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王朝开局拥兵百万,末期却凑不出一支完整的军队?

华夏历史数千年,夏商周上三代处于文明早期,参考意义其实不大。自秦朝开始,我国开始了中央集权式的封建帝国时代,发展才正式进入了快车道。在不断的王朝更迭和起伏跌宕之间,华夏经历了数个高峰和许多低谷,不断的自我顽强奋进,不断的积淀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华夏历史。

华夏历史上有秦、两汉、新、西晋、隋唐、北宋、大元、明清这十一个大一统王朝,除去年限稍短些的秦、新朝、西晋、隋朝之外,其余都以很长的跨度书写了各自的一个正常的发展历程,只是有些稍快点,而有些稍慢点,历史证明,只要一个王朝不是特别“作”,基本都可以延续很多年,秦朝若是没有赵高和秦二世这对活宝,不至于二代亡国。新朝若不是王莽大兴改革,不至于闹得农民起义席卷天下。西晋若是司马炎选对了继承人,也不至于就转瞬即逝。隋朝若非杨广数次强征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也不至于从巅峰直接走向灭亡。

王朝初期军队

其实,每个王朝在开国时期基本军事实力都相当强,无论是政变篡位也好,还是革命推翻也好,总之手中必须要有一支强悍的军队,但是一般到了王朝中后期,抛开军队战斗力不谈,甚至基本上都凑不齐一支完整的军队,历史各大王朝几乎都是如此,只有全民皆兵的元朝还好点。

比如远一点的,刘邦建立西汉数十万大军横扫天下,可是在西汉末期,都没有像样的军队可以指挥。东汉刘秀灭赤眉军时同样有数十万大军,可是东汉末期面对黄巾起义,不得不放权地方招兵买马参与平叛,结果就是,黄巾之乱后,天下诸侯林立。再比如近一点的,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是马上得来的天下,手中数十万精锐,靖难时,建文帝也能派出五十万大军,朱棣第三次北伐,军队加上民夫怎么也有百万,可是到了明朝末期,在萨尔浒失去了十五万大军之后,明朝在北方就基本没有像样的军队了,朝廷只能放权让武将自己去组建军队,关宁铁骑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大军都是武将们自己组织起来的。

王朝末期残军

还有,最好的例子就是,南宋建国之时,有岳飞、李冈等掌军之人,手中大军数十万,可是到了后期端平入洛时,靠着东拼西凑才有了6万啥也干不了的乌合之众。再说说清朝,多尔衮入关之后打天下时,满清有着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汉八旗,大军南下时,有着数十万精锐,可是等到太平天国时,满清已经没有什么军队了,特别是僧格林沁死后,满清只能依靠地方武装和团练来平定叛乱。

这就是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了,因为一个王朝,只要不发生巨大的自然灾害,人口肯定是一个正常的增长过程,一般到王朝末期,人口会达到一个峰值,那为何到了后期,人口越来越多,军队却越来越少呢?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

1、钱的问题

自古以来,养兵都是最耗费钱财的事情,所以在上三代时期,国家生产力有限,财政能力也有限,这一时期最开始贵族子弟自费当兵,所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能凑齐个三千车就行,所以基本都是小打小闹。到了兼并战争扩大之后,贵族兵已经无法满足战场需求。所以采用了原始的耕战方式,也就是全民皆兵。但是这样的打仗方式,不仅训练跟不上,而且战斗力很低,而且还影响生产,所以比较落后,根本支撑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到了战国中后期,随着国战愈演愈烈,战争的长度也被无限拉长,这一时期,实现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战争的模式,于是职业军人自此开始盛行,从战国前期霸主魏国训练魏武卒开始,列国就开始了军队职业化,由百姓生产纳税,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去养军队,毕竟当兵也要吃饭,但是王朝末期往往财政赤字严重,所以很难有军费来维持军队运作,更严重的会长期欠薪,这样自然会导致军队数量严重缩水。为了维持军队运转,历史各大王朝都想尽了办法,改革了军制和税制来养军。

