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农为儿子守坟30年,建国后从墓中挖出破包,直接惊动了政府

引言

1951年,一位80岁的白发老人打电话给他的三儿子,让他把村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党委书记都叫上山。老人的儿子不知道有什么急事,不得不给所有人打电话,但他什么也没说。

当大家都到了之后,老人做了一个大家都不敢相信的决定,那就是把身后的衣冠冢挖出来,这个墓老人已经独自看守了30多年,衣冠冢被老人慢慢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旧布袋。当人们看到布袋里包裹的东西上的字迹后,非常惊讶,连忙说这件事应该向政府报告。这个布袋里究竟包着什么东西?会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震惊并向政府报告呢?

霞南村有一座张家的大祠堂,1898年4月,张人亚出生在祠堂后面的房子里,争气的他自幼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年后,张人亚初中毕业,此时的他已是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年。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人亚和表弟一起,来到上海的一栋银楼当学徒,当时在银楼从事金银首饰制作工作。在上海,张人亚目睹了海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

从小就饱读诗书的张人亚也有一颗炽热的心,他对这些事情特别反感却无能为力。但是,身处革命的漩涡中心上海,张人亚早早接触接触到许多先进的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的洗礼下,他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后张人亚迅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成功入党,成为上海第一批工人党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真正属于金银工人的俱乐部正式成立,张人亚成为第一任理事。俱乐部成立后,积极根据党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1922年10月6日,上海金银工人举行了罢工。

张人亚、吴忠发和庄湘小学俱乐部的组织者是这次罢工的领导者。10月下旬,松湖警方组织了各种指控,宣布查封该俱乐部,并逮捕该俱乐部的张人亚等主要负责人。为了掩盖张人亚的身份,上海市委要求他担任闸北商务印书馆馆长

随着能力的提高,张人亚还承担了苏区的出版印刷工作。由于张人亚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以往的革命行动中表现出色,因此张人亚和其他优秀有抱负的青年和党员被派往苏联深造

随着北伐战争的不断胜利,大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翼分子。如果在一个人身上发现与共产党有关的信息和小册子,将立即被处死。

张人亚一向喜欢读书,经常注意收集党的重要文件、进步书刊等。面对这些会让他们随时随地丧命的材料,张人亚不忍破坏,但他在上海却无处放置。想来想去,张人亚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一批材料从上海偷运到他家乡的父亲那里。

在反复告诉父亲要保管好交给他的重要资料后,张人亚没有在家呆太久,而是连夜赶回上海。儿子留下了一个烫手山芋,张爵谦进退两难。经过几次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计划。

几天后,邻居们纷纷听说张静泉的二儿子已经离家多年,估计已经死在外面了的消息。忧心忡忡的父亲在霞浦镇东侧为张景泉夫妇修建了一座合葬墓,张爵谦甚至不敢在纪念碑上刻上儿子的名字,只刻上了“张泉公墓”

明面上是一对夫妇的坟墓,但事实上,张静泉的棺材里只有那些重要的材料。葬礼前,老人小心翼翼地用油纸把儿子给他的宝贵材料包好,并在大家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藏在棺材里。自此,儿子的秘密被封存在尘土中,等待着被揭露的那一天。

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因重病和治疗无效遗憾地去世,年仅34岁。张亚仁的老父亲还在保守着重要的秘密,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但当晚匆匆告别后,张静泉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一时期,中国继续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从全面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张人亚都没有回来。

结语

八十多岁的张爵谦没有收到二儿子的任何消息,担心自己时日不多,不得不向众人揭开衣冠冢的神秘面纱。张父坚持为其子保守20多年党的秘密,积极保存党的珍贵史料的行为,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国家朴素而忠诚的态度,作为后人,应该向他们所代表的优秀共产主义者和革命群众致敬。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老农   衣冠冢   中国共产党   银楼   儿子   挖出   布袋   俱乐部   上海   金银   老人   材料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