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喜牺牲了,可怜的妻子用十一年才还完他欠下的债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反映中越边境作战题材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环》风靡全国。影片围绕着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电影中战斗英雄梁三喜及其遗孀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而“梁三喜”原型就是时任13军39师115团二营机炮连副连长王发坤烈士,其遗孀是李金花。


李金花和王发坤同属一个村,王发坤大她7岁。两人从小青梅竹马,1968年3月,热恋中的王发坤告诉恋人,自己要去当兵报效国家,李金花非常支持王发坤的选择,叮嘱他安心在部队好好干,她会照顾好两个家庭。

1968年4月,临参军前的王发坤和李金花在家门口栽下了一棵梨树说等梨花盛开的时候他就回来娶她。当兵第二年,王发坤由于表现出色成为一名军官,李金花得知这一喜讯,由衷替他高兴。1974年2月,王发坤和李金花结了婚,王发坤告诉妻子,他在部队干满15年就把她她带到部队(随军),等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也当兵报国。王发坤和李金花幸福的憧憬着未来。


1974年12月和1976年9月,王发坤和李金花的两个儿子王远碧、王远苍相继出生。一家人虽然分居两地,但日子也是其乐融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1978年4月,因为部队整编,王发坤被确定转业,并且在老家威宁县联系好了工作。然而,在他即将脱下军装的时刻,中越边境烽烟骤起,部队转入战备状态。王发坤毅然放弃转业留下参战。

参战前,王发坤请假回家和妻儿告别,怕妻子担心,他并没有告诉她自己即将上战场的事情,在回部队那一天,李金花特意做了丈夫最爱吃的苞米饭,把他送到村口。在哈拉河畔分别时,王发坤对妻子说,你在家赡养好老人,照顾好孩子,等明年梨花盛开的时候我就回来了,你等着我。他拍拍两个儿子的小脑袋,让他们等爸爸回来给他们买好吃的、好玩儿的。。。


然而,这一等就是40年。40年来,只见青山在,不见亲人归。王发坤再也没有回来。

1979年2月17日凌晨6点,王发坤所在的营为第一梯队冲过红河,首先执行攻击248高地和191高地,完成任务后进驻班光村。上午10时10分,王发坤所在营继续向龙金、周登方向发起进攻。13: 30分左右,王发坤所在的营在渡过外珊河时,遭敌军炮火猛烈袭击,王发坤所在营损失较大,情况紧急,营长李金明命令副连长王发坤迅速架炮向387北侧无名高地射击,掩护兄弟连队进攻。他亲自操炮摧毁敌人两个火力点,炸死敌人11名。王发坤本可以撤离危险地带,可他临危不惧继续指挥战斗。被敌人的一发炮弹炸伤了小腿,他不顾鲜血直流的腿伤,掩护战友快速撤离炮火封锁区,一颗炮弹落在王发坤身边,在爆炸的一瞬间,他用尽力气将战士罗顺良猛地推到了安全区域,自己却中弹牺牲。


在王发坤牺牲的时候,妻子李金花还带着幼儿日盼夜盼的等着丈夫回来,1979年5月,一位军人来到李金花家里,告诉她王发坤在前线牺牲了。这个消息不亚于晴天霹雳,李金花直接昏厥过去,两个孩子吓得趴在她身上哇哇大哭。那名军人留下了王发坤被追认为烈士的证明书,和800元现金,其中500元是烈士抚恤金、另300元部队的慰问金。日盼夜盼,盼望丈夫回来团圆的李金花悲伤得一夜白头,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丈夫牺牲的事实。她天真地认为,丈夫可能被越军俘虏了,很快就会被战友们救出来,很快就会回家和她团聚,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过平凡日子。


于是,李金花每天带着两个儿子坐在村口眺望,祈盼着丈夫突然从大山的转角处大步走来。她们坚持一有空就在村口望着,但是,只见青山转,不见亲人归...一直等了三个月,三个月后的一天,县邮政局通知李金花去领包裹。以为丈夫有消息了,李金花提心吊胆的牵着两个儿子来到县邮政局,取到包裹时才知道,是丈夫临上战场时借钱给李金花买的,用来补身体的红糖,装在袋子里的红糖已化了不少,暗红的红糖水淌了一地。

那刺目的红色就好像丈夫在战场上流出的鲜血,李金花终于相信丈夫再也回不来了,悲伤欲绝的李金花,在邮政局的大厅里嚎啕大哭,两个儿子扑在妈妈怀里吓得哇哇大哭,在大厅里哭得昏天黑地,之后的李金花又像个疯子一样,披头散发的哭着走出大厅,也不去管两个可怜的孩子,自己一路哭喊着丈夫的名字,把糖背回家,暗红的红糖水在可怜的女人身后撒了一路。仿佛丈夫的血铺满了回家的路。滴血的红糖啊!咋会只见红糖不见人呢?


