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公和明清科举对比来看选人用人的改变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宏大,也比较系统。

因为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末时期,每个过程都有所区别。

现行的考公制度其实已经在近20年的具体实践中变得系统起来,很多选人用人的程序也已经固定。因此,拿一个历史周期战线比较长的事物跟一个暂时相对固定的事物来比较,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不过也并非不可比较。如果拿科举制度成熟阶段的明清时期跟现在的公务员招录过程相比,依然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考生主要是资格制,也就是说,考生并非是谁都能报考,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虽然和现代的公务员招录有一定相似,但是古代科举制度所限制的条件显然要高得多。比如明代的科举制度,考生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官学体系中府、州、县学中的生员;第二,国子监的监生;第三,来自于社会的儒生。比如《明史》其中提到“士子未入学者,通谓之童生。当大比之年,间收一二异敏,三场并通者,俾与诸生一体入场,谓之充场儒士。中式即为举人,不中式仍候提学官岁试,合格乃准入学。”大概意思就是说,没有入学的士子,视为童生。举办科举的时候,童生和聪敏过人的人,会被视为是补充的参考人员,也就是儒士。由此可见,在明代科举中,主力依然是生员、监生,其次才是补充进来的社会参考人员。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看像不像现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的应届毕业生跟社会考生呢?当然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但是,其中还有其他相似的地方。

比如明朝对于科举的禁考人员作出规定,主要分为三类人群的禁考。第一种是从事娼妓、优伶、隶、卒的;第二种是家奴及子孙,这一点明显是带有封建社会歧视性的;第三种是祖父犯有严重罪行的,子孙不能参加考试。可以看出,明朝对于禁考的限制跟现在的政审环节是有一些重合之处的,比如对于直系亲属的规定,明朝的科举制度时限制在于祖父,现在这个范围则进一步扩大。当然,比如带有明显歧视和封建糟粕的限制则取消了。

清朝时期则优化了科举人员的限制。比如将三类人群禁考改为两类人群,即通过各级考试获得生员身份的人以及国子监的监生。这进一步缩小了参考人员的范围,也可以视为是科举进一步的成熟,或者说是禁锢进一步增强。

综合来说,如今的考公跟过去的科举在考试层次上的要求已不尽相同。对于考生资格上,不再存在人群和社会层次上的歧视,但对于考生人品的考察上,依然同样严格。

当然,在后面的发展上,考公和科举也有很大的不同。有时间再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科举   士子   国子监   生员   儒士   明朝   童生   明清   用人   考生   制度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