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年日本入侵东北:兀良哈之战「加藤清正讨伐女真」

#头条创作挑战赛#

很多人以为日本和满族的第一次战争是1894年的日清甲午战争,其实早在1592年今天朝鲜中国边境就发生过女真对日本的大战,史书称兀良哈之战

兀良哈Ulus在蒙古语是地域的意思,成吉思汗分给手下儿子的封地就叫兀鲁思Ulus,唐努乌梁海后缀也是Ulus,Ulus一词就有不同的汉字异写。

首先这场战役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中国史书看不见这场战斗的记录。战役出处来源于日本和韩国的史料。

先来看日本史书的记载,《征韩伟略》写道“先是,清正入兀良哈观兵,其地部落各有屯营,清正攻拔四五营,余营皆遁去。” 先是,清正率军杀入兀良哈,当地(女真)部落各有屯营,清正攻克了四到五个营,其他营都逃走了。

史料里的清正是日本名将加藤清正,因为他和六个武士在丰臣秀吉夺权的贱岳之战中立了功,这六个人在日本称为“贱岳七本枪”。

丰臣秀吉结束日本战国时代后,便于1592年集结日本各大名入侵朝鲜,加藤清正跟随参战。在1597年第二次入侵朝鲜战争中,加藤清正接着担任日军指挥官。

加藤清正这个人在自己国家日本表现很猛,在朝鲜半岛表现也格外出色。他不仅歼灭了大部分朝鲜官军(陆军),据说他还把当时朝鲜半岛的所有老虎都逮杀光了。

加藤清正猎虎

加藤清正之后在对战明国军队表现中也毫不逊色,曾在武器占劣势和孤军奋战情况下于蔚山城击退过数倍超过自己几倍的明军。但本篇重点是讲述加藤清正打女真。

而日本和韩国各自史书对兀良哈之战记载差距甚大,日本说法是加藤清正杀得女真大败。韩国说法是加藤清正闯入女真地盘后被吊打一顿后逃回朝鲜。

欧洲人画下的女真人

到底哪个版本可靠呢,一定是韩国版本可信。如果加藤清正真的如日本史书里说的,他打爆了女真,为何在胜利情况下退兵回到朝鲜,不继续趁机北上?接下来我用个人描述来还原这场数百年前不为人知的女真部落对日本远征军的战争。

1592年4月,丰臣秀吉派遣日军从对马岛侵入朝鲜。此时朝鲜本土一百年都没战火了,武备废弛,仅仅一个月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朝鲜宣祖大王一路逃到朝明边境。

李氏朝鲜士兵

朝鲜大部分国土已被日本占领了,此时日本有两个选择,第一种是攻下朝鲜最后一郡义州,义州和明国辽东接壤。然后日军从辽东走廊杀入大明腹地,正好完成丰臣秀吉侵占完朝鲜后的第二步计划侵占明国。第二种是从已经占领的朝鲜咸镜道进攻北方的女真。但是丰臣秀吉征服天下目标里没有女真和蒙古。

大部分日军都由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两个人带领。这两个人关系一直都很恶劣,到日本关原之战时两人都是对立,小西加入西军,加藤加入东军,这是后话。在朝鲜战役中两个人都没忘给打对方小报告。此时他们意见又出现分歧,小西行长主张按部就班等彻底占领朝鲜后去攻打大明。

小西行长

此时加藤清正大概打腻了在朝鲜这种没有强敌的战役。他安耐不住自己决定翻过鸭绿江找女真练手。万历二十年(1592年)7月27日~8月22日,他就带了7000日本兵,还有3000归顺的朝鲜兵,合计一万去攻打兀良哈地区的海西女真。

而当时这些兀良哈地区的女真人实力不强,首先自明国开始,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女真处于一盘散沙。大家熟知这时候女真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个部分。实际上这三个部分也不是完整的,建州和海西仅仅是那带诸女真部落的统称罢了。我没记错话建州就分成了八个部。

面对倭寇入侵的是海西女真中的乌拉部(Ula Nara),乌拉部在当地叫乌拉国。大清国贵族姓氏乌拉那拉氏就来源于此。

当时乌拉国主是布占泰(Bujantai)。顺便说下这个布占泰算是后面大清国皇亲,布占泰的妹妹嫁给努尔哈赤(Nurhachi)的弟弟,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布占泰又将其兄满泰之女阿巴亥嫁与努尔哈赤。阿巴亥后来成为了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英亲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布占泰算是多尔衮的外叔公。

努尔哈赤雕像

届时乌拉国对于这次倭寇入侵也毫无准备,当时乌拉国主是布占泰正忙着对付刚刚统一建州诸部落的努尔哈赤。刚开始加藤清正的日军的“铁炮部队”(火铳手)打得女真人措手不及,900多人被杀,中心城被击破。(“陷其都城,斩首九百余”《清正记》)

加藤清正心想,原来女真也这么像朝鲜不经打,于是他带着部队继续深入,准备在局子街(今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火攻女真的13个城塞时,其军营四周突然遭到海西女真联军包围,并反复进行攻击。加藤清正军队死伤不少,无法抵御进攻只能突围。(“老土部落, 攻陷城塢,胡人四起邀擊, 士卒多死傷。” 韩国《宣祖修正实录》)

