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下放生涯

难忘的知青岁月


我的下放生涯


苏志刚


苏志刚钢笔画


呜呜两声长鸣,小火轮缓缓离开了南岳坡码头,驶向城陵矶长江方向。


这天是1963年10月19日,是个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秋高气爽的好日子,是我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的好日子,这年我19岁是我高中毕业,笫一次走入社会的好日子。我们一行七人怀揣着下乡锻炼,为今后报效祖国的愿望,高高兴兴插队广兴洲区江南公社合兴大队。带队的是岳阳县上山下乡办公室的袁囊荣主任。小火轮从早晨6点半出发到下午4点半钟才到广兴洲码头,驳船花了差不多40分钟才上岸。步行约4公里路程到达合兴大队部,这时天已黑,大队李书记点亮了两盏灯罩擦得锃亮的煤油灯,还有很多队干部端来了热喷喷的饭菜,一天沒吃饭的我们早已饿得肚子咕咕作响,一个个吃的狼吞虎咽。饭后我们七人,各分在5个生产队,我分在2队。

苏志刚水墨画

笫二天大队李支书通知我去广兴洲区卫生院学习。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报到后才知道原来是要我当大队的赤脚医生。我非常高兴,但又诚惶诚恐,我这个从来都不懂医的人怎么能胜任。经过40天的短期培训,掌握了一些外伤的处理和急救,以及伤风感冒的用药剂量。上任的笫一天就是和区卫生院小分队下基层种牛痘。用75%酒精在手臂上消毒后,用缝衣针划个十字架滴上一小点牛痘疫苗。

那个时代的人都没有科普知识,我这点现学现做的两下子,在少文少医的当地人眼里,真把我当成是岳阳派来的医生了。在卫生院,季医生和我一见如故,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大胆地去偿试做赤脚医生。元旦回岳阳,我在新华书店挑了几本常用医药手册,最好的一本是《赤脚医生手册》这真是一本好书,收录了常见的中草药287种,有治感冒的板蓝根、两面针、穿心莲,有治尿道炎的车前草、夏谷草和治毒虫咬伤的半支莲、七叶一枝花等等,我用这两位药治好了好几位被土皮蛇咬伤的人。


这里的青年们大都沒读过书,文盲很多,只有很少的人读过初小和高小。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督促下,在大队党支部支持下,成立了夜校读报组,由我担任老师。每天晚上一个小时的扫盲识字,一个小时的读报活动。当地青年求知欲很强烈,不是本大队的附近队里的青年们也都纷纷赶来上夜校了。一年来夜校的名声越来越大,得到了区委的表彰,我被评为扫盲模范。在区文教组的支持下,在我们大队成立了全区第一所民办小学。岳阳一中初中毕业的回乡青年龙永益和我被聘为第一任民办老师。区文教组给民办老师每月32元工资。当了两年的有滋有味民办教师。


一晃就到了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来到了。因我父母的成份问题,风传我要被当地红卫兵纠斗。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当天就徒步走了一个晚上,笫二天早晨从芦蓆湾过渡回岳阳了。回岳后不久,知青的造反派组织派人找到我,说我的毛笔字写得好,要我去写标语,写大字报。在这里我认识了我的老伴蒋宏志,她是帮我修改大字报、文稿的好帮手。

1967年的6月28曰,从广兴洲匆匆赶来的龙永益老师告诉我,他的一个亲戚是监利县汴河区的文教助理,说他们那边缺代课老师,特介绍我和蒋宏志去监利县汴河区和平小学教书。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我俩感情发展得很快,第二年暑假,我和蒋宏志结婚了。我们教书的地方是贺龙闹革命的根据地,那里的民风很纯朴,大部分人都沒读过书,对老师特别尊重。他们堂屋的家神上都写着"天地国亲师"的字样。八年的执教生涯,我俩躲过了文革的大风大浪。虽然我们现在已离开那里多年,至今还有学生和当地老师与我们有联系。


我哥看我们一家在湖北监利流浪了8年,想让我们重回故乡。就去求助在岳阳县农业局当局长的同班同学许苏保帮忙。1974年9月,我收到岳阳县农业局许苏保副局长的电报,要我俩回岳阳县农科所教书。又是一个10月19曰我和蒋宏志帶着两个孩子,从流浪了8年的湖北监利回到了家乡岳阳。一星期后我俩带着县农业局的转调证明,来到了岳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报到。汪所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俩。蒋宏志分在农科所子弟学校教书,我被分在农业4队。初次务农什么都不会,连生产私备的劳动工具都没有,很是被动。幸好队里的老农们很好,主动借工具给我用,并手把手地教我干农活。大半年的务农脸晒黑了,心炼红了,并完成了队里交给我做一万块砖坯的任务。获得了一个围腰和一把深嘴锄头的奖励。


