在过去的辉煌和荣誉之下,对古典文明仅仅起到保存的作用,始终缺乏传承发扬、推陈出新的创造力。因此,拜占庭文明的灭亡是迟早难免的。

参考:

1、《拜占庭文化》

2、《古罗斯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   东正教   罗斯   古希腊   西欧   文化   罗马   帝国   黄金时代   公元   时期   黑暗   国家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