财政危机

那为什么王朝前期,特别是创业期,基本也就一小块地方,那是凭什么能够有能力养起庞大的军队呢,王朝初期,军队主要是靠战利品来维持,所谓的战利品,自然包括掠夺,从政府还有富农地主洗劫的钱粮来维持军队。到了王朝刚建立的时候,为了维持强大的军队,主要还是依靠前朝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毕竟王朝末期不是没有钱,而是贪污腐败,上层奢靡,所以进行大清洗之后,自然有足够的余财。唐朝初年,就是靠着隋朝的积淀,才足够实现奠定盛世根基。

而到了王朝中后期,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政府需要搞基建,需要休养生息轻徭薄赋,需要搞文治建设,这些都需要很高的花费,再加上和平时期,一般也不需要太多的常备军,所以一般会削减军费预算,相应的军队人数就会大幅削减。到了王朝末期,随着贪腐横行,军费更是要被削减甚至拖欠,但是到了这一时期,和平岁月也往往结束了,战争到来时,却没有军费,自然很难组织起强大的武装力量。

可怜无定河边骨

2、兵源问题

经历太平盛世之后,既得利益者已经养尊处优多时,不愿意当兵,而那些本就受到压迫的群众相比于参军,恐怕更多的是想怎么起义造反。也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诞生了,每个王朝都无法避免的,军队素质持续下降。

在古代,军队不是什么好职业,毕竟刀口舔血的日子,几乎是没人愿意干的,要不是没有办法,那自然也就王朝起步阶段,往往是百姓在之前的政权统治下,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之际。而为了生存下去,百姓只能选择当兵这条路,而且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当兵还能创出一番事业,毕竟刘秀,刘裕,郭威,赵匡胤,朱元璋等人都是从当兵开始,最终闯出一番天地。

募兵制度

但是等天下安定下来,这些最开始当兵的都是既得利益者,多少也能混个一官半职,所以这些人和他们的后辈多少都不会从底层士兵开始,往往会从低阶武将起步。当兵的自然是普通百姓的孩子,但是到了和平年代,谁又会选择一份既危险又没什么前途的职业呢?但是为了保证军队建制,总是要有军人的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最底层,那些为了吃饭问题而焦虑的人群会选择参军,哪怕是明朝军户制度下,也是一个家族选一个最穷的人,整个家族给他家些钱,让他去当一辈子兵。就这样持续下去,军队素质自然会变低,而且军队数量也得不到保证。

因为随着吃不上饭的人越来越多,那政府就出现了大问题,不是安排职业就能解决的,就比如王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底层百姓大量破产,变成流民,这些人是受害者,自然会选择造反。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朝廷军队体系自然就崩溃了,毕竟人心不思战,有多少军队也是白干。

3、吃空饷问题

自古以来,文官的贪腐方式花样百出,但是武官贪腐的方式就有限,要么克扣,要么吃空饷,克扣容易引发军队哗变,而吃空饷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所谓的吃空饷,就是虚报军队人数,瞒报脱离军队的人数。比如一支军队,将军报人数的时候是满编在册,但是实际上却只有少部分军人维持着军营的日常事务。

中国吃空饷最严重的就是宋朝,毕竟宋朝采用的是募兵制,军饷很高,在高利益的裹挟下,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所以吃空饷就成了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兵籍管理官员在利益驱使下,士兵死亡不注销、逃亡不下编,兵额有缺不招填,因而导致守边的兵员越来越少。

吃空饷

甚至最严重的时候,上级还会各种压迫底层兵士,迫使这些军士走投无路,选择逃亡,实现了减少军队实际人数的目的。最终所造成的结果是巨大的,特别是经历了和平时期之后,到了朝廷要用军队的时间点,很多地方的军营早已成为了空营,最多只留下三四分之一的实际人数在列。

除了宋代,明代也是吃空饷比较严重的朝代,明代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军官为了能多吃军饷,一般会虚报人数,有个三四万人就敢往上报十万,然后再逼士兵逃亡,一方面可以从逃亡士兵处索贿,还能多吃空饷,就这样形成了朝廷养兵一两百万,实际上可能连五十万人都不到。别看明朝灭亡时,说南方还有几十上百万军队,实际上左良玉等人手下,老弱病残算在一起,有个二三十万人就很不错了。

末期军队

正是在这三个原因的裹挟下,导致了一个王朝开国时的百万雄师,到了末期却无兵可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王朝   军队   明朝   军费   华夏   朝廷   大军   开局   时期   人数   完整   自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