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的儿孙们

公元690年,中国有两个年号,一个是大唐载初元年,另一个是大周天授元年,两个年号同属一个主人——女皇武则天。

这一年九月九日,包括傀儡皇帝李旦在内(迫于形势),6万多民意代表递上一份请愿书,强烈请求太后武则天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大周”。劝人当皇帝这种行为在古时候叫做劝进,劝进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有约定的程序的,不能一劝就进,而是要有一个半推半就的过程。就像收受人家的礼品,不能在对方一拿出礼品时就说恭敬不如从命,要先推辞一番,说些不要这么庸俗一类的话。

按照劝进的规矩,武则天一开始没有同意请求,但这次行动的大方向还是必须加以肯定的,侍御史(低级官员)傅游艺作为主要带头人,因此被破格提拔为五品官员。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朝廷的各级官员、皇家成员、四夷酋长、百姓代表,还有僧人道士们立马就明白该怎么办了,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进。一般来说,经过三次劝进后,就可以顺应潮流了,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接受了“圣神皇帝”这个尊号。

改朝换代之后,武则天在明堂摆下家宴,召来儿孙们共享欢乐。

明堂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很严肃的地方,如果放在其他时期,在明堂举办家宴肯定会遭到反对,武则天不会忘记开耀元年发生的事情。

开耀元年,唐高宗和武则天计划在大明宫宣政殿宴请百官和他们的女眷,能够参加宴会的女眷必须是有正式封号的,称为命妇或者诰命夫人。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掌管国家礼仪的太常博士认为宣政殿是正殿,乃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岂是女士们吃喝玩乐的场所?武则天只得改在麟德殿宴请这些女士。

现如今武则天自己当了皇帝,朕的地盘朕做主,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其他人谁敢说三道四。

参加这次宴会的有武则天的儿子皇嗣李旦和他的儿女们,三世同堂。李旦的儿女们在宴会上给奶奶表演了歌舞。

首先出场的是李成器,他是李旦的长子,又是皇太孙,是法定的第二皇位继承人。李成器当时十二岁,说是皇孙,实际上是挂着虚名,被圈在深宫之中,连姓都和皇帝保持一致改成姓武了。李成器唱了一首歌,曲调的名称是安公子,安公子在隋朝时就被列为宫庭中的乐曲,在唐朝也是教坊乐曲。

接下来出场的是楚王李隆基。李隆基出生在垂拱元年八月,在李旦的儿子中排第三,小名三郎,垂拱三年被封为楚王。李隆基男扮女妆舞了一曲《长命女》。这一年李隆基年方六岁。一年多后,七岁的李隆基参加朔望的大朝会,此时他已经被允许设立自己的王府,并且配备了一整套的官吏。王公出行时有相应的仪仗队前后护拥,李隆基的仪仗队训练有素,威严整肃,在场的官员目睹之后赞叹不已。这种情景引起了现场总指挥武懿宗的不满,在他看来李家这个小毛孩子如此张狂,是在向以武则天为首的武家示威,就要煞煞这个小王子的锐气。武懿宗借着指挥调动仪仗队的机会,对楚王府的仪仗队大加训斥。李隆基可不吃这一套,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反击武懿宗说:这里是我们家的朝堂,有你什么事?竟敢在这吓唬我的骑从。武则天听说这件事后,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亲戚受到李家一个七岁孩子的斥责而恼怒,反而认为李隆基颇具英雄胆色。

在李隆基后面出场表演节目的,是五岁的卫王李隆范,他在这几个小王子中是最具有文艺细胞的一位,所跳的舞蹈很有些难度,这个舞蹈就是著名的《兰陵王》。

《兰陵王》始创于北齐时期,北齐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高长恭被封为兰陵王,高长恭是一个美男子,不是一般的美貌,打仗的时候跨马提抢和对手照面,人家怎么看都像是面对着一个奶油小生,为了增加威慑力,高长恭上阵时要戴上一幅面目狰狞的假面具。真动起刀枪来,高长恭那是勇冠三军,北齐的将士们很佩服兰陵王高长恭,就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舞蹈,表演者都戴着面具,作出各种刺杀的动作。

《兰陵王》在表演之前要先由演员致词,五岁的李隆范戴着面具出场后用那种稚气的嗓音致词说:“卫王入场咒神,神圣神皇万岁!子孙成行!”武则天听到五岁的孙子高喊“神圣神皇万岁”心中肯定高兴,如果不是经过血与火的搏斗,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以皇太后的名义接受孙子们的祝福。但“子孙成行”这句话却掐着武则天的心,没有子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悲哀,但这些子孙毕竟是李家的后代,与大周王朝的皇帝不是同祖同宗,自己面临着选择什么人作为接班人的问题。

最后出场的是两位孙女,一个是李旦的长女,一个是李旦的第四个女儿,李旦的第四个女儿才四岁,也像模像样的和姐姐一同跳起了西凉舞。

表面上看武则天在享受着当奶奶的天伦之乐,但是在这种天伦之乐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武则天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真心的拥护自己取唐而代之,而此时身为皇嗣的李旦很有可能成为政治对手的一面旗帜。武则天亲生的四个儿子中,一个被宣布为“暴死”,一个被废掉太子身份后死在流放地巴州,一个刚当了55天皇帝就被拉下皇帝宝座流放到房陵,如今,李旦是唯一一个留在身边的儿子,如果再遇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恐怕就会应了孔子那句名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也是武则天将李旦和他的儿子们关在深宫之中的原因之一,少跟外界接触就少一些事情。

幸运的是,上述几个小王子和公主都渡过了非常时期长大成人。

皇孙李成器后来被封为宁王,他将自己太子的地位让给了三弟李隆基,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

楚王李隆基后来做了皇帝,就是唐玄宗。

卫王李隆范后来被封为岐王,他幼年时显示的文艺才能在成年后得以发扬,岐王府成为文学界和文艺界人士的活动站,一些著名的文艺界人士“岐王宅里寻常见”。

李旦的第四个女儿名叫李华,字花婉,很有诗意。后被封为代国长公主,下嫁郑万钧,诗书琴画样样精通。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仪仗队   北齐   明堂   楚王   女皇   元年   子孙   官员   皇帝   儿子   兰陵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