兀良哈之战发生地

最后加藤清正率远征军冲出突围,渡过豆满江逃回朝鲜。即使打了败仗的日军出现在朝鲜入镜城街上,朝鲜官员和士兵们都吓了个魂飞魄散,纷纷向日军投降。(“【加藤清正】還由鍾城門岩渡江, 歷入穩城、慶源、慶興, 從海邊峽路, 還入鏡城。諸鎭堡土兵、豪首皆執官吏叛降, 倭人兵不血刃。鏡城戶長鞠世弼首叛, 執判官李弘業與。” 韩国宣祖修正实录》)

以上内容就是史书中所有对兀良哈战役过程的记录,今天大部分史学家对朝鲜之役也大多停留在日韩两国交锋上,都忽略了这次女真对日本的战争。但通过以上零散记录和当时情况来看,兀良哈之战对于整个女真部落来说只是一次小冲突罢了,因为女真方面和后面大清国以及当时明国史料都未有记载。可以确认并非布占泰本人带兵击退倭寇,应该是他派人增援局子街打败了加藤清正。

今天网上传言努尔哈赤要和日本联合去打海西女真这种话则是暴论,虽然女真诸部落相互征战,但是他们对抗外族可以放下恩怨团结一致,包括后面女真对抗明国。而且正史记载努尔哈赤主动要出兵去日本打朝鲜,但被朝鲜国王拒绝。

另外网上传闻的加藤清正屠杀数万海西女真成员更是无稽之谈。看看兀良哈战役十几年后的萨尔浒之战,女真军队数量也就六万人。那时女真已经统一,光海西的乌拉国就有几万人给日本人杀吗?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敢吹这牛。

我事后还用百度地图查了一下局子街离当时乌拉国都城的距离,一共356公里。倭寇打到局子街就被女真击退了,局子街距离朝鲜共和国不远。也就是加藤清正才刚好踏入女真地界。这也说明日军这次出征女真结果是失败。

史书虽然没记载日军伤亡,以及女真出兵数量。但是女真人数一定少于加藤清正率领的一万一千人,而且是远远少于。乌拉国对于女真来说都是偏远地区,女真不可能派出大量部队过来增援,而且日军伤亡人数一定远远大于史料记录女真死亡900人。

而届时日本人败给女真人也不是稀奇事情,女真素来彪悍无比,号称“满万不能敌。”明国大将李如梅(李成梁之子)对女真战斗力“此贼七千,足当倭奴十万”。

朝鲜国王宣祖也亲口说过女真战斗力远在日本之上。连丰臣秀吉听说加藤清正杀入女真地界时,他都传令“经略明地。”意思就是你加藤清正把重心放在日后攻打大明上,别去惹什么女真。兀良哈一战后日本和女真再无用兵事迹。

兀良哈败北不妨碍加藤清正是朝鲜战场上表现最好的日军将领之一,原因是女真太猛。加藤清正是明国和朝鲜极为辣手的敌人,他也在很多朝鲜战役很多地方给明军带来很大麻烦。

入侵朝鲜题材的浮世绘

再说下乌拉国国主布占泰结局,后来他被努尔哈赤打败,乌拉国被建州吞并。他逃到叶赫拉那(Yehenara)国(慈禧祖先)去了,1619年在那里病逝。布占泰虽然在历史上是小人物,但他至少也是个地方奴隶主,名字能出现在史书上,成就超过天底下大部分凡夫俗子。

女真族源

国内史学界普遍认为女真起源先秦时代的古肃慎。“女真”这个族名,是契丹人对“肃慎”读音上的音转,并且被记载下来。“肃慎”在汉语权中被写为“鷞鸠”,就是猎鹰。“肃慎”这一词汇被女真语继承,即女真语Jusen的合成,意思是海东,女真世居东日本海滨,而日本海在欧亚大陆东北方所以被称为海东。那里的猎鹰也被叫做“海东青”。就是辽国逼迫底下女真奴隶去抓的那种老鹰。

阿尔泰语Juchi(女真)有好多种汉字异写,像先秦时期的北狄里的狄(Tuk)也有其他汉字异写,比如敕勒,南北朝时期的铁勒,而Tuk最有名的汉字异写是突厥。匈奴部落重要组成部分丁零也是Tuk,而土耳其英文是Turkey。

而海西女真为金国女真遗民,《皇明九边考》等记载称其为完颜部后裔。而建州女真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主要组成为在辽金时代为完颜部附庸的五国部。最终胡里改部迁至原渤海故地(今绥芬河流域)。

女真人

而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是元朝的官员,乃斡朵里部首领。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斡朵里乃大金支裔”。而清朝皇姓爱新觉罗(Aisin Gioro),Aisin是黄金的意思, Gioro是宗室的意思。中亚阿尔泰Altai山脉,意思就是金山。满清八旗中以镶黄旗为最尊。

而黄金和这种颜色在阿尔泰民族中有着极高地位象征,突厥阿史那氏被称为“黄金鸟”(Shar Duli)。契丹皇帝住在金帐里称为“世里”。世里,是黄色(Sari)的中文音译。党项李元昊建立的国家直接就叫“夏国”。金帐汗国首都也叫做萨莱(Sarai),也有黄色的意思。成吉思汗家族叫做“黄金家族(Altan Urag)。以上这些例子我还能再列举一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女真   清正   日本   努尔哈赤   乌拉   局子   朝鲜   史书   韩国   日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