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过后,法国为什么没像近邻的神圣罗马帝国那样四分五裂?

秦始皇是一位很有争议的皇帝,有些人对他推崇备至,认为他是千古一帝,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另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位暴君,是一个坏人。

不管如何,人们都无法理解否认这样一件事:那就是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这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因为这一点,秦始皇在欧洲评价远高于中国。

在欧洲,如何避免分裂,迎来统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欧战中世纪永远都在互相征伐,有的人看上去是国王,领土面积还没中国一个城市大。简直是有辱国王的名声。

欧洲也有很多国家经过艰苦努力,避免分裂的命运。法国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能避免分裂,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刚刚继位时,那简直是凄惨得不能再凄惨。当时法国王室控制的领土,只有三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新疆的一个总督,所辖土地都比法国国王大太多。面对这一切,腓力二世开始想办法。

首先,由于控制的土地实在太少,直接打仗肯定是不妥,那些大贵族一人一拳头。都能把腓力二世给打蒙圈。于是,腓力二世娶了一位很有背景的妻子—埃诺伯爵鲍德温的女儿。这位新娘背景强大,自导嫁妆。

嫁妆就是大片土地。就这样,腓力二世取得阿图瓦地区控制权。

紧接着,腓力二世又开始第二步行动,他和英格兰国王达成协议,一招驱狼吞虎,打败国内很多势大的贵族。

英国和法国之间纠缠不已、从诺曼征服就开始。当时,法国人远渡重洋来到英格兰,给英格兰带去文明。时移世易,在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间,英国已经比法国强大许多。英国依然是法国的臣属,可又完全不把法国放在眼里。

在处理完国内事情之后,腓力二世就开始和英国统治者撕破脸皮,开始给英国捣乱。捣乱方式就是让英国陷入长久内乱。腓力二世每次都支持叛乱者。这样一来,英格兰国王就没空找法国的麻烦。法国人反倒在厉兵秣马以后,找上英格兰,并且成功在战役中取得胜利。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法国统一过程当中。腓力二世几乎全程未曾动用兵马。其实也是没办法,一开始地盘实在太小,无论如何都不能用兵。在欧洲,用婚姻来扩张地盘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和中国古代继承法律不同,欧洲很多时候,男人和女人享有一样的继承权。结婚时会带着大片土地。

这一场联姻直接让腓力二世摆脱一开始的窘境。至于英格兰,他们在诺曼征服之后就一直自视甚高,认为小小法国,不在话下。他们根本没想过这场联盟会给英格兰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腓力二世一生都在收拾中世纪留下的烂摊子。欧洲中世纪君主真的是非常窝囊。首先欧洲中世纪经济处在停滞状态。贫富差距大。那些富人也完全不像后世想象的那么雍容华贵,公共卫生非常差劲。还有在整个欧洲流行的黑死病。

病魔侵袭皇室也毫不手软。当欧洲从那个年代走出来之后,他们都同意,这是欧洲最黑暗的时代。

对于欧洲国王来说,最难过的还不是病魔的侵袭,是权力旁落,在中国,皇帝一言九鼎,有时有人窃夺权柄,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窃取者的下场基本都会很惨,纵使当时能够成功,也逃不过后世口诛笔伐。

在欧洲,情况完全不同。首先,欧洲贵族很多,他们采用的是我国在夏商周时期采用的分封制。分封制的缺陷,早就在夏商周时期被证明,那就是到后期,诸侯联合反抗周天子,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那么郡县制适不适合中世纪欧洲?实际上,根本搞不起来。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时还有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中世纪欧洲很多民族连文字都没有,怎么统一,还有法家思想,这是秦始皇统治时期采用的思想。

思想控制在欧洲简直是糟糕透顶。在中国,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意志的化身。对思想具有绝对控制权。在欧洲,思想控制权在教皇手里。君王根本没有任何反对的权力。甚至在君王登基前,都必须要去教皇那里接受洗礼。

除了思想以外,教皇还有很多土地,所以对欧洲社会来说,教皇才是真正的一把手。君权势弱。

除了教皇之外,欧洲国王还要面对很多的贵族,他们如果实行郡县制,那么可能会遭到教皇贵族势力的集体绞杀,所以为了自己的位置,他们还是选择分封制。这样最起码教皇也好还是贵族也好都不敢在明面上反抗他们。

不过实际上这些贵族会不会把国王放在眼里就是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因为分封制之下,甚至有的时候这些贵族加起来控制的土地比国王掌控的土地还要多。一个只有名号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国王,实际上就是一个完全被架空的人而已。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变成西汉时期的统治思想,以后所有的读书人都要学习儒家经典,而不能够对别的学说有所涉猎,所以在中国皇帝集合了西欧中世纪皇帝和教皇的权力。

他们不仅有政治权力,经济权力,还有思想权力,所以他们当然有权利决定自己究竟要不要分封,还是选择相对而言更加安全的郡县制度。

实际上中国的封建制度之所以能够相对平稳地运行,如此之,最大的工程就是这一套完整的制度,这一套完整的制度,在后世的时候有很多改革,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基。

西欧就是因为没有这一套相对成熟的制度,所以一直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和在中国不同欧洲的封建统一国家拖持续的时间是非常短。

法国之所以能在中世纪结束以后避免四分五裂的状态,是因为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采取合适的策略。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够改变内在的局面。那么复兴其实是完全不可能。攘外必先了这句话虽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适用,可大部分时候还是对的。

腓力二世在一开始,只有一座小岛,到后来成为整个法国的国王,再到最后进攻英格兰,足够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一直都是能够维持国家统治稳定的基础力量。

如果既没有政治力量,又没有经济力量,然后在军事力量上也不占优势,那么到了最后不但无法统治这个国家可能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能够维持统一,其实原本就是对于腓力二世最大的肯定,这是雄主才能做到的事情,只有足够的雄心壮志和足够的智慧才能够最适合的时候采取最适合的方式。

中世纪结束以后,封建统治终于在很多国家开始出现,教皇也不再拥有无上权威,人们开始探索真相,面对现实,很快拥有古希腊和古罗马璀璨文化的西方开始复兴,并且开始走向世界前列,也有很多没有完成统一的国家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法国   中世纪   英格兰   近邻   罗马帝国   教皇   欧洲   英国   中国   国王   神圣   贵族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