第二年农技干部黄惠村老师,把我要去当他的植保助手,我的任务主要是勘测水稻病虫的分布密度,每片水稻田,五点採样,用网捕捉成虫,在规镜里剖腹取卵数个数,每天如此重复,所获得数据列表,写出与头天的增减数,提供给黄惠村老师预报参考。有一天来了两个公社农民,带来了一大包田土,说他们队里插一批秧就死一批,已经插了三次,秧苗都死了,求助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不死秧苗。黄惠村老师派我去勘查,我领命去了岳阳县黄秀桥公社秀桥5队,有十多亩田都是来者所说那样。我当即取了五处田土,并按黄惠村老师教我的方法,让村民分五次灌满水洗田,当地农民象得了尚方宝剑一样,立刻去抽水洗田。我暗暗自喜,象模象样地当了回农技干部。我带着样土来到了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学院,一个年约50多岁的黄教授接待了我,此时正是午餐,黄教授硬把我拉到他家吃饭。师娘特别好客,煎了两条魚,炒了一大碗蛋,一个肉丸汤,喝了一杯酒。在那个年代如此的招待,称得上顶极的了。下午化验结果出来了,正如黄教授所说的是"五氧化二矾″(通俗名是砒霜)中毒,解决的方法就是洗田,跟黄惠村老师判断的一样。


两年来的植保工作,在农技师黄惠村老师的准确、无误、适时地发布病虫害的分布、密度预报下,这两年全县的粮棉丰收与病虫测报是分不开的。于是岳阳县农业局决定成立 "植保站" 成员全是农技干部。我被调到棉花科研组,组长是农技师李仲华老师。棉花科研分三大块,一是丰产试验区,是当地一位46岁的老农负责;二是品系圃、株行圃由当地的一位回乡青年负责;三是株系圃和保护圃由我负责。虽有分工,但也有合作。前期我们三人突击完成丰产试验区。两亩田的棉花苗,全都是营养缽苗栽种,每亩7000株密植。口号是 : ″每亩密植7000株,收获子花300斤。″ 四十天以后我培植的试验区棉苗全部现蕾了,整列方株,排列得十分整齐耀眼。


在第一轮试验区检查中,我管理的试验区获得了好评,汪所长在大会上表扬了我。会后这位老农找到我说,你管理的田区,土地并不肥沃,为什么棉苗长势那么旺盛。我说从未种过棉花,全靠我在李仲华老师那里看到的一本 : 中国农科院编辑的《 棉花的前期管理》这本书。书中管理的要点是: 棉花是木本植物,主根发达,扎根土壤深层,因此肥料要适中,过多的肥料抑制棉苗前期的新根生长(熟称烧根),棉花中期又会疯长;其次是春雨过后,不能过早耘锄,要等到土壤表皮层发硬才能中耕;现蕾后要轻施一次生长叶面肥。李仲华老师把我们三人带到丰产′试验区,现场说法三要点。再看老农管理的丰产区,棉苗生长不旺盛,究其原因是菜籽饼肥料施得过多,再加之过多的 "精心管理″ ,反而使棉苗长不好。老农感概地说 : ″还是有知识好,就能掌握科学种棉。真赶不上现在的年轻人。″这是这位老农的肺腑之言。秋实的炸花天,全县的棉农们在我管理的试验区开现场会,分管农业的李付县长要我现场介绍经验。李仲华老师忙上前说他已招工回城了。后来我听别人说,本来是把我评为全县植棉劳模的,因我回城了,这份荣誉就给李仲华老师了。


1978年10月是我招工回城的日子,结束了我15年的下放生涯。这15年我收获了太多的成长经历,太多的咸甜苦涩,太多欢乐笑语,太多的含泪辛酸。这十五年使我一个毛头小子,成长具有更多的社会阅历,更多的社会技能的成熟男人。这十五年把我锻炼成为一个不管在何条战线,何种岗位,我都能很快地适应。使我懂得,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更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钢笔画 苏志刚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岳阳县   监利县   老农   岳阳   试验区   农技   农业局   大队   棉花   生涯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