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孙中山遗体为何要深埋地下?

1925年3月12日,创立共和、推翻封建统治的一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铁狮子胡同5号的住宅内病逝。

对于孙中山后事的操办,落在了段祺瑞的北京国民政府身上。按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他的遗体并没有像刚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列宁那样进行防腐,供民众瞻仰,而是选择埋葬在紫金山上。

为什么孙中山没有像他十分崇拜的列宁那样躺在水晶棺内,而是要深埋地下呢?

孙中山

革命尚未成功

1878年,孙中山随着母亲远渡海外,去投靠美国檀香山的哥哥孙眉。这时的人们应该不会想到,这个12岁的孩子将是华夏大地数千年封建统治的终结者。

接受到西方近代教育的孙中山,在比对东西方文明和社会的差距之后,在他年轻的心里产生了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在多次与清政府高官沟通变革的意向之后,他看到了官员的腐败,也对清政府彻底死心。

1894年,孙中山毅然放弃了待遇优渥的医生行业,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从此投身到解放大众的革命事业中,从改良主义者转变成为了民主主义者。

随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口号的喊出,全球的爱国华人纷纷来投,从而掀起了推翻清朝政府的浪潮。

孙中山

尽管革命的道路充满艰辛和风险,许多革命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孙中山和他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成为最终宣布封建统治灭亡的宣讲人。

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迫使宣统皇帝在2月宣布退位,终结了2000多年的君主封建制度,华夏大地迎来了共和的时代。

然而,革命尚且年轻,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对派等多方势力的反对下,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流亡海外、发动二次革命、进行护法战争,将革命的矛头不仅对准窃国大盗袁世凯,同时也向国外帝国主义、国内的各路军阀进行了宣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这让孙中山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对共产主义和俄国革命进行详细了解之后,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名为国民党,不久之后便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基本政策。

在随后的日子里,收复滇军、桂军,讨伐军阀陈炯明、建立黄埔军校、调停直奉内战,孙中山一直都奔走在革命统一的大业上。

孙中山

但是,他的身体却没有给他留下更多的时间。

1925年初,孙中山在赶赴北京与冯玉祥商谈国事的途中,感到身体状态越来越差,经过仔细检查之后,确诊患了癌症。

在经过天津的途中,孙中山就已经病重到了不得不停下来进行保守治疗的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孙中山继续北上,一直到达目的地北京,在北京接受了剖腹探查,然而检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检查结果显示,癌细胞几乎已经扩散到整个腹腔,以当时的那种医疗技术和水平来说,这种程度的病症已经属于绝症。无奈之下,只能对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如实相告。

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宋庆龄将孙中山接出了医院,搬到了顾维钧在铁狮子胡同的5号住宅中,同时四处寻访名医,希望能够挽回孙中山的性命。

孙中山

可孙中山的病情发展出乎意料地快,到3月时,他已经经常昏迷,并且常处于一种意识模糊的状态。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儿子孙科等人也对这样的情况无法应对,在询问过医生意见之后,做好最坏的准备,一边趁着孙中山清醒的时候立下遗嘱,一边召集汪精卫等国民党要人商量后事。

当时汪精卫是国民党内公认的接班人,又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所以人们都在等着他的建议。汪精卫认为,按照风水学上的说法,北京是帝王之地,孙中山又是国家元首,所以建议孙中山葬在北京景山。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还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的孙中山竟然迷迷糊糊地给予了否定,还表示自己死后要葬在“紫金山”。尽管当时在场的人们都感到吃惊,但是经过再三确认之后,还是确定了他口中所说的,的确是“紫金山”。

3月12日,孙中山怀着“革命尚未成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孙中山等人

独爱紫金山

对于孙中山的离世,人们在万分悲痛之余,同时也对他口中的“紫金山”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河北邢台的紫金山,那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当年元朝宰相刘秉忠就是在这里传授郭守敬知识;有人说是在福建龙岩,那里景色奇佳;还有人说是在河南沁阳,那里的紫金山曾经被叫做神农山……

最终,还是国民党元老陈去病做出了定论,“先生所说的紫金山,就是南京明孝陵的钟山。”

他曾经听胡汉民说起过,孙中山不止一次表达出对南京的喜爱,而且也说过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葬在紫金山,不过当时人们都当做闲谈罢了。

实际上,早在1912年时,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和总统府秘书胡汉民等国民政府官员曾经从南京城外狩猎。当他们从当时的朝阳门出行,经过明孝陵转到紫金山半山寺的时候,刚刚打了一只野鸭的孙中山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住了。

孙中山等人

他环顾四周,指着不远处的山峦和秦淮河说:“这里有山有水,风景极佳,不知道当初明太祖为什么没有把明孝陵安置在这里啊。”

胡汉民作为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对传统文化有着十分深厚的造诣。他根据紫金山的地形地势,结合我国传统的风水学中“靠山、傍水、藏风”的说法,对紫金山以及他们当时所在地点的风水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他们当时所在的地点,是中茅峰的高坡,背后有如同屏障一样的山背,可以与紫金山南方的明孝陵的“龙气”遥相呼应。

紫金山脚下有秦淮河水蜿蜒环绕而过,在山形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片“环山抱水”的景象。再看远方的群山:没有明显的尖锐凸起、没有明显的斜弧反背。这在风水中形成了“远山朝案”,也就是便于藏风的格局。

