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中心-30年前这里是胡各庄乡

还记得曾经的老房子吗?家门口那茂盛的榆树下的旧时光,田地里人们辛勤劳动的身影,那刻在脑海中尘封的记忆永远不会流逝,关注我,您能找到30年前,或者50年前的老房子。

30年前胡各庄乡的生产发展是怎样的?都有哪些村庄?有多少人口?

1990年北京市通县地名志记载:

胡各庄乡

通县辖乡。地处县域东部偏北,北运河与潮白河之间,乡政府驻地位于通州镇正东7公里处胡各庄,故名。东滨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县相望;西至北运河与城关镇为邻;南与侉子店乡交界;北和宋庄镇接壤。运潮减河西起北运河,东入潮白河,横贯乡域北部。下辖27个村民委员会,27个自然村。总面积31.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9970亩,其中水田37亩,菜地5133亩,水浇地24421亩,早地379亩。总户数6678户,总人口20465人,其中非农业306户,479人。由汉、满、回、朝鲜、壮族组成,其中满族17人,回族4人,朝鲜族3人,壮族1人。户平均3.06人。人均占有耕地1.46亩。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640.7人。198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8390.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983.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3.24%;农业产值1406.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6.76%。全年经济总收入9759万元,其中乡级经济收入2206万元,占总收入22.6%;村级经济收入5971万元,占总收入61.2%;村民自营收入1582万元,占总收入16.2%。年人均所得1442元。总收入和人均所得分别为1979年17.5倍和9.7倍。

该乡域1914年为通县第十三自治区辖地;1929年划归第七自治区;1934年并归第二自治区;1936年改为第二警区;1946年1月,此属胡各庄乡。1948年12月,改属一区辖地,当时区公所驻南刘各庄,1950年2月迁驻宋庄;1956年7月撤区并乡后,该域为古城、南刘各庄两乡共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是宋庄人民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10月,始建胡各庄人民公社;1965年5月,将原苏坨人民公社所辖之常屯、后屯、孙各庄3村划入。1983年7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在胡各庄人民公社管辖范围基础上建乡,乡政府驻胡各庄。

全境地处潮白河现代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最高海拔25.8米,沿河附近渐低。中部多为两合土,东西两侧为现代河漫滩地,多系面砂土,大部分地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熟化度高,耕性好,适种性广,具有增产潜力;河道两侧局部地区耕性差,后劲不足,宜种经济作物。境域周围有北运河、潮白河、运潮减河及与之相连的丰字沟、减运沟、七级沟等主干沟渠,构成该地排灌水利网。地下水位为14.51~15.91米,平均水位15.07米,平均埋深5.03米。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地表水与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建有配电扬水站34处,机井330眼,其中百米以下深井6眼,有各种排灌用水泵434台。有效灌溉面积29591亩,占总耕地面积98.74%;旱涝保收面积27270亩,占总耕地面积90.99%。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几年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已进入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发展商品经济阶段。农业机械化已初具规模。有载重汽车23辆;大中型拖拉机84台,机引农具216部;手扶拖拉机152台,拖带农具182部,电动机1219台,其他农机具338台。机耕面积25000亩,占总耕地面积83.4%;机播面积37000亩,占总播种面积90.3%;机收面积34000亩,占总播种面积83%。年末实有大牲畜1081头。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兼种杂粮作物,一年二熟。全年粮食总产1479.2万公斤,其中集体耕地产量1404.9万公斤;自留地产量26.4万公斤,军队农场耕地产量47.9万公斤;平均亩产700公斤。经济作物有花生等,蔬菜种植面积5291亩,总产4520万公斤,出售商品菜3450万公斤,为全县重要商品菜基地之一。果园面积604亩,以苹果、桃为主,鲜果总产2.7万公斤,其中桃园365、亩,产桃1.6万公斤。

畜牧养殖业有较大发展。全年累计饲养肉牛1881头,出售商品肉牛997头;累计养猪19754头,出售商品猪13114头;年末实有羊4088只,出售商品羊4984只,自食396只;年末鸭存栏1000只,肉鸡存栏3000只,产蛋鸡72000只,出售肉鸡33000只,商品蛋51.4万公斤。养鱼水面532亩,成鱼捕捞量19万公斤,出售商品鱼18.2万公斤。全年农业总收入178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25万元,占总收入96.86%;林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0.22%;畜牧业收入38万元,占总收入2.13%;渔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0.79%乡镇工业发展较快,现已形成以起重机械、铸造、建筑器材、精铸、食品、电子器件、木器制品等行业为骨干的乡镇工业体系。现有厂家343个,其中乡属厂家18个,村属厂家118个,个体厂家207个。在业职工5126人,其中乡属集体职工1621人,村属在业人员2991人,个体从业人员550人。主要产品有机械、铸件、暖气片、电子器件、家具、食品以及皮鞋等。大营皮鞋厂生产的鹿牌皮鞋在全国乡镇企业同行业评比中,多年名列前茅。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地区,部分销往其他省、市。全年乡属工业产值2676万元,占全乡工业总产值38.32%;村属工业产值3965.3万元,占全乡工业总产值56.78%;个体工业产值342.5万元,占工业总产值4.90%。年工业总产值为1979年工业总产值的29.04倍。村级工业收入2620万元,占村级经济总收入60.63%。

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也有很大发展,总产值达1031.2万元,其中乡办建筑业产值达851.3万元,乡、村办交通运输业产值122.7万元,商业产值57.2万元,成为全乡经济总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教,卫生设施齐全,1958年同时建立通县胡各庄、南刘各庄中学,现有29个班,在校学生689人,其中胡各庄中学有13个班,499人;教职工74人,其中教师52人。有小学11所,85个班,学生2267人,教职工169人,其中教师160人。1965年9月,建有乡卫生院1所,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1平方米,现有病床10张,医务人员26人,其中医师7人;村医务室16个;个体从医人员2人。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疗,村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年出生率16.81‰;自然增长率9.49‰;计划生育率94.74%;独生子女率89.12%。

全境有宋(庄)郎(府)路纵穿南北,通(州镇)胡(各庄)路横贯东西,连接乡、村公路,构成交通运输网。京(北京)秦(皇岛)铁路斜贯乡域西北部。有长途汽车,西起通州镇,沿通胡路东行,至胡各庄南折,沿宋郎路南行达郎府,在乡域内设有魏庄、古城、胡各庄、庙上、大营、黎辛庄、南刘各庄等站,交通运输甚便。

汉代路(潞)县上城遗址,位于古城东北;大台曾发现汉代古墓。土城遗址于1959年被定为通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各庄乡人民政府

胡各庄乡村民委员会一览表 面积: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通县   总产   全乡   自治区   人民公社   总收入   北京   工业总产值   年前   面积   收入   商品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