在寄回的包裹里还有丈夫上战场前给她的一封信,信上说:如果我牺牲了,你就改嫁吧,我没什么好东西,那件军大衣就作为礼物送给她……父亲去世,家里盖房子,我总共借了部队和战友2000块钱,欠的账,你一定替我还上……咱人走了,账不能赖……当时李金花才26岁,正值青春年华。曾有人劝她改嫁,但自己始终不能放下对丈夫的思念。李金花说:“这辈子都是你的人了。大不了娘仨饿死,去跟你团聚。”李金花一家靠烈士抚恤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用40多年的等待,守护着心中一盏坚守的长灯。

为了还清丈夫生前欠下的债,李金花含辛茹苦,孝老抚幼,倾力劳作,然而山区土地贫瘠,家里有2亩多薄地,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也没有其他经济作物,一年忙到头也只能解决温饱,存不下钱。李金花先是用那笔抚恤金和慰问金还了800元的债,剩下的1200元也曾想贷款早点还上,但信用社担心她一个女人家没有还款能力,就没贷给她。为此,她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一分一分地攒钱还债。即使这样,她也无怨无悔,为了丈夫的遗愿,为了两个可怜的孩子,以一个母亲的责任支撑着这个家。

1986年,王发坤的母亲浦林芝老人去世,李金花披麻戴孝为老人送终,对于王发坤欠的2000元债款,李金花直到1990年才全部还完,前后花了11年的时间!她如释重负,丈夫的心愿实现了,他可以含笑九泉了。完成了她对丈夫的承诺。然而天不遂人愿,还完丈夫的贷款,把两个儿子辛辛苦苦的拉扯大,含辛茹苦的李金花,身体也垮了,2005年,积劳成疾的李金花生病住院,家里东借西借凑了3000元给她治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金花的二儿媳偷偷的带着这3000元钱跟别人跑了,无钱医病的李金花只好出院,从此落下了病根,两只耳朵出现严重问题,听力严重下降,腿脚也不方便,再也不能干重活了。然而,最让李金花难过的是,由于深山消息闭塞,一直没有人告诉她丈夫安葬在哪里,这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为此,她到处托人打听。当听说牺牲的烈士都葬在云南,李金花贷款2000元,让两个儿子先后到麻栗坡、河口、屏边三个烈士陵园寻找,但没有找到。2007年4月30日,王发坤当年的营长李金明托人给李金花写了一张便条,告诉她王发坤牺牲的经过和烈士埋葬在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的消息。2010年5月,李金花和两个儿子在王发坤的战友及好心人士的帮助下,来到了屏边县烈士陵园。李金花,亲手摘下几朵鲜红的杜鹃花,在泪水长流中,轻轻放在墓前。此情此景让多少人凄然动容!李金花摘下的这几朵杜鹃花,寄托多少深情和伤怀?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对丈夫的那份深情,任何形式都显得那么苍白!


李金花扑倒在丈夫墓前哭得死去活来,一寸光阴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卿,日夜痛断肝肠的思念和期待,28年的心酸历程,28年的思念,28年的痴情守候,狠心的丈夫为国赴死,留给妻子十一年才还完的债款,留给妻子独自撑起尊老扶幼的艰辛,李金花委屈啊,真的好委屈、好委屈。。。那天,李金花在丈夫的墓前哭得死去活来,长跪不起,28年的委屈她向丈夫哭诉了两个多小时。


现在的李金花老人,她年纪大了,再去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看丈夫不方便,想在有生之年在村子里为丈夫建一座烈士纪念碑。2008年,云南省军区和屏边县人民政府得知李金花老人的这一夙愿,在其家后山的青松林中老父亲的坟旁为王发坤烈士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碑。如今,在青松映照下格外寥廓,忠魂得以在故土终守。现在,两个儿子靠在当地打零工维持家里的生活,在海拉镇党委政府及县民政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李金花奶奶一家住进了255平方米的民居新房,家里接通了自来水,儿媳帮助照顾起居,一家人过着幸福、简单的生活

那场离中国人最近的战争已过去40多载,在胜利背后,英烈亲人们所作的贡献和牺牲,她们所承受的巨大苦难和痛苦,是没有战绩的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烈士陵园   红糖   云南   烈士   部队   牺牲   丈夫   家里   妻子   儿子   两个   梁三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