如此看来,这里的确是一片有风、有水、能藏风的好地点。

孙中山等人

“没想到你还懂风水。等将来我死后,能够葬在这里就好了。”孙中山听了胡汉民的解释,显得对这片地点十分满意。

胡汉民听到孙中山这样说,意识到自己言多语失,马上予以阻止:“先生怎么能这样说?可不能轻言生死啊。”

其实,孙中山对南京更加喜爱,不仅喜爱山与水,而且更喜爱南京地形地势以及悠久的历史,还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曾经提及:南京作为千年古都,高山、深水、平原共处一处,在世界各大城市中,是很难再找出几个可以媲美的了。

正是因为如此喜爱南京,孙中山才将国民政府的首都设在南京。同样,作为中华民国的元首,能够埋葬在首都,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在临终弥留之际,孙中山还能提醒汪精卫自己希望的埋葬地是在“紫金山”。

确认孙中山所指的地点之后,汪精卫委托陈去病写了一篇《紫金山考》,送到了各大报刊进行发表,同时也确定了孙中山最终的埋葬地点。

孙中山等人

最终入土为安

虽然确定了南京紫金山是孙先生最后的埋葬地,但毕竟北京距离南京路途遥远,只能先把孙先生的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暂时转移到北京西山碧云寺。

起初孙中山的遗体是放置在一口美式木棺进行移运的,到达碧云寺之后,由孙科、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等人转抬到一口装有玻璃隔层的楠木棺中,以供人们瞻仰。

其实,孙中山也曾经和人说过,他可以接受像列宁的那种躺在水晶棺内接受人们瞻仰,苏联方面也曾经赠送过一副水晶棺,不过因为运输的时间太长,孙中山的尸体防腐工作做得又比较仓促,以致遗体不适合在水晶棺中保存。

最后能够装殓孙先生遗体的,是从美国定制紫铜棺材。为了买这具棺材,国民政府花费了1.5万两白银,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运到北京。

当年4月,宋庆龄和孙科等人与孙中山治丧委员会一同来到南京,开始设计、建造中山陵。就在修建中山陵的时候,在北京的孙中山遗体却险些遇难。

孙中山

虽然已经是民国,但是没有了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已经失去了对时局的把控,不仅有广州的国民政府,还有拥兵自重的各地军阀。

当时正是第二次直奉大战末期,占领北京的奉系军阀在与吴佩孚的作战中屡屡失利。驻守北京的军阀张宗昌为了给自己兵败找一个借口,竟然在给张作霖的报告中声称是孙中山遗体停在碧云寺所造成的,准备放火烧掉遗体。

这个张宗昌,就是被人们戏称为“不知道有多少老婆、不知道有多少枪、不知道有多少钱”的三不知将军。可见,这个人也是“糊涂人办糊涂事”。

幸好张学良提前知道了这件事,不过碍于张宗昌是长辈,自己不方便直接出面,便让人把消息从各大报纸散发了出去,同时紧急联系为孙中山守灵的守灵处负责人李荣。

张学良

李荣原想求助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想用协和医院的美国背景对孙中山的遗体进行保护,可是刘瑞恒担心得罪这些军阀,并没有同意李荣的请求。

无奈之下,李荣只能找在协和医院给孙中山做过防腐的潘医生寻求帮助,先用防腐药水给遗体做了一些简单防腐措施,又让人连夜把孙中山遗体转移到温度较低的水泉山洞,这才幸免于难。

一直到1928年第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重新占领北京之后,孙中山的遗体才再次被移回碧云寺。

1929年春,耗费240万元的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主体宣告竣工,虽然牌坊、围墙、碑亭等外部工程还没有全部完成,但是已经整体满足下葬的条件。

当年5月,孙中山遗体在宋庆龄、孙科以及国民党、国民政府要员的陪同下,出北京南下,由“威胜号”军舰护送渡过长江,最终来到南京紫金山,在6月1日当天埋葬在新修建的中山陵中。

中山陵

在吕彦直设计中山陵的时候,曾经设计了一个可以升降的平台,目的是为了在特定的场合,可以把陵墓中的棺椁升起,让人们可以透过瞻仰中山先生的遗容,但实际情况却让人们改变了这个想法。

因为在北京暂停的那一段时间里多次搬运,温度有所变化,导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经有了一些腐败迹象。为了保证下葬之后能够更好地保存遗体,原本设计的升降装置被用混凝土封闭,彻底停止使用。

最终,在孙科夫妇等人的陪同下,宋庆龄亲手将墓门“敬谨严扃”,孙中山的遗体安静地沉睡在厚土之下。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之后,也因为敬仰孙先生的为人,不仅从参谋本部直接下明文禁止破坏中山陵,而且还派兵巡逻把守。在占领南京期间,日军高级将领还多次到中山陵进行“拜谒”,可见孙中山个人魅力的强大。

中山陵

结语

孙中山先生的功绩,让人们对他无比敬仰和怀念,至今仍有来自国内外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前往凭吊。

时至今日,即便人们不能瞻仰先生遗容,但人们仍然不能忘却他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孙中山自择安息地》经盛鸿

《民国北京政府与孙中山葬礼》郭辉

《孙中山与南京紫金山》经盛鸿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用过四副棺材?》南京金陵旅游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山陵   檀香山   遗体   紫金山   协和医院   国民政府   军阀   南京   北京   地点   地下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